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书写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9-01-11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幼儿园宋雪雁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幼儿园 宋雪雁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利用影像、文字、便条等方式记录幼儿在集体教学、一日生活、户外等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结合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综合评定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行为背后出现的原因,针对幼儿目前的客观情况,制定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针对性策略,包含材料的投放更换、教师的干预策略以及家园的配合互动等等,帮助幼儿扬长避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如今,以观察为基础的儿童发展评价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观察记录的书写、优化成为教师由学习型教师向反思性、研究性教师过渡中必要可行的有效手段,值得每一位幼儿教师为之不断努力。通过了解,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的书写工作分别经历了单纯模仿、客观分析、理性分析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一、观察记录书写的常见问题
㈠教师的观察缺乏主动性,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的综合发展。
问题一:教师日常观察记录更多关注的是班里容易引起教师关注的幼儿,例如调皮捣蛋、好动不专注、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等各方面能力发展有缺项的幼儿或者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幼儿。笔者通过翻看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记录,发现班级三位教师经常观察记录的幼儿为同一位幼儿,而其他幼儿关注则较少。
问题二:教师日常的观察集中在抢头排、争执玩具等冲突性事件或者故意不饮水等生活类事件,而对展现幼儿自我的区域活动、户外自选活动事件则关注较少,对此,教师观察记录更多体现的是的垂直型介入,而交叉性、平行介入、提问询问等干预手段使用较少。
㈡观察记录的要素层次不清、语言不规范、分析缺乏专业引领。
问题三:观察记录一般包括场景回放、问题分析、对策提供三个方面,个别教师容易在场景回放里面加有行为分析,问题分析里面渗透教师对策,造成三个方面内容重叠、相互混淆、层次不清;还有教师的白描部分、分析问题、对策提供各个方面关联性不强,不能体现观察记录各部分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特点,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迅速掌握观察记录的书写要素。
问题四:观察记录里语言使用随意,分析缺乏专业引领,且前后矛盾。例如:天天“体态均匀”“语塞”(语言不规范);瑞瑞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前后矛盾);幼儿对很多事情感兴趣,一只小蚂蚁、一个站在门外的人都会使幼儿的意识不自觉地转移(缺乏专业的提炼:如幼儿阶段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
问题五:教师对事件的观察描述过于笼统,有的教师对于活动描述仅仅是背景介绍,看不到幼儿活动的痕迹,使教师忽略了很多观察的细节,造成教师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提供也是泛泛而谈,难以制定出针对性、有效性、即时性的对策。
㈢分析视角单一,缺乏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行为表现。
问题六:分析避重就轻,缺乏全面的、批判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表现,干预措施亦是如此。例如:对于教师直截了当地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分析中提到教师的及时介入有效帮助幼儿避免了冲突性事件的发生,但是却没有看到教师这一行为可能会剥夺幼儿自主学习、体验成长的机会。又如:幼儿对活动材料不感兴趣,教师更多地从干预层面入手,但是在操作材料上的调整创新方面考虑较少,家园的互动合作发挥教育合力方面注意不够。
问题七: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事论事,缺乏用纵向的视角看待幼儿的发展历程,没有关注到幼儿经验的前后变化。如果没有对幼儿进行原有经验的认知,我们对现有的经验是否具有质的飞跃就无从得知。
问题八: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更多的是从主观的层面给与幼儿自我的界定,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我猜”“我想”“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之类的词语表明自己的想法,缺乏从专业角度的客观看待幼儿的行为。
问题九:教师喜欢使用“你真棒”“我为你自豪”“你真专注”“你真勇敢”等词汇表述幼儿的行为反应,但是,大而笼统的评价不能真正体现孩子对细节的描述和评价。
二、教师书写观察记录的支架策略
策略一:落实职业规划于细小的观察记录中,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不断践行。每次的观察记录虽然有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坚持不懈的日常积累将会带来质的提升。无论园方还是教师个人都应该重视观察记录的书写训练工作,形成观察记录一日一记录、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的保教管理和个人成长训练机制。
策略二:师德为先,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专注于每位孩子的成长。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百种语言,都有表达、理解世界的方式”;作为专业人员,我们需要主动关注每位孩子,主动关注那些处于“中间地带”平时不受较多关注的孩子。
策略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文字功力,力图准确、细致、全面记录当时所见、所闻、所感、所发,规范用语,提高观察记录的表达水平。同时,熟悉并活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专业的研究视角,才能用专业的眼光客观、真实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我相信”“我认为”等主观分析将会大大减少。 例如: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桓桓不紧不慢地排队取卡,等拿到卡来到建构区时发现建构区人数已满。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徘徊在建构区周围。过了一会他扑闪着大眼睛走到嘻嘻跟前说:“你能去其他的区域玩吗?”见同伴没有回应后,他又走到哈哈面前,歪着脑袋,弯着腰,特别认真地对着哈哈说道:“我特别喜欢这个区域,你今天去其他区域玩,明天再来这个区域,好吗?”通过对幼儿动作、神情、语言的全面细致描述,综合看待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对规则的遵守、解决问题的方式、遇到困难的态度以及此次经历对以后活动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持续跟进,动态看待幼儿各项表现。
策略四:用纵向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或成长。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日常观察、幼儿成长档案等多渠道了解幼儿语言能力、人际交往、动作发展、审美艺术、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等多方面基础认知,积极为对比幼儿前后经验的变化做好铺垫。例如:小班幼儿宗伟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也存在一些问题,同伴间经常冲突不断。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分别采取消退法、自然主义教育、赏识鼓励、家园协作等多种手段综合干预后,惊奇地发现宗伟在教师持续干预的过程中,每一次持续沉浸在愤怒、悲伤的负面情绪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尝试用语言的方式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在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条件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做出客观的判断,提供专业的支持,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做出策略上、行为上的调整。
策略五:观察记录的书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分析由场景回放而来,对策从分析中孕育而生。教师需要多维度、多角度的理解孩子的行为反应,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可操作的多种干预手段和策略。
策略六:对照《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领域的子领域的发展目标,对幼儿行为建立合适的期望,同时,又不唯“课本论”,用宽容、接纳、欣喜的心态看待孩子的目前发展状况,然后客观分析行为可能存在的原因,提供促进孩子成长的支架。
策略七:观察记录保持犹新的记忆,保持情绪的最佳状态和笔触的流畅性,富有感情的看待孩子的变化,不急于去评判分析,从心底感怀这个孩子,这样的观察记录才可能更适应孩子的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引导幼儿综合发展,为以后生活、学习打下基础,发挥幼儿教育根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从小小的观察记录着手,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性,实现科学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