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年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2019-01-11周云仙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20期
关键词:班规自律家长

周云仙 (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实验学校)

在幼儿园时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很多事情可以慢慢教。对于孩子的要求不高,提倡“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放学归”。在幼儿园里,遇到事情有教师和保健教师提醒与帮助。在家里,爷爷奶奶包办,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自己。到了一年级,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是小大人了,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很多事情都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家长起监督作用。面对这么突然地转变,孩子无法适应,就会出现学生好动等缺乏自律能力的表现。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一、他律·春风化雨

他律是由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提出的,是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个低级阶段,指进行道德判断时,采用外在而非自身的价值标准。由于一年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从他律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他律,需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我们可以以学校和家庭为载体开展工作。

1.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学习完后,让学生交流心得。

其次,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奖惩分明的班规。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遵守班规的学生可以得到何种奖励,违反班规的同学该如何补救。如,购买漂亮的积分卡、奖励卡,达到教师要求或者表现优秀或者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或奖励卡,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违反规定的扣除双倍积分卡获奖励卡。这么做就是给学生一个信号:做得好可以得到表扬,大家喜欢;做得不好会受到批评,大家不喜欢。

最后,集体讨论新班规的可行性。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与不做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后的执行过程中,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班规,还要相互监督,带动大家共同完成自律。

(2)蒙以养正循循善诱。

“人之初,性本善”。刚走出幼儿园大门的一年级孩子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都比较弱,很容易冲动,很难长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在自律的世界里,没有“鱼和熊掌兼得”这个词。如果选择了好习惯,就要坚决扔掉对应的坏习惯。再通过真实案例(班级里发生的同学之间的冲突、课间冲跑引发的后果)或者实践活动对孩子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触动脑中自律的弦,从而激发内心的自律能力,主动向自律靠近。

(3)德为人表改过迁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正面引导学生。因此,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班级中爱学习、纪律好的学生,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有意识的表扬他们,被表扬的学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于班级中一些爱学习、纪律好的学生,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其他同学面前赞扬几句,被赞扬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好榜样,积极上进的学生会自觉向他们靠拢,其他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也会开始向榜样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遇到调皮捣蛋、屡教屡犯的学生,我们应坚持做到耐心教导。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更不要说这么小的孩子了,我们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坚信在榜样的引导下会向善向上。

2.家庭方面

(1)以身作则不令而行。现在的家长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都是非常广的,为了对孩子的自律能力进行巩固,我们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告诉家长,他们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有一位家长曾经跟我们求助,孩子在家很爱玩电子产品,经常偷偷半夜起来玩,怎么劝都没用。经过与孩子谈心、家访,我们才了解到真正的原因:孩子的父亲很爱玩手游,下班回到家也是手机不离手,有时候为了游戏连饭都不吃。父亲与孩子交流很少,看到孩子不乖就直接批评。父子矛盾一度升级。知道这些之后,我们通过一次次的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放下电子产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孩子的言谈举止折射出的是父母的身影。

(2)寓教于理学思并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适时的帮助引导孩子,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有相应的要求。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以此督促孩子在家不放任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家里,孩子应当学会自理。洗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洗衣……逐步自理,尽量不给父母增加负担。鼓励学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洗碗、拿拖鞋等,还可以自己养花养草,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慢慢懂得做事要负责任。在学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改,学思并重,好习惯的养成会更快。

二、自律·雷厉风行

经过前一阶段的他律约束,学生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遇事会开始思考而不是盲目冲动。这是自律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继续培养。

1.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一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不断发展,他们也能够理解并逐渐熟悉复杂的技能。然而,他们仍然无法向成年人一样思考,他们预见事物发展结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依然比较弱。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不能直接给孩子一个唯一的行为后果,可以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冬天,很多孩子变成了“起床困难户”。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调好闹钟,让孩子学习自己起床;也可以商量好叫孩子起床的时间与次数(如在家吃早餐该几点起,在外面吃早餐该几点起),并告诉他们超过次数后果自负(上学迟到,老师批评)。刚开始,孩子可能不能按规定去做或做得不够理想,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鼓励他继续努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进步,孩子可以切身体会到诱惑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以及克服诱惑后的心理成就。那时,他就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了。

2.懿言嘉行学以致用

也许有些懂事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进行自我约束,知道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是孩子毕竟还很小,有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这时候,我们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才能完成的训练活动。如,做手工、剪纸、下棋、画画等,在活动中,向孩子提出时间、质量上的要求,让孩子静心,长期坚持下去,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律的能力。

除了提供训练活动,还可以教会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什么是积极的自我对话?每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遇事时,自己首先要努力寻找积极的一面,把消极的一面转化掉。这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也就是用鼓励性的话语重新建立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一味埋怨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孩子们就会慢慢剔除坏习惯,逐渐养成好习惯。

自律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良好的家校合作前提下,逐步引导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让他成为一个具备生活能力的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能松懈,同时要记得告诉孩子:和不自律的人相比,自律的人更健康、更快乐、更自信。律己,人生方能收放自如。

猜你喜欢

班规自律家长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让学生成为秩序的主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班规“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