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点”破解学生“弹性离校”管理困惑

2019-07-27山东邹城市田黄镇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0期
关键词:离校学生家长弹性

于 勇 (山东邹城市田黄镇中心小学)

一、凸显惠民点,多方联动强保障

“弹性离校”只是诸多便民惠民政策中的一个点,是对学生时间空档期管理的延续与拓展,同时帮助学生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们安心安神立足岗位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见,“弹性离校”这一小小举措利民、利家、利国。“弹性离校”举措的落地、实施、推动不是某一部门的单独行动,它需要政府搭台、教育唱戏,更离不开多方联动所产生的巨大合力和保障。

当地政府应把学生“弹性离校”列为重点民生工程,负责发起与组织推动,政府可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发布有关“弹性离校”的指导性文件,用以明确课后服务时间边界、服务内容、监督考评、相关部门职责等基本内容,为教育主管部门、基层学校提供政策保障与环境保障。除此之外,政府要全面动员财政、人社、安监等部门打好主动仗,协同履职解决“三点半”难题,为广大群众能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助力加油。“弹性离校”服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相关政策解读与推进实施整体部署,对社会和学生家长广泛关注的疑点、热点问题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以便消除广大学生家长的偏颇性认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工作的公益属性,同步宣传献身教育事业先进典型个人和单位事迹,用以引导多方有志于课后服务的师资与力量快速向“弹性离校”工作集聚。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履行经验总结与推广、考核评价与监督等基本职责。

学校具体负责课后服务的内容编排、学生登记与分类编组、活动场地布置等基本工作,是“弹性离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生家长也不是“弹性离校”工作的旁观者,他们能够严格遵照执行其相关要求,决不拖后腿,也是将这一好事办好的重要保证。

二、立足关键点,创新举措保师资

“弹性离校”实施推广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师资力量做课后服务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仅依靠本校教师完成课后服务,势必会占用其作业批阅、教材钻研、自我充电等常规工作时间,工作时长自然也会随之延伸,责任也被一定程度放大,教师有可能极不情愿参与其中。由此分析可知,提供富足、强硬的师资力量,是真正做好“弹性离校”制度下课后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

首先,学校可结合课后服务的内容及学生编组情况,对本校教师进行合理分组,由学校校委会成员轮流任组长,带领各组成员每周参与一次课后服务工作。这种课后服务值日制的管理办法,可以大大减轻本校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可避免因人员不明、分工不清所带来的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种办法即便是在办学规模不大、任课教师较少的乡村学校也可付诸实施。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返聘身体健壮、有意参与的退休教师或招募志愿者的办法,壮大课后服务师资队伍,作为本校教师的有益补充,共同做好“弹性离校”工作。最后,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与有资质、有保障的校外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由其根据学校基本需求派遣师资来完成课后服务工作。另外,学校要积极对外协调、四处化缘,争取获得校外少年宫、青少年教育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本校提供的课后公益性服务。

三、瞄准动力点,健全机制抓考核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能够紧锣密鼓去落实与保质保量来完成,仅仅依靠基层单位工作自觉性是确实不够的。“弹性离校”工作也是如此,它更需要各级主责机构瞄准动力点,建立健全各种相应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考核评估倒推课后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平稳有序开展、推进。

政府要将“弹性离校”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群众满意测评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与检阅,同时与相应部门签订责任状,除让其明确各自职责外,还要遵照职责项目逐部门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责任主体的个人利益密切结合。更为关键的是,政府要强化经费保障机制,按每生一年一定标准足额准时拨付到位,用于课后服务人员工作补贴发放、为购买服务买单和学校相应项目开支等。

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师资力量、资金使用、服务内容、服务管理、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制定“弹性离校”工作考核细则与办法,同步实施底线管理机制,将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指南。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依据考核细则与办法,会同社会新闻媒体、公众人物、相应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考核小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实地查看现场、与学生座谈了解等形式,对学校“弹性离校”工作考核评估,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单位树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对工作落实不力、达不到底线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措施、严肃问责,进而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弹性离校”工作动力传递中枢的功能。

学校要将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工作量折算成课时量纳入其绩效考核,适当核增他们的绩效工资总量。另外,学校可将“弹性离校”与教学常规工作并轨管理、同步考核,将参与课后服务教研创新、工作成效等纳入常规工作考核体系,其结果作为教职工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以此督促广大教师切实提高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让教师接受如同作业批阅、撰写教案一样的课后服务这一新常规工作。

生物化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7]。笔者精选下列8个基础实验:蛋白质的盐析、葡聚糖凝胶层析法、Folin-酚试剂法、SDS-PAGE、质粒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sALT活力的测定、米氏常数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不仅包含生化的基本实验技术,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离心法、层析法、分光光度法等,还涉及离心机、凝胶层析系统、721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仪、恒温振荡器、紫外透射仪、恒温水浴锅、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等常见生化实验仪器的使用。

四、用力细微点,优化管理增实效

在政府解决专用资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解决师资的前提下,“弹性离校”就会变成一件容易事、细微事。“失之于细,就失之于实;失之于细,就失之于效”。可见,只有学校管理者务必优化“弹性离校”工作管理,明确专人全程抓、抓全程,想得周全,做得到位,下大力气用在细微点,才会使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社会、学校、家长所共同期盼的效果。

家长——“四个”告知:学校可以通过一封信、明白纸、电子媒介等形式,将“弹性离校”相关的基本政策告知每个学生家庭,确保他们对政策应知尽知,助其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告知家长申办“弹性离校”一般具有自愿申请、学校审核、签订委托协议等基本流程,同时告知他们需要提交的相关表格、材料及上交时限,确保学校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应收尽收;告知家长学校课后服务课表,确保每位学生家长都了解每日服务内容、教师安排、活动场地、学生分组等基本内容,便于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学生家长“弹性离校”安全、时间等管理制度,便于家长明确各自职责,督促家长准时接孩子离校。

教师——“三个”明确:由于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同,“弹性离校”时段内不可能总在一个场地、组别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所有学生的编组情况,及时引领他们找到自己不同时段的活动场所及教师,为提高活动效果提供保障;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绝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于“看管者”角色,更是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这就需要每一名参与教师提前备课,按照活动内容设计明确的实施方案,并遵照方案开展相应活动;教师要根据各自所负责的服务内容,明确评价办法,定期对学生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计入学生成长档案,以此督促所有接受服务的学生自我严格要求与自我提升。

学校——“两个”杜绝:学校要严格执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坚决杜绝以培优辅差等名目组织、变相组织学科集体补课或学科集体性教学,要坚决杜绝向学生家长胡乱收取相关费用或其他任何有偿服务。

沟通——“一个”平台: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弹性离校”工作管理平台,便于家长在客户端完成申请报名、查阅基本信息等,便于教师完成学生登记与编组、评价学生等,便于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工作实效提供支持。

五、打造活动点,巧妙结合提素养

如果学校不考虑家长的基本诉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把所有学生聚集在一起,安排1~2名教师看管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话,那么势必会浪费部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也达不到学生家长的预想和期盼,更会使“弹性离校”工作的目的与意义丧失殆尽。这需要学校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学生现状与兴趣等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灵活打造活动点,切实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是活动内容要与学生学习现状相结合。因学生在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存有差异,致使他们学习现状也不尽相同,一刀切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待优生给予学业辅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给予拓展训练或安排新课预习等。

二是活动内容要与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艺体、科普、演讲等社团组织,教师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等基本任务后,引导学生按照分组参与相应社团组织的活动。

三是活动内容要与学生健康成长相结合。学校要按照“立足需求、交叉编排”的基本原则,对活动内容予以周期性变换更新,以防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此,学校可以灵活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公需活动,如劳动实践、户外游戏、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聆听英雄故事等,让其作为学生学习、兴趣与特长的延展与补充,为学生能够拔节式茁壮成长提供保障。

随着“弹性离校”制度大面积实施与推广,学生家长也一定会对它的内涵与外延提出更多新期待,这需要我们在牢牢把握住其便民利民公益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猜你喜欢

离校学生家长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离校出走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