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离校”管理制度初探

2019-01-11滕爱荣高继生甘肃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0期
关键词:离校弹性管理制度

滕爱荣 高继生 (甘肃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自2018年3月两会期间,陈宝生部长答复了关于中小学生“三点半”的问题,特别点赞和推荐了南京市“弹性离校”的经验,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热议,让“弹性离校”正式“见光”于社会大众的视野,也渐入了我们中小学教育的日常范畴,一些地方和政府相继出台了“弹性离校”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全国掀起了“弹性离校”的热潮。

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弹性离校”作为“新生事物”仍然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观望阶段。尤其是作为“弹性离校”最主要的执行部门——中小学学校,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没有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使“弹性离校”很难落地落实。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究,找出一条适合学校管理的“弹性离校”制度,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弹性离校”的规范开展和良性运行。

一、“弹性离校”须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为,认识决定高度。“弹性离校”作为新时代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公益和教育必须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是关乎我国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大计,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要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牢牢把握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建好这项民生工程。作为落实这项工程的中小学校,校领导和管理层必须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要站在把“弹性离校”当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高度,将其纳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范畴,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地落实“弹性离校”制度。

二、“弹性离校”须加强制度管理

坚持政策导向,加强制度管理。从目前“弹性离校”的南京经验来看,与其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他们“站稳人民立场,多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找‘痛点’”,立足于“为民服务”为基本出发点,才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同时,也与南京市各中小学认真落实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正是基于其严格的制度管理,才使“弹性离校”在南京市落地开花。因此,今天我们讨论话题“弹性离校”,旨在探寻出一条适合各地、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离校”制度,让“弹性离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呈现让学生、家庭、教师、社会共赢的局面。

1.“弹性离校”须政府行政管理

目前阶段,由于“弹性离校”在各地各学校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尽快将其纳入地方和学校的行政管理范围,运用国家权力和学校的行政权力对“弹性离校”加以规范,形成由政府从政策、人力和物力等全方位支持的行政管理体系,并及时全面地落实到学校的行政管理之中去,让“弹性离校”成为政府学校必须履行的行政义务,只有政府和学校行政管理的介入,利用行政的公信力,通过一定的“强制”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弹性离校”这种具有公益色彩而又“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问题,才能保障其科学有序的落实和良性发展。正所谓,“政府搭台”民间或公共服务机构“唱戏”的道理。

2.“弹性离校”须学校制度保障

目前,就南京和北京等地“弹性离校”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形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学校‘自办自管’、学校‘自办他管’、‘他人主导,学校参与’”三种类型。而大多数地方和学校采用的是学校“自办自管”的方式。由此可见,中小学是“弹性离校”的主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要承担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务必要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跟进,设计出与学校管理相衔接的“弹性离校”制度,使“弹性离校”融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形成“家长自愿、公益导向、安全第一”的共赢局面。

(1)成立学校“弹性离校”管委会。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弹性离校”管委会,成员主要由教师代表、家委会、社区和学生代表组成,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领导——第一责任人,群策群力、家校共建,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和形成一系列“弹性离校”的学校管理制度。

(2)“弹性离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例如,制定《学校“弹性离校”管理办法》《学校“弹性离校”安全应急措施》《“弹性离校”班级构建细则》《“弹性离校”班主任守则》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通过详细的管理制度建设,让“弹性离校”制度更加规范和明细化,避免出现临时“应差式”的混乱现象,让“弹性离校”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3)“弹性离校”的课程构建。就目前“弹性离校”开设的服务而言,大多数社会机构和学校多数以完成家庭作业、课后辅导、晚自习或社团活动为主,随意性强,主要体现了“托管”和“延时”的特点,只突出了“安全第一”的保守思想,没有站在“儿童立场”替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考虑,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出现了“死板”和“一刀切”的“应急”或“应景”的课程现象。因此,学校要把“弹性离校”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应该认真审视全面考量,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设计出一系列学生喜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弹性离校”课程,供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要和兴趣选课,让“弹性离校”跳出“托管”的局限,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喜欢、能够开阔视野、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例如:劳动实践课程、社会体验课程等,可以让学生走进工厂、社区,参观或参与合适的劳动和生活体验,或者让学生走上街头,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课程富有“弹性”,让课程托起“托管”。

三、“弹性离校”须政府监管

一件“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必然过程。“弹性离校”的出现,是一个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论证和完善的过程。其既然是一项惠民的教育民生工程,在政府的倡导和号召下应运而生,那么一定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承担起监管责任,相应地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法规,以规范和管理。例如:建立“弹性离校”考评机制,对“弹性离校”机构进行量化考评,并且将其纳入机构或学校办学的考评体系,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以督促“弹性离校”的健康良性发展。尤其是在“弹性离校”制度处于萌芽状态阶段,政府不能只是“说说看”,更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忽视其监管的责任。否则,会呈现出“弹性离校”的价值和导向混乱,成为一场乱哄哄的闹剧。

猜你喜欢

离校弹性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离校出走的女儿
西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