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
2019-01-11钮美芳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钮美芳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理念,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的教学项目,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培养其探究能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生探究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已有知识基础差异,在阅读同一个文本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可贵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在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中要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一指导下,突出学生阅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精细阅读,加深对文本理解,优化阅读体验。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成为学生阅读的合作者、指导者。阅读中,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方向性的引导,而不用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形成优秀的阅读体验。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在前文中,主要提出了探究能力培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这里主要结合日常教学经验,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1.预设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激发、品味作者思想情感是阅读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关键。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预设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方向,同时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能够更好地提升自主阅读成效。具体而言,在阅读问题预设中,首先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让学生通过粗略阅读来获取其中有价值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其次问题设计要从文本思想与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时由表及里,准确研读作者情感与文本特点,提升探究性阅读成效。
2.阅读中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科学、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能够自由充分地开展。例如在学生根据预设问题完成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等活动,对预设问题进行开放式问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主阅读时形成的问题,自主进行解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问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阅读兴趣与自信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借助同学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观点等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碰撞,感受全面深刻又多维度视角的不同体验。
3.强化体验,拓展对文本认知。探究式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在探究式阅读中不仅要达到知识学习、积累的任务,也要在自主阅读中,品味其中的感情色彩。披文入情才能活跃学生思维,用心去感受、去体验,进而探究得出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实现感情升华与心理启迪。但是由于小学生思辨能力不足,就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对文本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等进行初步的介绍,在奠定这一基础后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去探究。在基础上产生“跳一跳”就能实现阅读目标,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阅读能力,但是在自主阅读、阅读探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必然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