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至简: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策略

2019-01-11王海燕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维权初中生法治

王海燕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

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教育,就需要立足学科特点,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教法来简化课堂,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初中阶段正是思想活跃的关键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缺失应有的分辨能力,在道德行为上、法治观念上易出现偏差。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围绕教材目标,构建主题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而初中生在思想认知上,面对相关知识点,单纯地进行记忆背诵,不利于掌握难点,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应围绕课程目标,开展主题教学,从关注学生素质入手,细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来制定教学方案。如在“敬畏生命”一节,我们可以从一些生活反例入手,来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行为对生命的影响,吸烟过度、饮酒、酒驾等行为,结合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从内心树立应有的生命观。当然,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情境创设上可以引入多媒体,让学生从声图并茂的素材中,加深印象,降低学习难度。

二、引入时事热点,激活课堂学习热情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应仅仅是教材知识的讲解,而是要联系学生生活,引入时事热点问题,让课堂更具形象性、具体性,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时,我们可以结合当前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从中让学生了解民主、法治精神,让学生体会到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点时事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促进了学生对道德情操、法治文化知识的直观理解。培养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优秀公民,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鼓励学生从搜集、分析、反思中拓展法治视野。我们可以结合社会上一些维权事件,让学生了解如何去维权。要掌握法律知识,依法维权,要遵循法律规范,依法做事。某消费者购买了一辆车,但在使用中发现车辆有质量问题,于是与商家沟通,但协商未果。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进行反映并投诉,但依然未能给买方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后来,消费者将问题提交给法院,请求法院给予审理。在案件中,消费者的维权和上诉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明白,遇到买卖双发协商不成的问题,买方在维权无果的条件下,可以以原告身份上诉至法院,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或争议。同样,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时,为让学生了解法律,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网络事件。某地少年为偷钱上网,用刀砍伤自己的爷爷奶奶;某地学生为了偷钱上网,入室盗窃,并残忍杀害屋主人。这些真实的案件,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不能触犯法律,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三、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密切家校合作

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是引导者,要率先垂范,用优良的道德修养、守法表现来影响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言谈举止,做到言行一致,取信于学生。在学习“行己有耻”一节时,可以让学生监督教师,指证教师在言行上哪些不对,并努力严格律己,为学生做表率,做到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初中生道德观念不强,对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浅显,对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辨析不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依然存在。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正确的道德观、法治态度去分辨问题,修身养性。同时,家校共育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立足课程,培养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做好家校衔接,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在道德、法律方面的问题,更要与家长展开及时联系,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引领学生知法、守法。另外,加强校园法治教育,特别是构建法治校园,积极与当地检察机关、法院、公安系统展开合作,聘请法律人士走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进课堂、进校园,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并展开互动交流、学习,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要简化,要讲究成效,要贴近学生实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维权初中生法治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维权去哪里?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葛树春:维权是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