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2019-01-11王雪燕金红艳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雪燕 金红艳(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促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思想走向,是守护学生心灵花园的重要力量,对学生一生发展道路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时代性,不断与时俱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新时代建设好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对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好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站好主阵地,用好主渠道,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要求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重点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方法改革
1 针对不同课程,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00后一代大学生,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过去思政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为获取学生的“好评”教师有意迎合学生,放松课堂管理,课堂氛围娱乐化;淡化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知识传递,轻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对错误理论观点的辨析批判;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独立意识强,自主观念强,个性飞扬,爱主动表达观点,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才艺表演、微电影制作等为契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专题式教学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解决“抬头率”不高的问题。以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从一名听众,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形势与政策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主题演讲法: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庞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内容,单纯的知识灌输也会让教师的讲课变得“疲于奔命”,让学生失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主题演讲法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方式,以分组的方式布置给学生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课下讨论自主学习,汇总学习成果课上汇报,师生共同分享。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互联网+教学即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
利用网络和云资源平台建立的移动课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课堂的认知,今天的课堂是由学生的手机微信端、教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三部分组成。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式教学更适合新生代的大学生,这样学生在线上将自己的教学意向通过非面对面的形式传递给教师,教师再通过线下实体的课堂教学,将解决好的问题再重新反馈给学生,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增强师生之间的信赖,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外化。[3]增强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使教师的自主性发挥有了更大的空间。线下线上互动式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传递的信息量更大,符合在互联网普及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的习惯,更受学生欢迎。
(二)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也有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是解决考核与教学过程分离的问题,变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为灵活自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减轻学生压力,通过考核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思政课。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提出“改进完善考核方式。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
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坚持过程性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学生的总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占比分别为40%:20%:40%。平时考核包含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上表现等;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的实践参与、团结协作等情况;期末考核包含考察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理论素养等方面作为考核的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到的所有学生参与的环节在考核时都会有相应的成绩标准。这样,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将教与学、学与考有机整合,避免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上玩手机考前突击背诵、“一考定终身”等弊端。
(三)教师修炼好内功
在坚持过程性考核的基础上,思政课的到课率有了保障,教师进一步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只有大学生真正被教学内容吸引,抬头听老师讲解,点头表达观点认同,才能达到思政课入脑、入心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修炼好内功,将深奥的理论联系实际,引入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充分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手段,增强课程的感染力,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学会用贴近学生群体的时代语境开展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教师在传道解惑过程中,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 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以来,中宣部、教育部和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领导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效果增强提供了保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整体上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术水平和学位层次,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学科自信和学科实力。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付出了巨大努力[4]。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开始显现,学生对思政课更加重视了,全校思政课的出勤率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高了。例如形势与政策课开展的主题演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的课堂讨论,都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多班级出现了争当小组长和汇报代表的情况,而且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演讲水平都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奠定了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微电影制作,将尘封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各小组课下大量查找相关资料,主动探寻相关历史史实,学生在课上课下的互动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促使新作为,新作为促进新发展,伴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借力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