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索*

2019-01-11孟凡春刘立国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教书育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爱情

孟凡春 刘立国(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5年3月底,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将原来涉及在校生婚育和婚育退学的规定予以删除,这意味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婚恋状况,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婚恋自由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并由此掀起了研究大学生婚恋问题的热潮。[1]大学生在校恋爱由走向公开与普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思想政治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热心人士对之进行了持续的研究。

一 研究内容和分析

大学生婚恋现象是内在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处于可塑期的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之决定的外在活动方式,反映到婚恋观上表现出的特点。研究焦点主要涉及恋爱观、婚前性行为、择偶标准、婚姻家庭观、婚外恋观等具体方面着手。

二 研究现状和概括

(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1 大学的学业的相对轻松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尝试与参与的态度开始恋爱,使恋爱呈现普遍性和低年级化的特点,使他们更有兴趣尝试恋爱。

2 爱情和性观念开放。当代大学生择偶自主性极大增强,大学生们更加崇尚自主与自由的爱情。他们热情奔放,主动追求爱情,坦率、大方的在校园、教室、食堂等地方将自己的爱情公之于众。聚焦大学生对性行为的看法,发现大学生在整体上持开放与认可的态度,当然,男生的认可度高于女生的认可度。

3 在择偶标准上,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有与爱情因素相关的,也有与非爱情因素相关的。基于爱情因素而谈恋爱的大学生是珍爱传统恋情的,秉持“谈恋爱是终身大事,必须谨慎”的观念。非爱情因素中,包括生理需要、寻求刺激、排遣寂寞、排除孤独、好奇、从众等,使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具有随意性和短暂性,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恋爱目的不明确。使大学生婚恋心理问题成为当前高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4 当代大学生认为恋爱和婚姻家庭是两回事,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因此没有将现在的恋爱与今后的婚姻家庭相联系,更在乎目前的恋爱感受,没有过多想过未来,导致婚姻和家庭观念淡漠。随着时尚观念的冲击,大学生的恋爱价值取向开始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演变,在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二)存在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概况是由于学业压力的减少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导致了恋爱年龄普遍降低,导致恋爱与责任分离。缺乏责任感,缺乏理智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

2 恋爱动机不端正,在恋爱过程中,掺杂太多非爱情因素。这类学生很少把恋爱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意识,一些功利性的思想阻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 在恋爱过程中,由于年纪偏小,还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纠葛与失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受挫能力和感情控制能力很差。如恋人之间的矛盾与误解、三角恋、周围人的非议、父母亲的反对等,出现涉及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相互纠纷问题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些甚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可以发现在两性观念上,大学生在整体上持开放与认可的态度,当然,男生的认可度高于女生的认可度。黄希庭等学者研究发现,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学生占比高于30%。朱安新和风笑天在对“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调查中发现,46.4%的受访大学生在主观上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是,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也有双重标准,双重道德观。

三 对策建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以后,我国大学生婚恋观成为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研究的一大重点热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远离传统走向现代,转变急遽,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给予相应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一)学校方面: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1 充实心理辅导内容,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从学校层面上讲,要充实心理辅导内容,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在认知辅导方面,帮助他们纠正婚恋方面的认知偏差,普及有关恋爱、婚姻、异性交往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婚恋道德教育,帮助她们形成科学的婚恋观念,在婚恋挫折中学会自我调适。注重从预防的角度提高对学生婚恋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贯彻危机干预思想,如举办心理沙龙、婚恋观心理讲座、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探讨大学生婚恋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等等,同时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准确、迅速发现心理高危对象并及时进行危机处理。

2 开设大学生婚恋方面的心理教育课程

以课堂或咨询、访谈形式,对学生的恋爱中的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并建立恋爱挫折防御机制。开设大学生婚恋观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普及正确的婚恋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和婚姻观;二是有效预防学生在婚恋方面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婚恋心理调适,提高学生婚恋心理素质,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三是构建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完善和实现自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心健康。

3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风校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显性功能,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当代大学生婚恋知识教育的获取渠道,一普及性教育和个体化教育相结合,普及性教育即婚恋知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家庭美德等作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

4 加强大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

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虽不提倡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抓紧谈恋爱,但对于禁止恋爱的行为也持质疑态度。[2]在对待婚恋问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加强大学生“三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并且将自身的幸福生活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加强婚恋观教育,使他们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爱情的真谛。

(二)家庭方面: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子女对父母婚姻态度及婚姻质量的认知,能够影响其自身婚恋观的形成。[2]父母间的婚姻关系,会让大学生学会爱与被爱,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调查中关于“对您的婚姻观影响最大是?”的问题,几乎占到81%大学生选择是父母的婚姻关系。还有在调查中关于“您的父母会以什么样方式给你讨论婚姻爱情”,从来没讨论过的父母占了61%,命令式口气说过“禁止谈恋爱”占21%,82%的父母都存在这个问题。[3]可见在家庭中缺失关于婚恋观的教育。所以在家庭层面上,首先是优化家庭环境。其次是加强婚恋观教育。

(三)社会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我们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的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要以正确的姿态接受外来的文化,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完全拒绝。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学习其好的方面,避免被其消极的文化所影响。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了大学生不良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的产生。然而学校的资源和力量还是有限,社会层面应该动用相关的政府机构和人民群众,根据现行情况,收集各种有效数据和实证材料,通过各种渠道倡导呼吁国家依靠法制力量,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四)个人方面:加强个人自身的修养以及对择偶的正确认识

在不断完善自己缺少社会经验这一缺点,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要理智地对待,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待婚姻问题也是如此,应该仔细的思考,理智地对待,面对问题的时候既要冷静沉着,又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这样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四 总结

当代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他们的婚恋观的状态,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的婚恋观的标志,所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的和谐。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爱情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1990年-2016年期刊发文数据的计量分析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