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教学:以输出驱动真实性语言输入*
2019-01-11唐冬宁王书蕊哈尔滨理工大学
唐冬宁 王书蕊(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就话题结合实际,深入交流和讨论的能力薄弱,表现为语言表述缺乏多样性、交流内容缺乏深度。研究表明,学生“语言输出”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真实性“语言输入”量,相对固定的教材作为教学中的“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语料上难以覆盖现实生活中广泛、丰富的交际话题,无法满足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应用语言学家罗德·埃利斯(Rod Ellis)关于语言输入的现时原则(Here and Now Principle)中这样阐述,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学生应在真实的语境中接触到真实的语言,并真实地使用语言,他认为学习者当时当下身边的思想和事物,重复性最高,最具可理解性,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项目。研究表明:语言的心理现实性与语言习得发生的可能性呈正相关,语言的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越高,语言习得的可能性就越高。当今大学生兴趣广泛、对周围世界变化敏感、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 英语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语言往往是语言发展的先锋,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总是先出现在新闻中,如BBC家庭教育板块一则新闻标题Empty-nesters‘resent boomerang kids’出现新词“boomerang kid”,引言主语部分简短解释了该词的含义“Adults who move back home after moving away are causing their parents stress and conflict.”。回旋镖一代(Boomerang kid/generation)指的是那些离家过后又选择回家居住的青年,由于经济原因以及个人的婚姻状况,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选择了回归原生家庭。
此外,新闻语言具有living、natural和practical的特点,在获知国内外新闻事件、了解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同时,学习者接触到最真实的语境和最实用的目标语形式。例如,埃航空难(Boeing Scrambles to Contain Fallout From Deadly Ethiopia Crash);美国历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Financiers and Actors Accused of Using Bribery to Get Children into Ivy League);外媒报道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影片《流浪地球》(The Country’s First Blockbuster Set in Space“The Wandering Earth”);英国议会压倒性多数投票支持脱欧延后(UK Parliament Overwhelmingly Votes to Seek Delay of Brexit);没有老佛爷后的香奈儿的未来(The future of Chanel without Karl Lagerfeld.How will the French fashion house fare without its influential creative director?);折叠屏时代的竞争:华为“Mate X”与三星“Galaxy Fold”(Huawei Unveils“Mate X”Folding Phone to Rival Samsung“Galaxy Fold”)等,涵盖了政治经济领域、时尚行业、科技前沿、校园话题等当下热点话题,符合学生的交流需要,是教材无法提供的真实性语言材料。
三 新闻材料的选择原则
结合新媒体平台英语新闻微信群的线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选择新闻时应:(1)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帮助学生获知国内外最新热点新闻。(2)注重新闻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新闻时注重话题的广度,同时也注重同一话题的深度拓展,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话题领域。(3)注重语言形式的难易性。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用公示表示是“i+1”,其中,“i”代表学习者现阶段已知的语言知识;“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已知语言水平的知识。联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i+1”的语言材料是理解性的。例如,新西兰枪击案的报道中对枪击者行凶动机的阐述,He hoped“to creat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ideologi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ownership of firearms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social,cultural,political and racial divide.”其中下划线的词是关键词,一般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它们构成句子的主干部分,关键词直接影响学习者对句子的理解,这不同于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状语或补语,因此,新闻材料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学生现阶段不认识的关键词数量往往比生词数量更重要。
四 英语新闻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语言输出可以促进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加工和存储。文秋芳(2008)对加拿大应用语言学家斯文(Swain,M,)提出的“输出假说”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后,进一步提出“输出驱动假说”,其基本理念是:语言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目的,也是驱动语言输入的手段,输出驱动不仅可以提高语言产出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语言吸收效率。在此基础上,她重新审视英语教学,提出课程设置应重新定位,阅读技能应与其他技能结合,并提出读说结合,读说写结合,读写说结合,以及读译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
1 以输出促输入的新闻复述
近年来,教育者们提出,在适当的情境下,英语教学可以回归传统,语言复述任务虽然是一项传统的教学活动,但它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新闻复述是指用自己的语言内化新闻内容,以口头或书面语的形式输出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复述是短时记忆加工的语料并入长时记忆联想网络的重要条件。英国语料库语言学家约翰·辛克莱(John Sinclair)和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斯基汉(Peter Skehan)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指出,语言习得体系中包含着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由预制语块组成,使用时无须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交流时易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提高了语言产出的正确性和流利性,而复述正是一种积累语言范例的过程。
口头复述主要用于记叙性新闻,因其有发生事件的先后顺序,学生较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中实施的口头复述任务有:(1)串联式提问:教师依照新闻情节发展的顺序,设置一系列问题,学生依顺序逐一作答,串联起的答案形成完整复述。(2)故事接龙:针对故事性较强的新闻,第一位学生表达新闻的一个情节,第二位学生接上一位学生的情节扩展叙述,都为一句话概述,学生可按座位顺序依次展现情节发展,直到新闻情节复述完成。(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引导学生在相对真实语境中交流信息的方法。新闻内容可改编成剧本,学生可扮演记者,政府官员、路人等受访者,以对话形式复述新闻内容。
书面复述是以书写方式对新闻进行概述,这种方法适用于评述性新闻体裁中,也可应用于说明类、科技类等报刊文章。这类文章逻辑性强,抽象,不仅需要学生较好地取舍材料,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有必要告知学生复述不是简单的复制文章,而是使用关键性词语、句式,对新闻内容梳理总结。
复述是读写说相结合,在实施语言教学新方法的同时,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结合多模态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2 口头汇报驱动的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输出的另一促成手段,批判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思辨能力,而反驳和质疑是深度批判性阅读任务实施的基础要素。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提出“口头汇报作为输出驱动”开展批判性阅读,体现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融合与互促。(1)批判性新闻阅读,是鼓励学生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质疑和反驳,对同话题新闻报道的不同角度和观点进行梳理,从正反方辩证的视角进行加工和解读。正式的口头任务中,增设答辩和质疑环节,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批判性阅读策略,从不同视角解读和阐释新闻话题。(2)口头汇报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口头任务,要求学生自选新闻,自主进行新闻阅读,每周完成一定量阅读任务,针对所选新闻话题,在课堂上呈现3~5分钟的非正式口头汇报,任务设置的目的在于,学生在完成任务、分享阅读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英语阅读习惯。二是正式的口头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度阅读、并撰写和修改书面报告,之后在课堂上呈现口头汇报。在非正式口头任务中,增设追问和信息补充环节,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辨,而在正式口头任务中,增设质疑和答辩环节,汇报组成员就质疑和反驳进行辩论和答疑,口头汇报任务中加入质疑和答辩环节,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五 结语
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即使用目的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当教材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时,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语言水平,选择可理解性的英语新闻资源,适时补充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以保证教学内容所涉及话题的广泛性、实用性以及语言的时代性,同时,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时,增设相匹配的语言输出任务,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