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说课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以连云港师专迎接江苏省高师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为例
2019-01-11赵建国杨必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赵建国 杨必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倒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些年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了针对高师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活动。在办学水平评估活动中,接受评估的院校开展专业剖析和说课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活动的含金量如何,直接影响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水平等级的评定。本文结合连云港师专开展的迎接江苏省高师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谈谈对专业剖析和说课的粗浅认识。
一 专业剖析、说课的难点问题
专业剖析是对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解剖,是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面考察评价,在剖析中总结专业建设经验,发现不足,找出差距,以此确定专业建设、调整与发展的方向。说课则是对课程(或教学内容)设计及其依据进行叙述和说明。说课服务于专业剖析,二者相得益彰。
在办学水平评估过程中,专业剖析、说课皆有条条框框限制(均有相对固定的行文模板),不由个人自由发挥,需对给定的命题做出明确回答。
江苏省高师院校开展的“专业剖析”活动由八大块组成,每一部分均有数量不同的观测点(计32 个)。八大块是: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专业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另一个重要内容“说课”共五部分(18 个观测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手段;学情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
这两项活动的开展,老师们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或者是在划定的框子里施展拳脚。尽管如此,专家还是把表演的舞台和道具留给了当事人,特别是给了说课教师较大的自由度。
有专业带头人希望在专业剖析时更多展示专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需的。问题是,许多老师想避而不谈的话题,恰恰是办学水平评估的重点内容,也可能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所在。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行业、企业全面、深入参与专业建设;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结构合理;有若干个深度融合的企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等。对这些话题,如果教师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恐不合适;再者,把评估标准体系及其相关要素基本丢在一边,单就现有的专业特色和亮点大书特书,那还要专业剖析的指标体系干什么?显然,在划定的框子里凸显专业特色和亮点,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做,风险太大。
无论是专业剖析还是说课,对于“说什么”,老师们几乎没法选择,但“怎么说”,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专业剖析也好,说课也罢,无非是要把所涉及事项的“是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做得如何”四个问题说清楚、道明白。其中,“是什么”“怎么做的”“做得如何”相对比较简单,最难说清楚的是“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要求老师们说清楚“怎么做的”背后的思想认识、理论指导、政策依据、目标归宿等(思想支配行动),即展示给专家的各类素材包括思想认识、方式方法、改革举措、事实数据等,究竟服务、服从于什么教育理论(思想、主张)和目标要求。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直接拷问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抽象思维能力、专业基本功和个人文化底蕴。“为什么这么做”在文中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它却是画龙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从这点说,说课远远难于上课,专业剖析也不同于对人才培养方案漫无边际的指手画脚。古人讲: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有时,教师上课上得好,不排斥有自发行为的因素(教学行为不自觉的符合教育规律),但教师说课和专业剖析,必须是一种自觉行为——以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认识做指导,教育行为服务、服从教育目标。专业剖析、说课能否立起来,是否有认识和思想深度,能否吸引专家的眼球,主要取决于当事人驾驭“为什么这么做”这一问题的策略技巧和能力功底。
二 专业剖析、说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剖析通常在学校和国家两个层面进行。高校组织的专业剖析,属于自我把脉、自我诊断,是对专业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质量管理工作规范的综合检查与指导,是学校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在连云港师专组织的专业剖析和说课活动中,老师们容易在以下七个方面出现偏差。
1 没有按照既定的条条框框(专业剖析八大块,说课五部分)行文。
2 行文不能紧扣观测指标及相应要求,简单罗列事实的现象普遍(有的只有事实、数据,而没有思想或论点),未能实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如:校内实训基地是否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3 专业调研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缺乏针对性。专业调研更多的只是说清了“需要多少人”(数量指标),而对“需要什么素质的人”(质量要求)则语焉不详。
4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宽过高或比较模糊。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中小学教师”;“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非常关键,属于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直接关系到后面的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重要问题。
5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泛化。展现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如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双证书教育等)。如何把人才培养的“现代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路线图”)有待进一步探究。
6 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鲜有教师提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的话题。课改前后的指导思想、方法策略、评价标准等,有了天上人间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追踪(如连云港市中小学开展“三案六环节”活动,试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行为方式),如何培养中小学需要的新教师?
7 专业特色不特(特色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思想或思路),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可以说,把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三个问题说清楚了,专业剖析就成功了一大半。
上述问题,需要教师在专业剖析、说课准备及其实施过程中给予足够关注,否则,该说清楚的事项没有道明白,其效果就只能是事倍功半。由此,对专业剖析、说课这类含金量要求较高的活动,必须把握方向,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三 专业剖析、说课PPT及其改进策略
接受办学水平评估时,无论是专业剖析还是说课,制作相应的PPT 是规定动作。这就需要处理好文字稿与PPT 的关系。PPT 是文字稿的精华版,不一定要反映专业剖析、说课所要求的全部要素(但重要指标不能虚晃一枪),应尽可能把最吸引人的那一面展示给专家。限于时间关系(一般是20 分钟以内),PPT 应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少女。文字稿则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一遛”,应尽可能回应专业剖析、说课框架内要求说清楚的问题。
专业剖析、说课稿的写作,把握基本要求是必要的,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方面:1.吃透文件精神(国家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文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2.把握评估指标(专业剖析、说课的各观测点,该回应的不能环顾左右而言他)。3.展示特色亮点(渲染最拿得出手的东西:认识;事实;案例;模式;数据等)。4.吸引专家眼球(思想有深度;业绩有高度;陈述有信度)。
专业剖析、说课稿的写作,应力求“好看又好吃”,从形式到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由此,讲究写作策略是应有之意,包括:1.兼顾基本要素。兼顾专业剖析八大块、说课五部分,不必四面出击,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每一大块力求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2.提炼观点主张。观点是主线,是灵魂,体现认识高度和专业水准,专业剖析不能搞成报流水账。笔者认为: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是专业剖析的重中之重。3.选取典型材料。点面结合,选取最能印证特色、亮点的事实、案例和数据,避免自说自话。4.观点材料统一。整个行文力求论点与论据统一、点与面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写出来的剖析报告和说课稿尽可能达到“三耐”标准——耐读、耐看、耐听,既保证形式上合格(形似),也确保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神似)。
专业剖析、说课稿的写作及最终定稿,应是“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为此,把握以下三条不可或缺:1.独立思考(是前提,是有特色的关键)与集体智慧(是外因,是锦上添花)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修改意见是他人的权利,是否采纳他人的意见是写作人的权利。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主笔人吃透文件和评估指标精神,有足够的驾驭专业和文字的能力。外部干预太多,最终出来的东西可能不伦不类。2.说课稿与专业剖析报告相互衔接和印证,浑然一体。3.说课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多个老师上同一门课,应以某个老师的思路和方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