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程应用型院校
2019-01-11姜雪孙笑凡高悦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姜雪 孙笑凡 高悦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文化是区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标志性的基因,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工程应用型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更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的完整,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为培养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坚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政治立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工程应用型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 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走进大众生活,大大提升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展了传播范围,大众获得信息、传递意识的途径增多。而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对信息处理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保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此条件下,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接受度较高,在科学的指导下能够合理地分析、归纳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然而,当今网络内容信息良莠不齐,西方思想在网络浪潮的推动下猛烈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思想认识的偏差。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教育内容,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浪潮的激荡中保持清晰坚定的政治立场。工程应用型院校教育结构较单一,虽然在工程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经验充足,却缺乏人文教育的环境氛围。因此,如何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二者融合的可行路径,成为工程应用型院思想政治研究的新方向。
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文化孕育价值观
一个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能够反映出所属国家的文化特征,这是因为文化是孕育价值观的土壤,价值观在文化的滋养下生根成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许多内涵概念,早已潜藏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比如,古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延续至今成为深沉的爱国情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用以称颂诚信可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来源和继续发展的条件。
不同历史时期造就了不同的精神文化。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坚定不移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涌现出了大庆精神、奥运精神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国家文化是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大河,在历史发展中流动壮大,也在外界环境变化的考验中不断调整。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中国面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观也在西方外来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改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汲取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养分,摒弃了男尊女卑等错误思想,引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优秀的价值观内涵。文化随着时间的推动,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断丰富优化,因此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分辨文化的养分与糟粕,继而有选择地吸收学习,能够增强文化的先进性,提升民族对文化的自信力。对文化的自信不同于物质财富自信,是民族深层次的底气。只有对文化自信,才能对其孕育出的价值观自信,民族价值观自信的前提是对文化自信。
(二)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
文化的展现方式千姿百态,但决定文化气质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秉持的价值观,价值观潜藏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中,同时引导着文化的主流发展方向。人们依靠价值观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价值观决定对文化的走向认同。价值观的在文化流淌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奠定了价值观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一个民族扎根在思想深处的基本价值观,就像这个民族衍生文化的基因标记,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约束规范作用。我们的价值观倡导和谐、友善,中华文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兼容并包的柔和姿态。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所以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在时间长河的淘洗下,在世界文化快速更新的浪潮下,民族对价值观的自信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强大的定力。如果缺失了对价值观的自信,文化可能从封闭保护走向没落,也可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销声匿迹。面对这种现实,只有坚定价值观自信的主心骨,强化全民族对价值观的认同,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有了深厚的文化自信,才能提升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成为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完成文化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价值观的形成构建在文化的土壤之上,文化的发展传承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在民族发展的实践中逐渐清晰。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能由单一的标准来指明方向,价值观的提升凝练也不能笃定是完美无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收获的经验都是依靠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加快,文化也在蓬勃发展,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日益增强,这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工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化拓展
思政教育的形式应是丰富的,当前我国的思政教育过于注重于理论教育,并且往往采用大班制的形式进行教学。思政教育缺乏生动性,就直接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全理解所学内容,甚至部分学生会完全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产生逆反心理。这与思政教育的主旨相违背,因此目前我国的思政教育态势并不乐观。但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宝库,它包含了太多太多至今仍能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从中饱受裨益的内容。更何况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也不乏古人口口相传的思想结晶和美德教育,这本就是思政教育所应囊括的内容。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内容就与思政教育中奋斗自强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思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些生动活泼的知识可以使思乡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通过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且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以此来实现高校内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开展,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二)工程应用型院校人文氛围营造
前文已经提过,我国应用工程类院校普遍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相对地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就比较薄弱。这便引起在应用工程类院校中人文氛围普遍缺乏的问题。事实上理性与感性的思维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应用工程类院校也不是不可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该校便通过在校内大力推行校报的方式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校报的宣传,影响的诱导等均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在宣传营造人文氛围的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延的一种体现。除去校报这类形式之外,高校筹建一些人文类社团也是可行之举。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人文气息就会逐渐发育并愈加浓厚。
人文氛围的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推动作用,其自身也是推广传统文化的良好背景和绝佳舞台。良好人文氛围的形成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仅仅是理论教育还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它的目标,实现协同教育是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西安石油大学的例子就证明了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协同性的不二手段。同时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可以更好地进行传播,而愈加深入人心,受学生们认可的传统文化思想也会反过来使人文氛围愈加浓厚。
(三)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发展飞速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日新月异都不足以形容世界变化的快速,在这样的时代里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的信息,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应该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也应该紧贴时代脉搏,新鲜感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不仅是在内容上,形式上也要做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网络为新的立足点,开发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也可使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高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二者的融合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观察全国高校教育研究的热门研究话题,不难预测,贴近大学生生活、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呼之欲出,各高校在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这些突破和改变都将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