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2019-01-11薛天明夏金兰湖北枣阳市杨垱镇徐寨小学湖北枣阳市徐寨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职业

薛天明 夏金兰(湖北枣阳市杨垱镇徐寨小学;湖北枣阳市徐寨中学)

据统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曾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过无所谓或厌烦的情绪,长期伴随着这种情绪,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为:或是疲惫不堪,工作热情不高而无创新力;或是缺少理想信念,工作缺乏动力;或是常觉得焦躁不安,冷漠疏远学生;或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些表现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农村固有的特殊情况造成教师职业倦怠严重

1.城乡差异化造成农村教师职业感缺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教师或其亲属也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一些教师星期一下乡,星期五回城,有的甚至过着“走教”的日子,一路风尘,鞍马劳顿,这肯定是相当消耗精力的。另外,城市广集资源,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留守学生增多,祖辈代管现象普遍,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结果是在重视学生教育程度方面,农村远落后于城市。笔者曾在一所农村的学校任教,这所学校中,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在校的情况都是不闻不问,而听说学校困难补助指标下来了,又都会争先恐后地到学校要补助;有的孩子回去向祖辈反映自己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孩子的祖辈马上就会到学校大闹课堂,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还是很普遍的,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社会重教氛围不浓,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那自己也不如得过且过,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农村教师职业感缺失。

2.农村学校管理简约化造成农村教师职业动力弱化

农村学校位置偏僻,相对远离监管中心,在一些管理者身上,独断专制、“家长作风”、“土皇帝风范”不为下属着想和不关心下属等问题十分严重,这些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同时,农村学校情况复杂,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这样不仅无法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消极。

3.农村社会职业群体单一性造成教师职业心理问题增多

在农村,除农民外,其他职业者较少,农村教师就只能整日与学生打交道,交往圈子小,且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相对单一,加之课余生活单调,极易产生倦怠感。农村教师整日忙于工作,无暇充实个人生活,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时间一长,教师就会觉得内心焦虑、孤独,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4.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造成教师职业压力感增大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要明显高于城市教师。

一方面很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行的制度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有口号雷动,却没有行动,加上学校推行的教师绩效排队、用人制度改革、评聘分开、岗位竞争等制度,会使学校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越来越复杂,难免会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导致部分教师觉得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觉得力不从心,这必然会使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会危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应从重视教师开始,学校层面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学校的应对措施

1.引导精准化,帮助教师消除心理困惑

俗话说,“心病要靠心术医”,教师的职业倦怠,说到底就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想要改变教师的心态,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心理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党群优势,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的调节作用,建立心理辅导机构,针对不同情况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心理介入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职业的活性化。

譬如,针对理想不明、信念缺失的教师,学校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荣誉感教育,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聊天、谈心、宣讲等方式,让教师明白,虽然身处农村,但农村天地广阔,多少仁人志士起于农村,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因机械重复工作而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教师,管理者应鼓励他们不断开拓与探究,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教师明白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创新的道路上体验职业的快感;针对部分存在不良心态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要多了解情况,多与教师交流,及时发现教师的不良心理,对症下药,帮助教师摆正心态。

学校还要积极鼓励教师针对个人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调适职业倦怠的方法,学校与教师应一起努力,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2.管理创新化,要营造公平竞争、和谐的校园氛围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走教”人员,又有“土著”教师;既有“科班出身”(院校毕业生)的教师,又有“半路出家”(民师、顶职、军转等)的教师,如果在管理方面一味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在管理方面,农村学校的领导一定要多动脑筋,下足功夫。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用,因情置岗,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如,你不可能让一个对英文一窍不通的军转人员去教学生A、B、C吧!如何“人尽其才”是学校管理层首先应该考虑的事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才是用人管人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建立能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在执行制度的问题上,上至学校校长,下到广大员工,要一视同仁,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再次,要合理利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和评先评优等制度,使其能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杠杆。只有建立合理的奖评制度,才能为教师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学校在制度执行上有偏差,不能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多劳者”多得,争取大多数教师的动能的原则,就势必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校园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何谈教师的职业优越感呢?要制定合理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课改方案、奖励方案等,真正体现公平与公正,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资源分配、奖惩、基建、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学校要健全和落实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一致的校园环境。

3.引领专业化,要让教师在不断地成长中提升职业优越感

由于农村学校大多位置偏远,农村教师活动范围有限,学校如果不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变成一句空谈,更不用说跟上时代的需要了,学校一定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制订出一套能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研训计划,要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成长,要营造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研修,选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学习的时间、乐业的环境、发展的空间、创新的领域,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动能。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可以做以下尝试:

其一,牢固树立以研训为载体的良好导向,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增强职业自豪感。是人都有惰性,教师亦然,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强制与鼓励相结合,引导教师自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他们能重视自身的发展,重视专业成长。有技在身,何患没有用武之地?最初,可能需要学校逼迫着教师成长,一旦教师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好处,他们就会自觉地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去制订一些具有强制性的措施,逼迫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并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让有进步的教师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最终使所有教师都能自觉地去提升自己。

其二,深入探索自我互助专业发展之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教师一旦调入城市工作,立马就会变成名师,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缺优秀教师,而是缺少打造名师的平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走自我培养的路子。针对刚上岗的教师,学校要指定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以老带新;针对已有基础的教师,推广蓝绿工程,让学校资深教师与想有所作为的教师互帮互助;对于有成就的骨干教师,可以强强联合,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避免有些教师因无助,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心理。同时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其三,积极开展专家引领的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课改的深入,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每一次上级组织的集中培训活动,选派教师参加,争取专家下乡,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让农村教师能有更多机会汲取养分,获得成长。同时在校内广泛开展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师个人上研究课活动,课后,全校教师要对这些课进行点评,集思广益,才能让教师在课改中真正受益,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教师们走出迷惘,产生不竭之动力。

4.活动常态化,关注教师疾苦,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统一

客观地讲,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社会活动匮乏,长此以往,农村教师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学校应多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丰富的校内外活动可以很好地调节一个人的情绪。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妇女节女教师歌唱大赛、教师德育演讲比赛、六一儿童节大赛、元旦会演、建党歌咏赛、教师的专业课大赛等一些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大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参加,这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的业余爱好,而且能增加教师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更要关注教师的疾苦,在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学校管理者都要做到与教师同命运、共呼吸。古人云,“士为知己者而为之”,试想,教师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和肯定,还会在工作上应付了事吗?学校的管理者是否能经常关心教师、能否与教师平等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而教师消极的工作态度又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想办法理清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帮助教师调适职业倦怠感,尽可能地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使他们能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奋发向上,以阳光的心态执教,尽快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努力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职业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