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失与回归

2019-03-14侯志中湖南衡东县第九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名师个体专业

侯志中(湖南衡东县第九中学)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旨在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待遇得到提高、教师队伍更趋稳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成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普遍存在不想发展、不愿发展、不知如何发展的问题。梳理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因素,探讨和寻求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方法,对振兴我国乡村教育尤其重要。

一、多重因素,制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1.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力资源也开始日益紧缺,乡村的“知识分子”纷纷逃离乡村流向城镇,城镇化进程愈快,乡村人才的流失也就越快。在乡村“空心化”这一大背景下,乡村教师这一群体就成了“孤独”的留守者,“高处不胜寒”的心境在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去留之间的彷徨时刻都在影响着乡村教师的职业取向。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一直都是重视群体的发展多于重视个体的发展,始终强调个体是群体的一分子、一符号、一棋子。反映在教育管理方面,对教师的培训就只重视普遍的教育能力的通识培训,虽然教师的课程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师个体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执行能力和教学能力却并没得到提升,这种供需矛盾使得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被动发展的状态。

第三,乡村社会的现状加剧了乡村教师群体的无力感,导致乡村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城镇相比,乡村教育的各项条件更显简陋,与之相对应的是,乡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乡村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更好的业绩,久而久之,付出和获得不对等的状态就会导致职业倦怠感在乡村教师中间快速蔓延,乡村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动力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激发。

第四,社会的过高期望让乡村教师不堪重负。老百姓都希望子女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一愿望本无可厚非,可是乡村的现实条件摆在那里,乡村教育的质量确实不能与城镇相比,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能将乡村教育质量差的板子打到乡村教师身上,不能认为乡村教育质量差是因为乡村教师能力差、水平低。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是乡村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没时间考虑个体的专业发展。由于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对教师而言,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而言,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显然不强。虽然有一系列的政策能保证乡村学校的师资配备,但乡村教师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一些地区,一些教师甚至要承担三、四门课程的教学,教师每天都在埋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考虑个体的专业发展。

二是学校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忽视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我国社会一直都是“官本位”社会,官员由党和政府任命,校长由教育局任命。在这种体制下,“独立办学”“校长执校”的教育思想就成了空谈。校长首先是对他有任命权和人事权的教育局负责,而却常常忽视学校的长远发展、师生的合理需求。在城镇,学校的校长好歹有上级机关、宣传媒体、热心市民等方面的监督,可在一些乡村校长眼里,他自己曾经就是教学骨干,业务上的事他都懂,他是学校的首要责任人,所有担子他要担,这儿数他最大,学校的其他人理应听他的。久而久之,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就会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学校管理程序化,制约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程序化管理可以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提升效能。乡村学校也普遍采用程序化的管理方式,逐级分层,而教师则处于学校层级的最底层。制度化、程序化的学校管理旨在尽可能地量化教师的智力活动,诸如课程的开设、课堂的设计甚至课堂的程序等,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中都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在这样不科学的指标体系指引下,教师与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无二,致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受影响,严重影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3.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是教师自我专业意识不强。教师本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职业,然而,现实情况是,在谈到个人专业成长时,大多数乡村教师都不以为然,普遍认为个人的专业成长与目前工作需要和将来的发展关系不大。因而,在工作中,很多教师的态度都是:学校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学校安排什么内容的培训就参加什么内容的培训,不管这种培训是不是自己迫切需要的,也不管这种培训对自己的一线工作能有多大帮助,这种“随大流”的意识普遍存在,导致教师个体普遍缺乏专业成长的主动性。此外,当一些教师的职业生涯到了一定高度后,比如年龄大了,职称到了、身体也跨了、日子也平淡了,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努力日子也这么过——“得过且过”的意识就开始抬头,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

二是理想与现实脱节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就会减弱。现阶段,乡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虽然得到了完善,一大批来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这批年轻教师接触过现代教育,他们思想超前、充满活力、敢于创新,他们愿意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来实施教学。然而,在乡村这个大环境中,年轻人的理想与生活的现实却经常产生冲突,而当这种冲突得不到很好地疏解的时候,这一群体在困境面前就会慢慢地失去前进的方向,一些青年教师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职业选择,个体的教育热情也会大受影响,自己的专业发展也面临危机。

此外,乡村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孤独无助的心理环境、复杂多变的角色等因素一同倾泻到乡村教师群体身上,致使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疲惫、烦躁、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一些乡村教师开始厌倦工作。

二、搭建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助力

1.构建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抱团成长

人都有惰性,而身处条件闭塞的乡村,如果没有某种力量凝聚教师的向上发展之心,年轻的乡村教师就会“堕落”下去,逐渐沦为“庸师”。为当地教育发展大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理应为乡村教师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或专业发展共同体,助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立乡村教师工作坊,通过工作坊的系统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成立乡村教师网络夜校,通过网络将来自不同地域的乡村教师联系起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论坛活动,让基层的教师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现实困境,从而共同完成脱困的目标。作为学校,则更应该有所作为,如通过新老教师的师徒结队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帮助刚入职不久的新教师,缩短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通过开展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业务研讨、集体备课、研课磨课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实与未来”主题职业培训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乡村、为国育才,从内心深处唤醒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

2.开展业务竞赛活动,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欲望

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产生持续发展的愿望。怎样才能使教师自身产生持续发展的愿望呢?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这种来自自身内驱力的动力就可以为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而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是要让他们养成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的习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反思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从而千方百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乡村教师而言,他们很少有较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呈现随意性、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要帮助教师建立较为完备的专业发展规划,如:如何做到“一年过关三年骨干五年成名”,怎样才能使自己成长为骨干名师。在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学校更应该多督促和指导教师。长此以往,乡村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看得清道路、望得见星星,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广泛开设研究性课程、兴趣性课程等个性化课程,让师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发展。这些个性化课程也能使广大青年教师找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幸福,从而拓宽教师个体的发展空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

3.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挖掘乡村教师事业动力

与发达城镇相比,乡村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能接触到名师的机会更少。每天面对的是同一批学生和同一层次的同事,身边没有榜样,想学没人提点,久而久之,等待他们的就将是平庸。而教师在个体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不出去但可以请名师进来,通过近距离与名师接触,亲身感知名师的魅力、触摸名师成长的印记,唤起乡村教师成名成家的欲望。陶行知、晏阳初不正是成长于中国贫瘠农村土地上的教育家吗?上一辈人能,这一辈人也能,即要抬头望天,更要脚踏实地。

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名师讲坛、与网络名师结队等活动,拓宽乡村教师的交际圈子。一个人平时看什么书、交什么样的朋友、说什么话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能走多远、能走多快。无疑,信息时代,帮助乡村教师建立与名师的沟通渠道,成本虽不高,意义却很大,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4.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提升教师职业效能

当整个社会都将教育的功利性推向极致时,当学校把升学率当成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唯一指标时,我们整个的教育生态也开始异化。教师本应是智力劳动者,然而,在目前这种严重异化的教育生态中,教师俨然是事实上的体力劳动者,每天带着自己的学生拼时间、拼体力、拼精力,全然没了生命的活力和张力。乡村教育的各项条件本来就比城镇差,明知再拼也无济于事,乡村教师就只好从这场不对等的角逐中败下阵来。现实的教师绩效考核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教师荣誉、教师待遇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不能以同一标准来衡量城乡教师,乡村学校的升学率不高不是因为乡村教师能力不行、努力不够,而是乡村的生源条件、信息条件、培训条件等根本无法与城镇相比。学校领导也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成长,带他一程总比弃而不用要强,助力成长总比踩上一脚要光明磊落。

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乡村,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育,要“精准发力”,重点就在于激发和挖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助力乡村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确保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4年教师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乡村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更要克服诸多困难,在自身专业发展、个人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多做努力,方能为乡村教育贡献智力——服务桑梓,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名师个体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名师简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