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探析
2019-01-11江苏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陈 辉 (江苏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心理技术和理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技能的全面发展,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一、在情绪体验肯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个人兴趣常常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良好的情感体验必须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自卑情结的产生。何谓自卑情结,是说某一人评价自己的技能和水平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而消沉、颓废、悲观乃至胆怯。
例如,某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他经常呆坐在电脑前,有时甚至睡觉,看到全班学生用着电脑专心致志地设计图片,他对此漠不关心。据班主任介绍,这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阅读,也不注重写作。我们私下里跟他谈了为什么上信息课要睡觉,他的回答令人惊讶:“讲的我不懂,我也不会。”在一堂“补数码照片”课中,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把他作为“模型”背景,将校园美丽的风景拍下来,作为课堂的素材。这个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快乐和积极。他非常高兴,并积极做老师安排的照片,同时还帮助其他学生修复照片。现在,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信息技术课堂是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也要让自卑感复杂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学习之中获取归属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引发兴致,做到发展的全面性。
二、在学会欣赏接纳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在长大过程中,知识储备多了,会有骄傲情结。这方面假如教师对学生指导不当,学生就会与其他同学距离感强烈,影响班级的统一。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传授时,要重视自负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接受他人。
例如,在教“创意拼法图形”的过程中,学生被要求表扬别人的作品,只说优点,就不用说缺点了。老师要求学生们在进行他人作品分析讲评时分组进行,给予其5 分钟时间。随后,各小组派代表登台谈感受。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作品评价的第一作者就是班上最不喜欢对别人的作品发表评论的学生的画图。虽然这位学生的作品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他学生却是在挖掘作品的长处来肯定。从那以后,不喜欢评论别人作品的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肯定他人,接受他人。
这实际上是一种赏识教育的形式,赏识教育是欣赏学生行为的结果,在赏识教育中,一般主要是对有自负情结的学生进行,这种教育教师担负的角色是言传身教的,实际上全过程充满着对学生的导引与认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不再觉得盲目自大的伟大时,就会得到认可。
三、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合作是处在信息时代学生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的特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
例如,在“制作电子报”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这一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师可以布置小组成员就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小报的制作。要求讲完后,教师看到信息技术技能比较好的一名学生没有参加小组合作,这位学生平时喜欢单干,不喜欢其他人对他派任务。出现如此局面,教师可以对其能力赞赏后特邀其做记录小报制作情况的信息员。在记录中,他要是对小组的建议和进度记录不准确,他就会失去分数,甚至可能在组内评价中被淘汰,进而使其锐气受挫,懂得自己如不能和他人进行合作,就会使整个团队做不好工作,在和其他团队的比较中不能成为赢家。
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效率。单干的学生只想通过单独工作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可取,可见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有必要加强的。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