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2019-01-10唐正光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

唐正光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色彩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的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契机,发掘语文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特点,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的无痕融合。基于此,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语文与德育深入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融合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改精神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度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和德育契机,注重将德育融合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无痕而有意,无形而有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陶冶,在思想、情感以及行动上体现出来,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充分发挥文以育德的积极作用,促进语文德育效果的有序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与价值

“立德育人、树魂立根”,这是新时期德育的使命和方向。语文有着深厚的德育内涵和实践价值,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发展生活中的真善美,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依托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指导精神下,语文教师要深入揣摩语文教学的德育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浊扬清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完美融合。语文是基础学科,无论是语文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与德育有密切联系,课文中一篇篇充满红色记忆的文章、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文字,都能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语文教学“文与载道,以文育情,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构建起语文与德育的桥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策略

(一)深挖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内涵深刻的课文,这些课文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人间真情的温馨,或者展示出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浴血奋战的场景、听到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呼声……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知识的讲述,同时还要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想认知,通过一篇篇生动感人的课文故事找到语文和德育相融合的切入点,讲述文本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其中蕴藏的真、善、美,体现出语文德育“寓教于情”的特点。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中,教师则要侧重于弘扬革命英雄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精神,教师可以提前搜集《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段,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视频场景中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危机和壮烈。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狼牙山五壮士丝毫没有犹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理想和信念的赞歌,这种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内心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将语文教学与爱国教育融合在一起。而在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贵品质,认识到诗人于谦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经历千锤万凿而初心不改,历尽艰辛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一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可见,找准德育的切入点,能够使语文德育事半功倍。

(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融合要素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德育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德育要素并沒有直接体现在课文中,而是含蓄的融汇于文本中,这就需要教师“慧眼识文”,充分发掘语文课本中的素材,找到其中的德育闪光点,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德育水平。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中,德育可以从主人公身处逆境、不认输、不绝望切入,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面对逆境,在逆境中要有怎样的信念和坚持。在结合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谈一谈怎样面对逆境和挫折,怎样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发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情感上、思想上形成德育共鸣,这样才能突出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德育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并不局限于教师单纯的理论灌输中,德育融合更需要教师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形成更完善的教育引导体系,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启发,构建语文德育的创新特色。在生活化的语文德育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价值观、认知理念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语文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促使学生从思想认知到行为实践的改变。

例如在《穷人》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设计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比如“比童年”,就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和教材中描写的悲惨童年进行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生在和平而富裕的年代,和他们相比,我们有多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德育主题下,学生不会感到理论灌输的枯燥和乏味,而是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思考、对比、总结,从而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去改变和调整。这样的无痕式德育更有利于实现从认识到行动的转化,真正起到“教书且育人”的效果。

(四)经典诵读,汲取传统文化的德育精华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构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时至今日,多元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冲击显而易见,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启迪,学生很容易迷失在低俗文化中,失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这无疑将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缺憾。而经典诵读则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学生有机会、有能力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先哲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经典诵读是一项特色,更是开展德育的好载体。通过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汲取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懂得如何修身、励志、奋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诵读主题,与德育形成良好的呼应作用。

例如在“爱国诵读”主题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整合杜甫的《春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懂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小我”情感升华值“大我”,激发德育内在活力,丰富校园德育形式,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五)以笔写心,开辟作文德育沃土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将作文与德育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以笔写心”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校内外德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中提炼作文素材,将德育活动、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等通过文笔记录和反映出来,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无痕渗透,学生能够在无形中受到德育熏陶,同时也会使语文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例如在全校外围内开展同题作文写作,通过德育征文的形式营造浓厚的语文德育氛围,在学校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在作文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做到言之有物。如参加敬老院慰问活动、环保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建立起德育与语文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语文德育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通过作文促进学生德育情感的升华,用手中的笔歌颂美好的生活,歌颂生活中的正能量,以此丰富语文德育形式。

三、结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銳的德育意识,注重语文德育的无痕渗透,避免德育流于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找准德育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润开学生的心灵之花。语文德育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德育中坚持长期化、持续化、无痕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语文德育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琴.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33):111.

[2]郭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65.

[3]张建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试题与研究,2019(33):122.

[4]马丽.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影响[J].黑河教育,2019(10):51-52.

[5]张兰军.浅析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增强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读与写,2019,16(10):152.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