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2019-01-10张希玲
张希玲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模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消极学习的状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践行新课改理念,让数学教学富有时代性、创新性,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浅谈一点理解,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活水源头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下教师应致力于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化解数学的抽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需要教师选取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摄像、课件等功能,助力教师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生活素材,便于学生观察分析,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生活中有大量的平移和旋转事例,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拍摄下来,做成课件,上课时播放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理解和体验。屏幕上的风筝、旋转木马、移动的电梯、拉动的抽屉等缩减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他们对知识学习产生亲切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刺激下,学生发现了一些表象的特征,如旋转绕着一个点转动,平移沿着直线移动等。有了这层认知,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与变换就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有很大的作用。试想,若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单靠教师的口头说教,学生何来直观感受?又如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数学教师在备课中重点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特有的动态功能,可以将一些看不见的数学关系、规律、性质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突破思维障碍,攻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为了探究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材先鼓励学生对影响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做出大胆的猜测,这一猜测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探究方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不知从哪些因素入手。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胡乱猜测一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程,让探究活动陷入僵局中。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功能,保持长方形的宽不变,用鼠标拖动长方形的長,随着长方形长的不断增长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面积也随之不断变大,同样的方法保持长不变,拉动宽,可以发现随着宽的不断变化面积也跟着变化,由此学生大胆猜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为他们利用贴方格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这样,教师通过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化解教学的“危机”,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信息技术具有化静为动的功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公式、定理的推导都需要动态的演示。教师就可以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教材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以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关于这方面的学具学生很难做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画板为学生演示如何将圆柱体切割成偶数份小扇体,再将这些小扇体拼接起来,就可以拼成学生学过的长方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关系,并由长方体的体积顺利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因信息技术而精彩,学习因信息技术而轻松。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认识信息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让数学教学的明天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艾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
[2]颜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5).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