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尸”字为例谈识字教学

2019-01-10张卫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供品字旁造字

张卫艳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繁重的识字任务,语文教材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形式呈现生字,借助语境随文识字强化了汉字的理解和运用。除了随文识字,教材还安排了多个识字专题进行集中识字,如蒙学识字、韵文识字、生活场景识字等,除了以上内容,教材还在识字专题里安排了适当的字理识字内容,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安排了典型的象形字,《日月明》一课引导学生借助会意字的造字规律识字,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先造字的智慧,传承汉字文化;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了一篇以《小青蛙》为题的韵文,引导学生借助语境学习六个常用的“青字族”汉字,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声旁表音特点和形旁的表义作用。教材这样的安排遵循了学生识字的规律,有机渗透字理,让汉字学习更加科学有效,达到“举一行而统众形”的学习效果,即讲对一字,方便一串,这是字理识字的妙处。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中“屁、尿”是要求会认的两个字,同时,本课还要求书写“屁、尿、屎”三个字,在指导学生识字时,有的教师将三个字“小集中”归类识记,结果归纳出“尸字旁”的字与排泄物有关。若这样理解“尸字旁”的话,那“居”“屋”“局”“尼”等字如何解读呢?看来,“尸”字与排泄物有关是讲不通的,若硬给学生渗透这样错误的字理,极易造成讲错一字“破坏一片”的后果。

汉字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都是有自己的依据和考量的,有些汉字在简化之后确实很难看出音形义的结合,但这也不能成为教师随意歪曲解读的理由。每个汉字都有被人创造的故事,现代汉语保留了“尸位素餐”这个成语,那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看“■”,这是甲骨文的“人”字,是一个侧立的人的形象,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一只手。再看“尸”字,有甲骨文写作“■”,《文源》中说它“象人箕踞形”,“箕踞”是古代一种坐的姿势,臀部着地,两腿向前伸开的样子。“尸”字也有金文写作“■”,字形像一个屈膝侧坐着的人。古人根据人的姿势造出了“尸”这个字,是因为“尸”与古代的一项祭祀习俗有关,古人祭祀死去的人时要摆上供品,需要有一个人屈身坐在供桌后面代表逝去的人来吃供品,而这个人就是“尸”,他只需要坐着卧着替逝去的人受祭吃供品,不用干活。“尸位素餐”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朱云传》,原文为“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这里的“尸位素餐”就是被用来指那些空占着职位,白吃饭而不做事的人的行为。后来“尸”字有了演变,发展到小篆时写作了“■”,人形已经严重变形,发展成现在“尸”的字形。实际上,古人创造“尸”字来表示替死人受祭的活人,又造出“屍”字来表示已经死亡的人,两个汉字之前是区别使用的,但古籍常以“尸”代替“屍”,后来“尸”字也用来表示人或动物的遗体。

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尸”字的造字故事,再给学生讲解带尸字旁的字时才不会造成“以管窥豹”误解汉字了,其实,祖辈流传下来的一句老话也能发现与“尸”的字形、字义相通的地方,俗话说“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这句话反映了父母在抚育孩子时不辞辛劳,而父母给孩子把屎把尿时是需要屈身的。不仅给孩子把屎把尿需要屈身,人自己在排泄时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屈身,且屈身的样子与那个替人受祭的人的身形是非常相似的。了解到這些汉字故事,再来指导学生解析“屁、尿、屎”三个字的共同构字规律时,就能根据字源进行合理的解释了。

正因为“尸”字表示屈身的人,才方便科学准确地解读一大串带“尸字旁”的汉字,如“居”字,金文为“■”,小篆为“■”,表示一个屈身的人坐在一个几台上休息,本义是坐,后来引申为居住之意。而“屋”的篆文写作“■”,里面的“■”上部是一支箭,下面的横画表示箭射到的地方,“至”的本义是到达,“至”字加上面的“尸”字表示一个人到达之后静坐或卧着,于是,屋字表示用来起居坐卧的房间。可见,真的是讲对一字,方便一串,汉字教学马虎不得。

小学语文教师教识字,应该有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担当和文化自觉,不能仅满足于教会学生认识了多少字,读了多少书,还应该在教识字、教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汉字故事,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培养学生爱汉字、爱汉语的情感,让优秀的汉字文化不断传承。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供品字旁造字
衤衣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蜡制供品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
麻生向靖国神社献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