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修改文章的基本功

2019-01-10彭琨

当代旅游 2019年8期
关键词:邓拓词句比喻

彭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曾经的院报编辑,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写的作文或投稿,常常文理不通,行文断句不符合逻辑,甚至错别字连篇,有的连一份请假条都写得不符合规范,文章的格式也是乱七八糟。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年代,难道我们都不需要正正规规地写作了吗?有时候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小论文,学生首先问我写多少字,如果是2000字,他们都会要求少一点字数,因为他们都说写不出来这么多字数,可见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贫乏到了何种地步,真令人堪忧。今天我不写其它方面,仅仅就文章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浅见。

修改文章自然不同于创作,但文章的内容却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建筑、美学、音乐、绘画、宗教、民俗以至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由于涉及的范围广、面向宽,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功夫。可以这样说,你修改出来的文章的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均取决于平时的博闻善学和点滴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修改时才能水到渠成。这种积累包罗万象,需广泛涉猎,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曾有人总结过修改文章的六要素:增、删、改、调、换、留。所谓“增”,即在修改文章时,通过补充一些材料,使抽象、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变得具体、实在,使单薄、无说服力的文章变得丰满、有力。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流水账”,自然乏味,我们就可考虑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清晰、丰满;或者增添一些描写角度。所谓“删”就是对那些重复、东拉西扯的语句要删,节外生枝、离题、跑题、与观点脱节、违背事实、明显不真实的语段和材料,不管多么精彩,也要删,某个事例已经把观点论证得很清楚了,多余的事例就要删去。所谓“改”,指的是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词句或内容。所谓“调”是指调整文章中颠倒的词语或句子,从而使整篇文章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所谓“换”,就是将那些陈旧、平淡的材料换成新颖、生动的材料,将那些含混、笼统、易生歧义、晦涩难懂的句段换为更加准确、清楚、明快的表达。所谓“留”,指的是原来被删去的,后来又认为正确的词句或内容再保留下来。其实,不管修改什么样的文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围绕这六个字。古人便是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古佳句。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从“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修改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经历了自己无数次的比划和韩愈的指点。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从“到”改成“过”“入”“满”直到最后确定为“绿”字,历经了多次斟酌。“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也历经了几个人几次不同的修改。下句中的“失”是由“映”“隐”改成的。“映”和“隐”也比较贴切,但是“失”更为传神。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正是如此,才有“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这一说法。可见修改文章多么重要啊。

古人的千古佳句告訴我们修改文章更多的还需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我仅以评论文章的修改为例,按要求评论要写得短而精,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即炼意;其次还要炼句、炼字,既锤炼语言,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说理论述的逻辑力量就表现在语言文字的锤炼上,如果一篇评论有很多“浮词累句”,它的逻辑性自然会受到影响,因而就要求达到千锤百练,一字不易,简洁明了的阅读效果。 又如短小精悍的文章要锤炼字句,首先是内容的精练,同时在文字上还要字斟句酌,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可省之处,决不硬添,文章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啬,对作品要反复修改,直到通顺流畅,如行云流水般,方得始终。古人对字词句的修改可以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这句诗原本的意思是: 我渐渐身体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我情愿为她瘦骨嶙峋,满目憔悴。该词句出自南宋福建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句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来是比喻为爱人,做什么都甘心情愿,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比喻哪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的人。 《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比喻写文章犹如雕刻和打磨玉石,经过呕心沥血,精心打造,方得好文。可见他们对文章的锤炼程度。鲁迅先生文思敏捷,才学过人,曾经写过大量的社论和知识性杂文,他总结自己的文学之道大致有两条,一是有计划地系统地读书,并定时期选择一定的主攻方向;二是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和有用的材料和见识随时进行摘记,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段时期再作归纳,整理,逐渐使知识系统化,随身备用一枝铅笔一册小本子,无论到哪里,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所见所闻随时随地记下来,形成习惯。

邓拓,原名邓子健,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他一生从事党的新闻事业,为《燕山夜话》专栏撰稿,写了一百五十多篇知识性的杂文,这些文章谈政策,谈学习,谈工作,谈思想,谈生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至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写法深入浅出,有的放矢,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他的文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对广大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邓拓写《燕山夜话》引用的资料很多,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资料以及寓言、小说,几乎无不涉及,古为今用,使读者感受到贴切,大都凭他自己的记忆写下来,没有把握的,才看一下书加以对证。邓拓同志这样渊博的学识,是经过长期下苦功夫积累的,他生前曾说报纸是古今昔对比,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他自己就是这样的身体力行。他曾经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你看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便就捡,成为习惯,有时专门出去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时捡到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到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捡,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可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都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求新知就应努力学习,勤于涉猎,不断积累, 从中汲取营养。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到自己脑子里,有的材料要精读,有的材料可以略读,有的材料来不及阅读,可以了解大致的内容,记住“门牌号码”,便于在需要时查找,学会利用工具书,对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积累资料也是非常必要的,更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我在修改一篇学校招聘新人新干部“生材贵适用”的文章,引用清人顾嗣协的诗作为比喻性的论据:骏马能力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使用干部要按照才干,按照需要,同时兼顾,还说要量材为主,用其长,不是用其短,文章到这里自然得出结论,对新干部要量才选用,用其所长,这种比喻论证常常引用故事,典故作为特殊意义的论据,有助于触发人们的联想,积极地去探寻内含的结论……诸如此类更要勤积累。

总之,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说是五花八门,修改文章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刻苦学习,积累知识与阅力,掌握修改文章的各种方法。并要求懂得一些社会科学和历史文化知识,懂得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并拥有丰富的语言能力,了解文学知识。功夫不到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博学多才,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才能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正能表出一个人成功修改好文章之后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

猜你喜欢

邓拓词句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平生赢得豪情在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比喻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