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育与古诗教学的有机整合
2019-01-10董桂荣
董桂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小学古诗时不仅要对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的了解,还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要注重对古诗意境的体味,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我以《清明》这首诗为例,谈谈我在古诗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情境教育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学好古诗的前提。如何将学生带入学习古诗的意境中,尤为重要。在导入《清明》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模仿《诗词大会》的模式,先设计了四道学生熟悉的古诗的填空题。师说: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古诗学习的课堂,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诗词,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首先是闯关环节,看看大家对诗歌知道多少?请听题。“离离原上草,( )。”请说出下一句。恭喜你答对了。接下来请看下一题“( ),疑是银河落九天。”请说出这句诗的上半句。请听第3题,请看大屏幕上的插图,根据图的意境,說出一首诗。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清明》的意境中。
二、结合搜集的资料和生活实际,体会古诗情境
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注释一理解课题。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许多资料,有补充的吗?
一个学生:老师,清明节一般会下雨,大人们带上烧纸,好吃的点心、水果,带上小孩子到墓地给祖先烧纸。
另一个学生:清明节为了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人们都会去扫墓。扫完墓,沿途还会欣赏美丽的春景,有时爸爸妈妈还带我去放风筝。
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的爷爷去年去世了,今年去扫墓,我很伤心,都哭了,我想见到爷爷,我想和爷爷一起玩。说完便抽泣起来。
师说:孩子们,这首诗就写了清明节下着雨,人们心情就如刚才这位同学一样,很伤心。就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在“互联网+”中再现真实的情境
教学古诗《清明》,首先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精心搜集的动漫视频《清明》,学生在欣赏动画视频的同时,教师结合视频解说: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在路上行走,诗人杜牧也在人行的行列中,身上感觉有点湿了,再看看路上行走的人们,每个人脸上都看不到笑容,大概心里比较哀伤。这样的设计,将学生轻松地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然后再理解古诗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四、诵读古诗,在优美的旋律中品味古诗的意境
古诗读起来很有韵味,朗朗上口。因此我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地读古诗,读出文中的情感,从朗读中获得诗人的情感感染。当引入古诗后,老师先配乐范读,在老师有声有色地读中让学生初步领悟诗的意境。当学习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老师让学生全体起立,老师扮演杜牧来问,学生扮演牧童用手势来作答。师问:借问酒家何处有?学生用手指向远方,老师顺着学生的手势去远望。借机说道:我看见杏花村了,谢谢大家。就这样,让学生在师生模拟的情境中理解“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也将学生带入了大唐时期的那一年的清明节,也好似身临其境,来到唐代的杏花村和酒家。
只是诵读还不尽兴,我在学生将《清明》这首诗达到熟读成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由《清明》改编的歌曲,再让学生跟唱一遍,最后鼓动大家也来当作曲家,将《清明》这首诗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吟唱出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试着哼起来了。我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听着同学们稚嫩又甜美的歌声,我也陶醉其中了。
五、在古诗拓展延伸中丰富情境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让诗的意境更丰满。如:我在杜牧诗《清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找到酒家,怎样饮酒的,说一说并写下来。其中一学生写道:杜牧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小酒馆,发现酒馆生意萧条,只有三位客官在边吃边聊天。杜牧在靠窗户的位置坐下来,点了二两牛肉,一份炒菜,一碗面。当饭菜上齐后,杜牧先饮了几杯酒,感觉身上暖和了些,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边吃边和店里的伙计攀谈起来。另一位学生写道:杜牧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看到不远处杏花开得正艳丽,好似一团火,杏花丛中,有一面旗子正在雨中耷拉着脑袋,上面写着一个字“酒”。杜牧喜出望外,加快脚步往酒馆赶。来到酒馆,发现里面光线昏暗,陈设极其简单,只有几张方桌和几条长凳,掌柜的见有客人来了,忙起身招呼他。于是杜牧放下行李,点了二两酒喝起来……学生的想象真丰富,古诗的意境就在学生放飞的思绪中渐渐丰满起来。
综上所述,利用多种形式将情境教育与古诗教学有效整合,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发展语言、升华情感,同时也使学生在获取古诗意义的同时促进了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