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配音实践活动设计
2019-01-10张起萌邢舫
张起萌 邢舫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课堂虽然开始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时等的局限性,仍然缺少大量的听说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本文尝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电影配音活动,帮助他们提升语言的基本功,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配音;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任务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手段正在被大量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高校英语课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忽视“以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的人文性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跨文化交际的任务似乎也被大学英语课堂所忽略。
(二)口语教学实践环节缺失
由于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幅度调整课程设置,从强调“花时间学”到强调“有效地学”,在这一转变中,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普遍被大幅度削减。毫无疑问这对教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严重缩减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环节,尤其是口语实践环节。
(三)忽视外部需求
目前在OBE教育理念和模式下,教育者必须首先依据需求对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再据此组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评估方式以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这一特征使得OBE教育体系下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贴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对于国内许多合资企业来说,口语能力决定着对外交流的水平,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根据外部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称《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指南》中还指出,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但更要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由于许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只能采用“车厢”式教学,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具个性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五)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死板、单调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不够新颖,英语教学模式死板、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英文电影却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生可以借助电影的力量,提升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
正由于大学英语面临着以上诸多问题,学生的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规划并设计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遵循教学规律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最终找到解决路径。
二、英文电影配音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固守传统观念,只重视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要坚持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提高最根本的语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通过声音扮演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重新点燃学习语言的热情,提高语言听说实战技能。电影配音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它可以丰富英语知识,强化和巩固英语学习效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塑造理想人格,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电影《帕丁顿熊2》为例进行英语语言训练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包括三项内容:电影赏析、电影配音实践和电影的再创作表演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电影赏析:《帕丁頓熊2》是一部经典之作,整部电影轻松幽默、暖心感人,充满了正能量,而且是纯正的英式英语。同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引人深思,深深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电影配音之前,学生首先要观赏电影。在电影赏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影片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因此英语学习和英语思维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电影赏析和讨论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跨文化知识,了解伦敦著名景点和绅士文化等。同时学会分析影片中的主题、角色和语言特征,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可以在愉悦、轻松、快乐的状态下独立自主地学习语言,这就是语言学习所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此外,面对当前教育体系中的认知超载,心理超载,课业超载的现象,电影配音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电影配音实践:语言模仿是人类语言学习的最根本的方式。孩童从小开始就可以表现出超强的模仿能力,而且这种模仿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在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意识或无意识效仿大人说话。电影可以唤起这种童年的语言学习经历,有时学生甚至能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之中。当学生的表现欲战胜怯懦的时候,语言的屏障就消失了,人物台词呼之欲出,甚至人物的语音语调也会融入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可以独立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不断反复地练习角色的语音和语调,力求从勉强跟读达到基本形似,甚至可以从形似上升到神似。团队每个学生找到适合的角色,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在配音过程中融入学生个人对角色和主题的理解,并通过技术手段将配音与图像完美结合。同时,团队各个成员通力合作,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成就感和集体的荣誉感。
创作表演实践:在欣赏电影和配音环节之后,还不能止步于此,学生可以通过续拍或情景再现的方式对电影进行重新创作。团队成员将对故事进行续写,完成10分钟电影的续拍创作,或者截取几分钟精彩片段,开始尝试实景拍摄,鼓励学生在语言达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表演融入声音以及表情动作。学生也可以续写帕丁顿熊来到中国,与中国一家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且将中国的美食带回英国。整个配音团队首先需要创作英文剧本,然后进行实景拍摄,最后进行后期配音或者剪辑,实现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创作表演实践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并将两种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故事里,检验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接受语言,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主动使用各种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语言进行情感的传达和表达。电影是视、听、说的结合体,在配音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够得到调动。与纸质的英语教材相比,动态的英语电影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立体,是最接近人们生活实际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弥补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此外,英文电影涵盖英美国家各个领域的文化信息,包括政治、历史、地理、风俗等等,因此将电影配音实践活动和大学英语课堂有机结合,一方面能拓展有限的课本知识,丰富语言表达,另一方面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综上所述,电影配音实践活动是一个符合人类语言学习和认知规律,并能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敏.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利用英文电影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J].智库时代,2017(08):251-253.
[2]陈霞.英文电影配音在高校听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9(08):29-30.
[3]刘杨.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论[J].高教与成长研究,2019(01):8.
[4]邹斌.《帕丁顿熊》系列与英式文化[J].动漫研究,2019(06):127-129.
(通讯作者:邢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