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文学作品中双重否定句式比照
2019-01-10王敏
王敏
摘要:“双重否定句”汉语和英语界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有专家认为两否相抵消,有学者认为应从语气强弱来分析,更有认为应该归类非规范、错误语法。由于汉英语言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讨论的范围基本在各自的语言系统内。本文尝试将部分汉英文学作品中的“双重否定句式”进行比照分析,以图深入理解该语式,并了解其发展趋向,为语言学习提供借鉴和语言转换提供参照。
关键词:双重否定句;汉英文学作品;肯定;否定;委婉
双重否定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他们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显著不同,关于这两者的研究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却又莫衷一是。目前漢语环境里“双重否定”基本被定性为加强语气的一种句式,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而英语环境中“双重否定”则认为有表示肯定和加强否定语气的两种用法。笔者尝试将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的“双重否定句式”进行比照分析,以利语言学习和汉英语言转换之便。
一、否否相负,肯定语气双重否定句
(一)强化型肯定语气
双重否定句中的两个否定词,否定意义互相抵消,从而实现“否定+否定=肯定”。两种语言都存在这种现象,目的在于加强其肯定语气,而这种强调则使得其肯定程度高于一般肯定句。在汉语中有“不学无术”,“无可厚非”,以及“不是冤家不聚头”等流传极广的表述,在英语中也有很多同类的俗语,如“No pains no gains(有所得必有所失)”,“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等等,不胜枚举。
1.韩翅《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想表达的是正当春日,长安城到处都是飞花柳絮,一派初春景象,“无处不”是强调花开既广又多,如用肯定句式,意境必会大减。云表的《寒食诗》里有同样的句式“野人无处不伤神”,两个否定词是为了着重强调田野中到处是扫墓的人,描绘的家家户户在寒食节这天哀悼亲人的场景。类似的还有“远游无处不消魂”和“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都是才用了“无处不”结构来引起听者的注意。
2.《傲慢与偏见》中“She never came without reporting some fresh instance...”.作者通过两次否定突出她“每”次拜访都会提及韦翰的“事迹”,借此衬托出姑娘们不安的揣度和获知消息后的意气消沉。依据忠实原文规则,汉语表述也用双重否定:“不过,她没有哪一次来不谈到韦翰放荡奢侈表现,每次都罗列一堆他的事迹。”类似的表达早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就出现过:There is no world without Verona walls.按否定强调原则,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实际上是朱丽叶在暗指:没有罗密欧就没有全世界。
(二)弱肯定语气
双重否定句两否相抵消后的肯定语气并不是总是加强,在一些特定环境中会有弱化。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有表述:“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的两个否定词语气相互抵消后表示肯定,但在这里“不是不可能”比“可能”要委婉得多,这可以从“也许”得到应征(周自厚,2011)。
1.部分汉语作品中表示委婉式双重否定句由若干个分句组成,以双重否定的形式陈述结果,前置句或后续句说明理由(王绍玉,2018)。如水浒传中第十八回“朱仝道:“非是小人不赶,其实月黑了,没做道理处。”和第四十八回“非宋江等无心归降,……”表示相对委婉的语气,都强调客观原因。
2.又如“He is not an unintelligent man,nor unlearned,
...(Sidney J.Harris,A Jerk,1961)”.双重否定经常被用在back-handed compliments(表示词面上恭维,实际上表示侮辱、轻视)中,短“not an unintelligent man”很显然是与“jerk”相对的,说话的人选择更讨人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意思。类似的句子如:“Mr.Jones was not incompetent”。
表达强化或者委婉的肯定,在英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翻译时可以遵从原文,对译成汉语的双重否定。然而,英语中有些句子的双重否定却不易识别,翻译成汉语时也不宜一概对译为双重否定(李国南:外国语文,1990)。
二、否否相叠,否定语气双重否定句
(一)强化型否定语气
双重否定句中的两个否定词,语气和意义上并不总是互相抵消,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个否定词对另外否定词在意义上有修饰的作用,即“否定+否定=强调否定”现象,这样的双重否定句就称为强调型双重否定句(张宏国,2004)。显然,这样的表达要比一般否定句或直接用陈述句在语气上要强烈。否定语气的双重否定句经常出现在古英语诗歌中和现代英语口语中。
1.古英语时期双重否定使用频率很高,乔叟更是驾轻就熟,“Ther nas no man nowher so vertuous...”原意思是“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么善良的人”。因此可以断定“nowher”带有某种修饰功能,是对“nas”的补充或语气加强。
2.“That thou expects not,nor I looked not for.”这段文字节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凯普莱特夫人告诉朱丽叶,父亲已经将她许配给少年贵族帕里斯并马上要成婚的消息。“nor I looked not for”明显多出了一个“not”,以强调说话者得知消息后的“意外”之情,恰恰是这个强化增强了朱丽叶闻讯后的那种“意外”绝望的舞台效果,“not”其实暗示“不想,不要”,取得了双关语的效果。
(二)委婉型否定语气
双重否定句一般来说语气更强于一般句式,但也有例外。有些双重否定句只是表达一种委婉语气。这种句式里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些限定词或带词缀否定词如:hardly/scarcely/dislike等。如,I cant hardly read your handwriting,其实是暗示对方的书写糟糕。双重否定表达委婉的否定语气在正式场合很少见。
三、语境背景语式
(一)作品角色需要
因为双重否定非正式的属性,常常被用在文学和表演艺术中作为人物性格塑造的一部分,尤其是用来设定说话者“下层阶级”或“未受教育”的身份。一般来看双重否定使用频率上,黑人比白人高,蓝领比白领高,南部美国人比北部美国人高。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作家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向读者表达思想,传达信息。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的一种手段,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如:“You wont do nothing of the kind”,rejoined Mr.Sikes?”凶残的惯于入室盗窃的赛克斯语言自然不会是流畅规范,人物语言中“画蛇添足”多加了一个否定词,鲜活地白描出说话者的文化水平。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美国小说家威拉·凯瑟(Willa Cather)发表的《邻居罗西基》:“Well,I guess you aint got no pills fur a bad heart...”她的作品主要是反映美国西部小城镇文化、思想,小说文字优美,性格刻画突出。老罗西基是捷克后裔,曾在城市里工作并生活过,但深感城市生活的窒息,最终回到乡下。主人公的代表美国西部拓荒者形象,满嘴“土”话。aint 作为 am not的缩略语的用法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使用aint 逐渐被认为是文盲的标志,作者赋予主人公这样的“语言能力”,既符合人物身份,也体现了人物质朴的本质。
(二)作品创作需要
每部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文体、言语、心理、行为、抒情、描写、数据……数不胜数。霍桑最著名的代表作《红字》明显地展示出作者独特的矛盾心理表达方式,这种矛盾的交错不仅体现在角色的形象、心理描写描写、故事情节,也体现在句子结构上。只要细心阅读,就会发现文本中充满了双重否定句式。下面的文字就是从The Market Place章节中节选出来的:“...and wedging their not unsubstantial persons....”文中频繁出现的双重否定句,正如红字“A”一样,是一个象征,它是作者、人物、环境或情节的在矛盾中挣扎的一个显性标志,因此在读者体味文本时,已经没有必要去费力揣度其肯否、强弱语气了,因为他们已经纠结、踌躇在作者刻意安排的复杂结构里,无法释怀,充分体味文字间透出的阵阵浓烈又辛辣的讽刺意味。
四、结语
英语中双重否定句不仅在日常交流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正规场合、文学作品中也不鲜见,小布什总统在2001年就职演讲曾有过一段话“...that no insignificant person was ever born.”。关于双重否定的讨论还在继续,而句式的使用也没有停止过。综上所述,汉语中双重否定相对集中在肯定语气的强弱变化,英语则复杂得多,需要对上下文进行细致揣摩,同时要考虑情感交流、特殊场合,甚至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周自厚.双重否定句错判一例[J].语文学习,2011(1).
[2]李国南.浅谈英语中某些双重否定的理解及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1).
[3]王绍玉.复句形式的雙重否定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4).
[4]张宏国.英语双重否定句浅说[J].铜陵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