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内涵下的爱情故事
2019-01-10廖苑君
廖苑君
摘要: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被称为俄罗斯版的《乱世佳人》,由俄罗斯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执导。电影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爱情故事。本文从俄罗斯民族复杂的性格入手,深入剖析一个俄罗斯民族精神下的爱情史诗,通过一部电影来了解一个民族,从民族文化、人物性格、文化碰撞等方面分析《西伯利亚理发师》这部巨作。为世界介绍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而又美丽富饶的俄罗斯。
关键词:西伯利亚理发师;俄罗斯民族;文化碰撞
一、独特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没落时期为故事背景,这是俄国帝国的黄昏时代,社会革命风云动荡,沙皇仍然怀抱复兴俄国的希冀。影片运用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有两条故事脉络。一个是1885年在俄国珍和安德烈·列夫托尔斯泰的爱情主线,一个是20年后在美国他们的儿子安德罗和他教官的关于莫扎特的故事(1)。
这部电影在女主角珍的娓娓道来下开始,男主角安德烈·列夫托尔斯是典型的俄罗斯人,他高大帅气,忠诚爱国,坚守自己的骄傲,善良而又纯粹,他身上包含着着俄罗斯民族最宝贵的品质和精神。在他身上可以看见俄罗斯民族的特征,疯狂而不理性的。这种疯狂而不理性体现在安德烈对待爱情上,一旦关乎爱情,他就会失去原则,失去理性不顾后果。这种俄罗斯式的疯狂,毫无理性,融入骨髓之中。同时,安德烈是善良的,面对制造骚乱的反对者,他不轻易的剥夺一条人命。他又是充满文艺的,安德烈喜爱莫扎特的音乐,爱文学,爱音乐的俄罗斯青年。
俄罗斯民族骨子里就是追求极致的,这种极端是与生俱来的,在电影中,安德烈和雷诺将军是一样的,他们的喜欢都是极端的喜欢。这种极端是俄罗斯这个民族的共性。雷诺上将因为喜欢珍,想要向他求婚,而这完全超出了珍的预期,与此同时,安德烈的猝不及防的表白打破了雷诺的计划,在这个民族的眼中对待爱情好像只有非爱即恨得选项,这种极端的性格,在电影中通过安德烈和雷诺上将对待爱情的 态度细致的展现出来。
在影片另一條脉络上,巧妙地通过安德烈与珍的孩子的性格来表达俄罗斯民族深入骨髓的倔强与勇敢。在影片开始,美国中士因为对莫扎特的无知而闹出了笑话,他恶语侮辱莫扎特,只有一个人他一直说着和大家不同的观点,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是珍和安德烈的孩子,即使在美国长大,他骨子里的倔强和勇敢没有改变。珍和安德烈的孩子在影片中是一个隐喻的象征,这个孩子的坚持,顽强,那一股认真的态度,代表着一份俄罗斯精神的延续。在这一点上也微妙的表达了导演米哈尔科夫对沙俄统治下帝国的辉煌的留恋,和对俄罗斯精神的一份骄傲。
二、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这部影片在多处展现了俄罗斯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片名“西伯利亚理发师”在影片中指的是美国人麦克拉克发明的一种伐木机,这本身就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俄罗斯传统文明的激烈碰撞,影片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繁荣辉煌的景象,但也折射了不少俄国人遭受西方文明侵蚀后的思想变化,托尔斯泰和将军拉德罗夫就是这两者的代表,一个仍坚守着内心的执着与追求,另一个则沦为只图名利和美色的走狗(2)。当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大伐木机器行走在西伯利亚的大森林下,人们四处奔散,他们感到恐慌,巨大而又冰冷的机器在破坏这个静谧的土地,不难看出的是,机器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象征,他冰冷而又毫无情感,只是为了盈利而存在,他的目的只是征服自然。而此时的西伯利亚还是原生态的世界,人们善良、顽强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世界在变化,他们却在变化之外,依旧和平,依旧安宁,巨大而又冰冷的机器的到来让这片土地的人们陷入对未知的恐慌。任何一片宁静而古老的地域都逃脱不掉这场工业革命的洗礼,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的冲突在这里表现的越加明显(3)。
导演米哈尔科夫别出心裁的展示美国女子与俄国男子不一样的爱情故事,影片主角安德烈一直在思考他与珍的复杂关系,就如同俄罗斯一直在思考俄国与西方的关系一般。一方面,安德烈全身心的爱着珍,就如同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是西方人一样。另一方面,对于珍而言,西方的利益观念让她能够在爱着安德烈的同时也能够与别的男人调情,这种行为让一直将爱情奉为纯洁的安德烈难以接受,冲动的他选择用武力去报复情敌,这样的行为就如同俄罗斯在知道真相后对西方各国的失望是一样的。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一个代表西方一个代表俄罗斯,二人彼此相爱,率真的俄罗斯与西方注定永远无法结合。导演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俄罗斯所处的矛盾状态。
这部影片处处对比,俄国人认为他们属于西方世界,而西方人却之贪图俄国的资源和金钱;美丽的美国寡妇风情万种,却是个受雇佣的交际花;俄罗斯姑娘隐忍温柔,却能够陪伴男主角共度苦难……这部电影用深沉的情感和朦胧的诗意来引发观影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艺术追求和独特见解的理性思考。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爱情悲剧
影片中的俄罗斯民族总是那么的真诚,他们认真的对待生活,对待文学,对待音乐,对待爱情。珍却与安德烈截然相反,她是典型的美国女人,自小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与之配套的价值观体系的影响,建构了西方现实主义的爱情观,远离爱情理,她缺乏对爱情的忠诚,风流成性,为了商业目的可以牺牲真爱,为了利益可以把爱情作为一种“权益”(4)。她唯利是图,是金钱、西方资本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一种象征(5)。她风情万种,带有一丝风尘,珍善于卖弄风情却又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珍有自信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驾轻就熟的运用谎言,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
安德烈与珍的爱情经历了三个阶段:初遇、相爱、永离。从一开始与珍在火车上初遇,安德烈认真的态度与珍嬉笑的模样截然不同,他认真的回答每一个问题,认真的介绍自己,珍只是将这一切当作是旅途中的调笑,一场偶遇罢了。到后面安德烈对珍的相爱,他安德烈愈加认真,过于认真的对待爱情让他变得缺乏勇敢去面对珍,直接导致了最后离别的悲剧。极端的民族性格是导致这场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他无法容忍珍对爱情的亵渎,这种偏执的认真,产生了安德烈过激行为,最终导致了这场爱情的悲剧。直到影片最后,西伯利亚广袤森林之下,安德烈看着珍驾着马车朝着远方离去,他始终固执的相信他是被欺骗的,偏执的认为珍并不爱他,这样他才有理由安心的不去面对珍,安心的放下这一段过往。
四、结语
影片借用一个典型的美国女人和典型的俄罗斯性格的男人来展现俄罗斯文化与西方社会的冲突,俄罗斯人一直自诩为西方人,可他们却与西方人却又不一样,这部电影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了文化的碰撞。在这部时长近3小时的电影中,全景式的展现了俄罗斯帝国的繁荣景象,多层次多方面的通过不同视角来呈现俄罗斯民族的独特魅力。通过汇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形象尽可能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复杂性格。通过一部电影了解一个民族,从民族性格和文化等多方面来突破电影的束缚,深入挖掘俄罗斯战斗民族的血肉与灵魂。
注释:
张诚平.为世界讲述俄罗斯——重温《西伯利亚理发师》[J].视听,2016(6):74-75
张诚平.为世界讲述俄罗斯——重温《西伯利亚理发师》[J].视听,2016(6):74-75
张王辰.浅析《西伯利亚理发师》蕴含的文化内涵[J].新闻研究导刊,2012(12):191
路艳霞.由《西伯利亚理发师》透视多元爱情观[J].电影文学,2012(3):132-133
徐彦捷.重塑俄罗斯丰碑——评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J].电影文学,2008(5):84-85
参考文献:
[1]张诚平.为世界讲述俄罗斯——重温《西伯利亚理发师》[J].视听,2016(6):74-75.
[2]路艳霞.由《西伯利亚理发师》透视多元爱情观[J].电影文学,2012(3):132-133.
[3]徐彦捷.重塑俄罗斯丰碑——评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J].电影文学,2008(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