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境)文物”之钟鸣鼎食
2019-01-10动脉影
钟鸣鼎食一词,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本义是形容古代贵族的豪华排场。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钟与鼎则是皇室与贵族身份的象征。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器馆中,收藏着来自陕西宝鸡及山西、河南、湖南等地的400余件青铜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其中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较多为特色,大克鼎和晋侯苏钟就是最为重要的两件文物,它们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西周大克鼎就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最为珍贵的是其腹内铸有铭文290字,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历经波折后由潘祖荫家人捐献给国家,从1952年至今一直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后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西周晋侯苏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晋侯苏钟铭文全部为錾刻,在西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
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
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
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晋侯苏钟
西周青铜器
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沃
今藏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
动脉影
@动脉影,一个喜欢逛博物馆、拍博物馆的普通人。在微博上有超过150万粉丝天天欣赏他拍摄的博物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