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3+N”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10赵娜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应用型校企

赵娜

[摘 要]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快速期,但在人才培养层面,仍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育人机制的内容也不够完善,学生们评价体系单一,不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导致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对此,本文对类型教育视域下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3+N”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逐步改进财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出更加适合学生们发展的分类培养模式,正确地指导学生发展,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能,让学校人才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满足当前用人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类型教育视域;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3+N”培养模式

“3+N”培养模式主要是把学制衔接、校企合作和高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十分的严峻,学制衔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迈向社会的重要一环,其更是一种全新性的促进就业选择的形式。在类型教育视域下,需要合理地使用“3+N”培养模式,注重开展学制衔接、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工作,补充完善职业院校学制衔接、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生存技能以及竞争实力,帮助学生们收获更多的知识,赋予丰富的发展机会。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依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指导其开展学生分类培养模式,遵守专业成才的内在性发展规律,并以其规律为出发点,及时地达成应用型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标准,使得学生们都可以更为健康全面化的发展。

1.校企结合与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

一是学校变革。作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学校的人才培养变化直接导致人才价值定位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涉及企业与学校两大空间,横跨职业与教育两大领域的主体机构,其教育教学无法在“去情境化”的学校环境中单方面实现,而是要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等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进行,在跨域的具体情境化场所中实现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这将引发教育形态或学校形态的变革——学校将不再是单一的育人主体,将向社会方方面面及用人单位延伸,构成多元、多样命运共同体之下的新型“学校”,其内涵和外延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多元、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二是行业变革。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再现为主,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而是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育学的系统化处理,涉及与此有关学科知识的解构与重构、职业工作的变与不变、技术类型的潜在与实在等问题,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从而把职业的功利性需求与教育的人本性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人才实际培养过程中要尽可能改变过去知识性、系统性、单一性、封闭性等旧貌,突出技能性、多样性、碎片化、案例化、市场化、多元化,其载体也不再只是书本或电子图书,涉及课程门类、课程内容、承载方式等多种形式[1]。

三是人才能力结构变革。首先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目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原有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培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改革的趋势改变的是以学校课堂为主的培养模式,专业外包公司,生产型车间工厂,各种行业的龙头企业等都将会成为应用型财经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场所。这些变化彻底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边界,对于业态、知识、技能、职业都会有全新的塑造;其次是技能知识结构的变化。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已经参与到教学、辅助教师开展教学任务过程当中,改变了传统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使得人才的技能结构培养从财经原生态的数据工作,向以智能化为典型特征,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财税会计业态升级转型。这让学生的能力结构更好地满足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2.财经技能型人才培养“3+N”新模式

“3+N”的模式,第一,指学制的衔接模式,例如高职教育的3年,专升本后的本科教育2年,再加上步入社会后的继续教育的N年;还可以指中职教育的3年,升入高职教育2年,再加上步入社会后的继续教育N年;第二,授课形式的校企衔接。即在授课时间的设置上,将一周的授课时间设置成“3+2”模式,其中前3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剩余的2天在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实践知识,这也是3+N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体现。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的教育历经近十年,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已经逐渐地显现出来了,但是就目前的职业院校现状来分析,应用型财经课程内容并没有被放置到整体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学生们的技术能力暂时还不能达到人才发展的需求标准,对此,需要大力推行“3+N”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实践知识以及实践技能[2]。

3.财经技能型人才“3+N”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改革问题

现阶段,我国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已经由原本的大众化逐渐地趋向于行业个性化需要,并且大部分职业院校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忽视实践教学以及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发展。导致最终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过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无法较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而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部分都是以从上到下的方式,改革所依据的信息数据主要是取源于社會反馈以及高校教学系统,缺少全面征求和重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的环节。也就是说,不管是教育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机制的改革,始终都是以从上到下的模式进行,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以及基层的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定位缺乏针对性,改革方向出现偏差,无法解决好人才供需之间的匹配度低的问题,使得毕业的学生们的就业无法与真正的社会需求方无缝对接。

(2)专业建设定位精准度低下,课程设置年级失衡问题严重

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设置类别不同,其自身的办学理念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不管是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培养目标都有所不同。但是,应用型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层面的逐年差异会比较小,只是简单化的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加减课程,或者是象征化的增设一些带有实习性的课程内容,没有将专业课程建设落实到实处。所以,专业建设定位不准确和课程设置失衡会给应用型高水平专业建设人才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影响。

4.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3+N”培养模式对策建议

校企合作是类型教育的最根本抓手,必须将校企合作作为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根本方式,类型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行业适应性、岗位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将企业的需求嵌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不管是“3”还是“N”,均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同时有效衔接多种类型教学主体,政校行企深度参与,构建产教融合学院,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转变,实现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打造校企融合共同体,发挥院校专业技能特长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研发、智库服务当中,助力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和价值向高水平转变。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院校人才培养建设,共同建设满足教学,生产,培训,认证,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为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专业融入环境,实习实训资源,研发转化及产教融合体系,也为学校和职场之间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在类型教育视域下应用型财经技能人才“3+N”培养模式的使用十分的重要,在推行该种教学模式时,需要深入地探究学生们自身的发展状况,并以学生为一切问题的前提基准,进一步地完善教学模式,补充教学内容,多元化设置考核标准,全方位的掌握学生们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以及做好教育满意度调查,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反馈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的指标,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提高学生们的理论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构建更为完整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评价五个环节联动,形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王艳丽,宋晓杰.当代职业教育. 2016(01)

[2]财经类专业“123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吴敬茹,申丽坤.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09)

[作者单位]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作者简介]

趙娜,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战略管理。

此项目依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职业能力拓展研究中心平台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项目批准号:JZXJPT2018005;吉林省教育厅职成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3+N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CY226,发表的系列文章。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