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2019-01-10唐春阳闫恩利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

唐春阳 闫恩利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辅助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2周后2组PSV、EDV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2周后2组RI、PI和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针灸辅助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不仅可缓解患者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2-0041-0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是颈椎的椎体不稳,导致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引起椎动脉受累[1]。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肩部酸痛不适、上肢麻木等症状[2]。因为患者的椎体不稳,一般应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如针灸、手法复位、牵引、药物治疗等。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时临床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有疏通经络、平复经筋、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对改善头晕等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高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不能采用,且对上肢麻木等症状改善效果一般。本院采用针灸辅助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可通过经脉运行疏通全身的气血,且有通络止痛、补益脑髓之功,对该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缺乏足够的循证学依据。本研究观察了针灸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于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后批准通过,经患者和家属同意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71±10.23)岁,病程(3.35±1.04)a。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98±9.86)岁,病程(4.01±0.97)年。2组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础线性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定位旋转手法复位治疗,方法:(1)康复科医师站于患者背后,用点按、揉搓等理筋的手法按摩颈肩处软组织10 min左右;(2)患者俯卧于康复床上,医师立于患者左手边,用前臂按揉背骶棘肌处5 min,使肌肉放松,后用掌按法来整复胸椎处的小关节;(3)患者坐位,医师于患者身后用拇指触诊两侧颈椎棘突以确定棘突偏斜方向及部位,用与棘突偏斜方向相同的一侧拇指顶推偏斜棘突,并用另一侧的手肘抱住患者的头部,保持头部的前屈位,将患者的头旋转向患侧到最大限度,使颈部肌肉放松,后再用手肘托起患者的头部并用放置于歪斜处棘突的拇指轻推颈椎棘突,听到“咔嚓”声后,拇指可感觉到棘突的移动,再次触诊两侧棘突,如果压痛消失则复位成功;(4)复位成功后再用擦法和旋推法等放松颈肩处的肌肉2 min。每日按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辅助治疗,方法:(1)主穴:夹脊穴、百会穴、太阳穴、三阴交和风池穴,配穴:足三里、合谷、血海、大椎穴和天柱穴;(2)患者取俯坐位,选穴处皮肤消毒后,应用0.3 mm*50 mm的毫针采用指切法进针,先刺主穴后刺相应配穴,不同穴位进针深度不同,所刺穴位得气后,以患者感酸胀感为宜,用补泻法每10 min行针一次,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每周治疗6天,周天休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中医症状积分;(3)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收缩期的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EDV)、循环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4)生活质量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改变分:(1)显效:患者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有效:各症状明显好转,颈椎功能明显缓解;(3)无效:各症状和颈椎功能均无缓解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通过了χ2检验,表示差异有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見表1。

2.2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周后2组PSV、EDV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2周后2组RI、PI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2.3 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疼痛和心理健康评分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引起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黏连,使得颈椎处的小关节移位,而病变椎体压迫到椎基底动脉,导致颈动脉和椎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供血不足[3];另一方面,颈椎增生或者慢性劳损可刺激椎动脉处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加重脑缺血[4]。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类型的颈椎病主要以物理疗法为主。

定位旋轉手法复位的依据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补虚泻实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推拿主要作用于体表以疏通经络,而经络内通脏腑,刺激外部后可影响内部脏腑以达到推行气血和调和阴阳的功效,进而调节了机体生理平衡,缓解了病理状态。现代研究证明,定位旋转手法复位不仅可刺激颈部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减轻周围组织的黏连和水肿,而且可舒张椎动脉处平滑肌,以达到扩张小动脉管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血流的阻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血流动力学改善。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外治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十二经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连接人体连成一个整体。主穴选取夹脊穴、百会穴、太阳穴、三阴交和风池穴,配穴选取的足三里、合谷、血海、大椎穴和天柱穴,其中夹脊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交汇穴,主要连接体内脏腑和背部,刺激后可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周围组织的供血供  [FQ(17*2。175mm,X,DY-W][CD=175mm]氧等,同时可调节局部交感神经,促进乙酰胆碱等递质的释放,从而舒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了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了血流动力学,缓解了患者症状;其中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汇处,针刺后可起疏风解表、平肝明目、熄风止眩的作用;其中位于头面部的太阳穴和百会穴有镇静安神和清利头目的作用;其中针刺三阴交后有补精益肾、填充脑髓的作用;其中足三里针刺后可起补气生血的作用;其中针刺血海可起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的作用等。诸穴共起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温阳固脱之效。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PSV、EDV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而RI、PI和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证明了针灸合用定位旋转手法复位可放松颈部周围肌肉、扩张椎动脉,而起到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卫永鲲[5]的研究结论也证明了针灸联合了定位旋转复位法可在治疗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患者中明显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治疗疗效,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灸辅助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不仅可缓解患者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静.针灸联合推拿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194+244.

[2]王晓东,朱立国,于杰.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3):80-82.

[3]王明明,蔡圣朝,魏宝强,等.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9):925-929.

[4]史能军.分析中医针灸、推拿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8):25-26.

[5]卫永鲲,杨斌辉,马慧玲.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9):2138-2140.

(收稿日期:2019-09-09)

猜你喜欢

颈椎病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针灸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