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应用

2019-01-10张煜

物联网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互联网

张煜

摘 要: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服务创新,建设智能化、智慧化政府;通过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突破部门界限、拆除政务藩篱、打通信息孤岛、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创新服务模式;一体化平台;智慧化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9;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9)12-00-03

0 引 言

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改革政务服务模式。在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三个凡是”,其中一项是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放管服”改革明确提出推动政府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从理念上破旧立新,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打造现代政府,推动政府服务创新,建设智能化、智慧化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慧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1-2]。

1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优势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分为国家、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利用省级一体化平台统建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和政务服务事项库,完成市级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等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实现市级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标准化,并通过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对外统一呈现。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APP、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形式相结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初步实现政务服务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3-5]。

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与省级、市级、区(县)各系统的业务流、数据流,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覆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联动、无缝衔接、标准统一、体验一致的政务服务体系,并与省级平台对接[6]。

2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架构

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现有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基础上,将现有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上全程办理的事项迁移至本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只跑一次”;推动综合窗口试点,逐步推进一窗受理[7-10]。

2.1 系统架构

省级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由两体系、两平台、五大库构成,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 技术体系

系统技术体系组成如图2所示。

3 应用案例

3.1 基础网络现状

3.1.1 政务外网现状

某市电子政务外网于2013年建成,采用电信、移动主备双线路各100 M接入。已连通包括市、县部门和乡镇(街道)530多家单位,横向实现了90家市直机关单位的接入,纵向实现了与5个县市区的连通,县市区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接通率均为100%,暂未实现村、社区的连通。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

3.1.2 行业专网现状

目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市级单位拥有行业专网,各行业专网绝大部分都是从上级到市县的垂直连接和管理,且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专网承载的应用系统多以集中部署为主,许多政务服务事项分布在专网系统中。

3.2 门户网站现状

市政府门户网站群技术平台于2015年初基本建成。依托该技术,平台整合现有市直各部门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完成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47家局、办、委网站为子站的政府门户网站群。门户网站网络现网拓扑图如图4所示。

3.3 政务信息资源现状

目前某市尚未建成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政务服务过程中只能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获取其他数据,共享难度大,且机制复杂;存在大量政务信息孤岛,未打破数据壁垒,未实现政务资源整合等问题;尚未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务服务总线,无法为政务应用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

3.4 问题分析

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面向用户集中体现在多次跑腿、办理渠道单一、材料重复提交等方面;

(2)面向内部集中体现为资源配置不合理、业务协同度不高、观念体制落后、信息资源共享难度较大等方面;

(3)系统服务事项不足,无法满足公众需求;

(4)数据共享缺乏标准体系、数据碎片化现象严重。

3.5 应用解决

某市统筹整合市本级、各县区各部门政务现状,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加强与省级平台的衔接,明确职责分工。各区县不另外自建平台,直接利用上级平台进行业务受理,保证全市在统一的平台体系下,真正实现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校准统一,大幅提升企业、老百姓感知度和政务服务能力。

综合应用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技术框架如图5所示。

4 结 语

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手段,建设一体化平台,突破部门界限、拆除政务藩篱、打通信息孤岛、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的目标。提高服务水平和提升服务体验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可通过降低政府支出和民众办事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邬贺铨:现阶段我国大数据共享面临的问题[J].财经界,2017(8).

[2]贾环宇.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3]刘文富.智慧政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治理新范式[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1):62-68.

[4]杨天成.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62.

[5]颜碧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大数据运用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6]董立人.智慧治理:“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创新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6(12):33-37.

[7]乌云高娃.新形势下加快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7.

[8]陈昊.我国智慧政务建设路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9]彭志刚.智慧政务运作的核心理念探析[J].现代商业,2017(36).

[10]刘凯.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建设浅析[J].物联网技术,2016,6(11):101-103.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互联网
“互联网+ 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