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

2019-01-10尉婷

学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情感家长

尉婷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融入到幼儿生活、学习中的教育,也是需要家、园、社会形成合力的教育。幼儿园要想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就要注重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及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102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三十条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融入到幼儿生活、学习中的教育,也是需要家、园、社会形成合力的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教育与生活中,我们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一是通过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二是区域活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交流、合作分享,同时也注重利用情感交流、爱心培养。三是随机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情感教育。如小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和长辈说话要有礼貌等。四是幼儿园、家庭、社区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爱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幼儿园情感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幼儿体验到别人的爱,从而让幼儿感受爱、学会爱、尝试着付出爱。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呢?

一、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

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好,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可以说,独立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有很多幼儿不会自己穿、脱衣物;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独立大便;不能独立入睡等等。可见,幼儿的独立能力亟待增强。而这种现象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幸福,把一切都让给孩子,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学校的餐厅买个煮鸡蛋,却不知道该怎么吃。因为,他在家中吃到的是妈妈为他剥好蛋壳的鸡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不难看出,家长的越俎代庖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形成合力,利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幼儿园开展“小手牵小手”的活动,让能力强的幼儿教能力差的幼儿穿衣、叠被等,定期举行穿衣、穿鞋、叠被比赛,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安排值班制度,请幼儿轮流帮助教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和劳动意识。区域活动中,开设生活区,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用筷子夹豆豆喂小动物等等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都有很大的效果。

在家中,家长要改变凡事大包大揽的做法,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尝试着让幼儿学做小主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试着洗袜子等。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有时候,幼儿往往出于好奇,主动要做一些事情,例如:扫地,家长却怕幼儿干不好而不让他干。久而久之,幼儿也就放弃了劳动的意识。其实,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家中的简单劳动,例如:浇花,擦桌子、拿碗筷等,只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相信我们的幼兒都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幼儿通过这些小事的成功,可以感觉到:我是家中的小主人,我长大了!我能帮妈妈做事了!使幼儿在自理和简单的劳动过程中培养独立性、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提高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可见,“学会合作”将影响人的一生。而分享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一个人的与人合作、分享能力决定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幼儿期交往的范围很小,仅包括家人、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关系。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太独!别人碰一下他的东西都不行!也不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其实,孩子的“独”与家长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说:“把你的好吃的给我吃吧!”可是,当孩子痛快地把手中的食物递过来时,家长却说:“我不吃了!逗你的!”于是,幼儿在这种情形下就逐渐形成一种意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不要。”时间长了,当有人再和孩子要吃的时,孩子索性就不给了!也就是说: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能力越早越好,而与幼儿分享、合作的最初对象就是家长。

区域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活动。区域角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区域活动来增强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如:有个幼儿在搭建区用积木搭建楼房,当搭到一定高度时总会倒下来。教师可以让他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来分享他的困难吧!”在其他幼儿为他想出好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后,教师把幼儿分成小组,一起参与搭建楼房的游戏。当组员们把楼房搭建得很高时,他们都会感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样便让幼儿知道:不光是好吃的、好玩的可以和别人分享;快乐、困难、伤心也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把困难和别人分享后,困难就变小了或者变没了;快乐和别人分享后,就变成了很多个快乐。从而帮助幼儿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提高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简单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我们教师和家长要用耐心和爱心精心呵护,并静待发芽的那一天。让我们和幼儿们一起,做一个像绘本故事《花婆婆》主人公一样的人,播撒我们的爱心,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 刘影侠.浅析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2).

[2] 高海云.如何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J].河南教育:幼教,2013(11).

猜你喜欢

幼儿园情感家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上”幼儿园
情感移植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