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窑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花

2019-01-10李国喜

晚晴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 -- 李国喜

毛泽东在窑洞中写作

长征结束到陕北后,毛泽东特别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论断,推动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夜以继日创作《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用中国革命惨痛的教训论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吴家大院的窑洞里七天七夜不出门,创作了《论持久战》,用辩证法分析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抗战的基本规律、发展过程,指明了中国抗日前途。在杨家岭的煤油灯下撰写《新民主主义论》,向全国人民说明了“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代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四卷共收录文章159篇,延安时期创作的就有112篇。

毛泽东的一篇篇光辉著作花去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为了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胳膊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为了写《论持久战》,炭火烧着了棉鞋,焦糊味儿都没有打断他的思绪;为了写《新民主主义论》,熬干了多少盏油灯,让勤务员不禁落泪。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创作了许多经典名篇。这些在延安的土窑洞中诞生的著作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的两篇《再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