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层”真题逆推 探寻一轮复习“四度”
——以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5 题为例

2019-01-10重庆廖成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史实考查学科

重庆 廖成林

“一核四层四翼”既是高考命题的指导理念,也是高考复习的实践指南。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5 题,以“一核四层四翼”理念为指导,紧扣“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教育目标,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突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是体现“一核四层四翼”理念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四层”为切入点,通过对本题的逆推,探寻高考一轮复习的“四度”,以期给高三备考提供一点思路。

一、基于“四层”的真题逆推

基于“四层”的真题逆推是指,根据“四层”的具体要求,分析试题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上的具体表现,以此来推测命题者在命制此类试题时的意图和思维。真题逆推有助于拉近复习和考试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提升复习效率。

(一)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是历史考查的基点,它是学生通过高中三年历史学习所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具有基础性和主干性的特点,是能力、思维和素养考查的载体。高考历史素材的选取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它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可以是和教材持不同观点的内容。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在知识上聚焦于明治维新这一主干知识,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不同表现等史实为切入点,不强调明治维新知识的完整性,而是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现象,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客观认识。本题对知识的考查在凸显深度的同时,还击中了学生掌握史实不足的短板。

(二)关键能力

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指向,是反映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形成的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历史的关键能力包括理论能力、释读能力、时序能力、方法能力、评价能力、论证能力、叙述能力、解释能力等,其中,核心是解释能力。它集中体现在从材料中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方面,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中,命题者通过材料呈现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不同表现,要求学生在合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和所储备的历史知识中准确提取与之相关的有效信息,运用已有的学科方法和价值观念,对其进行合理解释和科学评判,侧重考查学生对四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

(三)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媒介和桥梁,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是高考历史的重要方向。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素养立意成为常态,其命制的思路是要求学生以时空观念定位,用唯物史观分析,解释和论证客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并从中获取正确的历史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中,命题者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不同表现等史实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时间的角度认识其不同的表现,从主客观的角度得出不同的原因,突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强调素养的五位一体。

(四)核心价值

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主要指具有历史思维的品质和境界等,即以史为鉴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特质、家国情怀的情感素质和认知高度、人文素养的历史内涵和质量层级、批判性思维的理性程度和表达方式等。高考历史试题通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通过问题开辟情感路径,指引学生利用答题的各环节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命题者以西乡隆盛等人发动的“西南战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等角度得出战争的胜利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等结论,进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等正确价值观念。

二、基于“四层”真题逆推下的“四度”复习

效率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提升复习效率的捷径在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四度”复习主张从必备知识的深度、关键能力的效度、学科素养的合度和学科价值的高度入手。

(一)准确把握必备知识的深度

基于通史视野(长度)和专题认识(深度)的考查方式构建专题化的知识体系是高三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专题体系而轻基本史实的误区。知识是高考历史考查指向的基点,史实是构成历史知识的核心元素,学科能力、素养和价值的考查都要通过知识的载体加以实现,因此,知识复习是高考历史复习的出发点。历史教材和高考试题在知识的呈现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前文所述,两者都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主干性,但教材因受限于篇幅,故多为基础性史实,而试题材料为引导学生得出新知,多倾向于细深性史实,它是对学生历史认识的深度考查,不仅要求学生在必备知识的储备上有宽度,更要求有深度。

高考历史试题对必备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要准确把握必备知识的深度,学生只有通晓主题、体系、史实,才能为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提供坚实的保障。高考历史复习准确把握必备知识的深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消除“知识无用”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重要性;

2.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从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入手,厘清每一个主干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方式让主干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间的中外联系和古今贯通;

3.要丰富历史的血肉,以知识主干为基,补充教材因篇幅限制而缺乏的重要史实,帮助学生完善史实的储备。

例如,在复习“百家争鸣”这一必备知识时,常规复习思路是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代表人物、经过和影响。这一复习方式虽然帮助学生厘清了相关史实,但对史实的复习仅停留在表面,对百家争鸣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因此,在“百家争鸣”的复习中,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春秋、战国和百家争鸣这三个历史概念,对春秋、战国概念的复习,有助于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准确、完整地认识“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并得出历史新知——“百家”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第二,以孟子等人物为代表,介绍“百家”的观点,重点落脚于主要人物观点之间的相交部分,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加以呈现,找出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史实;第三,引导学生分析“百家争鸣”的实质,探讨思想家们忧国忧民的时代精神。这样的复习思路将“百家争鸣”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量,在厘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可以最大限度把握必备知识的深度。

(二)深入挖掘关键能力的效度

能力是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品质。材料是载体,问题是导向,能力是路径,“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关键能力主要是学生提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明确要求,这是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反映。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侧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复习中,存在将四大能力割裂培养的问题,学生看似掌握了课堂中教师讲授的知识技能,实则没有实现知识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一旦试题的情境或问题角度被转变,学生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教师需要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关键能力的效度,让学生通过复习,将能力从认知上升到运用,从解题技巧上升到学科思维,构建起完整、科学的能力训练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能力的外显形式,明晰各项能力考查的指向词语。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根据材料”表明本题答案的一部分来源于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表明另一部分答案来源于教材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简析”即简要分析,考查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

2.根据认知能力、考查指向进行系统训练,同时,教师应教授学生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技巧、作答时的语言技巧等,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解决各类问题。

3.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思维是能力的高端表现,历史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和分析历史问题,对历史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提出新观点,得出新认知,以提升学生科学认识和准确解读历史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时,第一,应要求学生用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出中国古典文学的题材、代表人物、作品等必备知识,以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脉络,以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三,呈现两则文学作品中关于白银的使用和流通情况并设问:“白银在明代是否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并通过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搜寻资料加以论证,以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多重塑造学科素养的合度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存在重单一素养而轻综合培育或贴素养标签的问题,这导致学生无法达到高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水平的要求,减弱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多重塑造学科素养的合度。

学科素养是联系教和考的纽带,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未知问题来体现。素养和能力的关系是母体和肢体的关系,能力反映素养,素养造就能力。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是围绕命题目标并依托必备知识搭建试题情境,在发掘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体现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实现思维创新的过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应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多重展开。

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在没有相关史实支撑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得出并理解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中下级武士在后期反对明治维新的原因。教师可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明确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时间分期,补充“西南战争”等相关史实,并引导学生将中下级武士对待明治维新的态度放到前期和后期这两个具体的历史时空下进行考量,根据事物是向前发展的唯物史观原理,不难得出并理解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中下级武士对待明治维新态度迥然不同的原因。学生理解的过程就是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创新和素养培育的过程。

(四)合理建构学科价值的高度

核心价值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依据的是非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对历史学科而言,以爱国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原则,它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弘扬传统文化等是其基本表现,对价值观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对历史解释质量的评判来实现的。

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Ⅱ第45 题中,如何认识中下级武士在后期反对明治维新而发动叛乱这一史实?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明治政府推动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必要手段,中下级武士反对维新是逆势而行。明治政府镇压叛乱在国家层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社会层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应深入挖掘史实背后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落实。例如,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脉络,更要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中国古代制度的先进性,如郡县制的复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郡县制出现的时间、内容等相关史实,还要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等角度认识郡县制度,其调整了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制度。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深入研究高考真题,认清高考试题的命制思路、趋势,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等角度把握复习的深度、效度、合度和高度,并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才能提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实效。

猜你喜欢

史实考查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档案的源、流及相关史实辨析——以清末民初东蒙史事为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超学科”来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