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试题价值探究一轮复习策略
——以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为例

2019-01-10云南马建华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陈独秀命题试题

云南 马建华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方向和“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来看,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只专注于知识本身,而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思维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应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用心研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笔者以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为例,通过试题价值窥探高考命题方向,探究一轮复习策略,以期在“育人”“育分”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构建思维模式,强化解题方法

例1.(2019·全国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B)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命题立意

本题以1916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意在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考试的目的在于引导并渗透教育理念和教育功能。高考是一次性的,而教学却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分析试题立意:知识立意表明教师教授知识的内容,能力立意明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素养立意告知教师学科教学的方法。

(二)解题过程

试题解题过程万变不离其宗,第一,审设问,抓住其中心词“意在”,明确其问的是陈独秀的主张;第二,审材料,定位时空,归纳史实;第三,分析材料和选项,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把握主题。高考试卷寸土寸金,标点符号都有其作用,在本段材料中有三个句号,将材料分为三层,仔细寻找其共性可发现,三层均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初期仍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其思想武器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解放”。陈独秀认为个人组成了国家,没有个人的人格、权利,就没有国家的人格、权利。所以,陈独秀的着眼点主要是争取个人的权利,而不是谋求国家的整体利益,故A 项错误。陈独秀提倡以个人为中心来反对、批判传统专制和封建伦理,符合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史实,故B 项正确。陈独秀强调个人中心,含有民主之意,且新文化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C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解放,陈独秀此处强调个人解放,且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故D 项错误。

从试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看出材料的设问、核心主题及知识迁移的重要作用,从中可窥知教学要重视落实知识,回归课本内容。近几年的考试内容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却不拘泥于《考试大纲》,虽然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但若离开了基础知识,学生便难以进行知识迁移。从设问和核心主题的筛选中可以看出,若没有思维的参与,历史事实本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历史事实的逻辑梳理清楚,建立因果关系,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三)延伸原创

试题是命题者与学生建立对话的平台,而有效的沟通在于有效的提问。命题的动向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从自己设计试题开始。以下是笔者根据高考题特点而尝试命制的原创题,希望对各位教师的复习有所帮助。

例2.有学者认为,西方理性和神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礼乐型的教化系统各具特色。近代以后,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对传统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但西方并未打破西方文化体系构架,中国则进行了文化重建,其主要原因在于 (C)

A.宗教信仰意识强弱不同

B.传统文化牢固程度不同

C.国家民族存亡危机不同

D.科学民主含义理解不同

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对传统文化模式进行了反思。西方启蒙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在西方文化自身体系内进行调整,是对希腊路向的回归,它用理性反对神性的垄断。而中国启蒙的特殊性在于其来自外来侵略的冲击,唤醒了内部的“自变力”,形成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其触发动因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因而,西方文化被作为医治中国的真理,而传统文化被看作过时的古董,产生了激进的想法。

在原创试题时,教师可以将需要的材料放于试题中,以不同的解题方法设置各个选项;在材料的运用和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链接到百家争鸣、中国儒学发展的脉络、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内容;同时,对比西方文化发展的走向,从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中解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一个知识点发散至一个专题,从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达成复习的有效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从试题中补充学习内容,充分挖掘试题价值,探寻试题的命题角度,从解题方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

因此,回到本题之中,近代中西方文化发展的模式和核心不同,无法将宗教信仰放在一起比较,故A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传统文化牢固程度,也难以进行比较,故B 项错误。材料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从内在原因的探究和时代背景等角度综合考查,C 选项符合材料主旨故正确。材料强调两次运动都是对传统模式的反思,而不是对科学民主含义的理解,D 项偷换概念,故错误。四个选项都用高考试题常见的命题陷阱进行设置,有利于学生了解命题特点,也有利于教师站在学习者角度思考问题。

对高考题的解读可以使教师获得很多教学方面的启示,原创题的设置更能加快教师的成长。因此,教师研究高考题要逐渐从解题研究转变到命题研究,要从针对外显行为转变为关注内隐理念。

二、重视研究经验,提升试题价值

高考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中,笔者得到以下启示:

(一)核心立场不偏移

高考的核心立场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因此,高考题承载政治导向的功能,体现家国情怀素养,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29 题以“革命”一词在《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材料,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坚定政治信念,在新时代做向上向善的好青年;2019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侧重于培育爱国主义,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019 年全国卷Ⅲ第25 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等。从这些试题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渗透核心素养、体现政治立场、注意提升课堂的情感价值。

(二)达成热点连贯性

2019 年是五四运动100 周年,但2019 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Ⅲ都不直接考查五四运动,而是以新文化运动切入五四运动的热点,由此可见,不避热点但不唯热点是高考题的一大特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注意热点前后的相关知识点,达成知识的连贯性。通过把握时政热点、长效热点、学术研究热点的切口,使学生做到由点及面,形成知识体系。

(三)运用对比理特征

高考往往会出现一道试题包含多个知识点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重视题目相似选项的对比、古今的对比和中外的对比。

在复习《解放战争》一课时,笔者通过纵览战争的整个局势,分别从第一年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看国共军力的对比;从第二年共产党的战略方针中看共产党策略的调整及其力量变化;从第三年共产党的军事计划中看三大战役的酝酿和部署及此时军力的变化。一步步让学生感知到解放战争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敌我双方互相博弈、斗智斗勇的过程,再从整个过程中看解放战争如此发展的原因。教师也可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美苏如何争夺中国、中国的命运抉择、冷战爆发后苏联态度转变等问题,将中国内战的问题置于世界大背景下考虑,引导学生从大背景、大视野出发,总结其时代特征,从整个战争的局势动态解读其战争之因。

(四)拓展试题新视角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能力的训练,避免一味照搬教材、死记硬背。试题考查多以学者专著中的材料改编出新情境,如2019 年全国卷Ⅲ第42题以陈白尘、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不同时期被翻译和改编的情况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提出论题加以论述。因此,教学中要研透高考题,了解史学前沿动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传统考点的命题视角,在开放性试题中应注意书评、演讲词、介绍语之类的新形式的出现。

(五)依托教材建联系

现行教材按专题进行板块划分,而到一轮复习时,往往出现学生的时空被割裂,难以将庞杂的知识联系起来等问题。时间是历史的灵魂,是做题的第一出发点,因此,教师应打破教材的编排,将专题史的相关内容融合成通史性的复习内容,在认真研读新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找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必然条件的堆积和偶然条件的爆发,这些必然与偶然的交叉构成了历史的要素,教师可制作时间轴,以时间为基础,补充其他的条件,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联系便一目了然。例如,《课程标准》中《选择性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关于法律与教化的要求为:①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②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③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④了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2019 年全国卷Ⅲ第41 题便考查了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和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和《课程标准》,还要对考点进行横向、纵向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研究高考试题的目的是借鉴命题者的先进理念和智慧,汲取试题中的有益成分,更好地指引教学。所以,盯住试题不是目的,借助高考试题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高度才是价值所在。正如聂幼犁教授所言:“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猜你喜欢

陈独秀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