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
2019-01-10司泽源
司泽源
SI Ze-yuan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
(Laiwu First Middle School of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1 “智慧城市”的具体含义
“智慧城市”是为人们能够获得更加高水平的生活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能够将人类社会的优势与该城市的自然环境更好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更加有效率的沟通,在促进城市化和社会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1]。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城市模式在人们对其进行管理的条件下,能够更加灵活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实现对社会资本的最大化利用,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智慧城市”与某些类似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同,例如智能城市,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等等,这些发展模式主要强调在城市功能中更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先进性抑或广泛的利用数字信息处理的方式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更为高级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对数字信息和智能的应用,而是以信息数字技术为核心,在其基础上实现对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筹规划,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2]。
2 “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智慧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实施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内部的产业结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改善作用。城市规划包含着许多层面,包括城市类型的定义,当一个城市所具备的某种产业类型成为该城市生产力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那么该产业所代表的一系列产业链也就成为城市化前进的方向,“智慧城市”对于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影响常常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方面的影响还可以体现在城市的政治功能上,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模式使得政府机关的决策更加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使其更加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相匹配,更容易得到实施[3],接受程度更高。同时,“智慧城市”能够促进政务公开,公正,透明,确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廉洁从政,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职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民群众拓宽了参与政治的渠道[4],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 方法。
2.2 城市规划之于“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的理论思想也是一直不停地完善着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匹配城市的发展模式,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智慧城市”和城市规划二者需要相互适应,共同发展,一旦有任何一方发展超前,对于城市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是“智慧城市”模式产生的必要条件,引导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想发展该种模式,那么一个城市就要先实现对于自身内部环境的建设,使其更加先进,合理,均衡,直至能够承载起这一模式的入驻,从而实现在该模式的引导下更合理地整合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实现整个城市的发展。
2.3 二者之间互为交叉的影响
在二者相同的方面,“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能将社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与自然资源的相处中能够更加融洽,相互促进,利用人力管理的途径对上面两者进行专业的统筹规划,实现城市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此外,这种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环节对能够将人们所居住生活的城市向着更加便捷,更加先进,更加美观的目标去进行改造,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自己周边工作生活的环境有着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增设许多的文化设施,对于“智慧城市”模式中兼顾发展整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城市规划的环节更加侧重于城市发展的理论,而为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将可行的理论变为现实,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在任何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都是非常必 要的[5]。
3 “智慧城市”的模式对城市规划各方面的影响
3.1 对于城市规划原则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需要遵循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来进行城市的统筹规划。而在“智慧城市”模式之下,城市规划的原则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需要对社会系统于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部分做好正确地规划与管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该模式之下,城市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每个部分之间都时刻保持着相互的联系。因此,才能保证城市中的各项资源能够在一方需要时调动另一方进行补缺,维持城市各个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还要保障国家利益能够不受到损失。故而,城市规划原则需要在对各个方面的大数据进行综合地整理与分析过后,经过详细缜密的讨论才能制定[6]。
3.2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影响
在西方的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模式虽然已发展了许多年,但依旧还在不停的探索当中。反观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正处在快速上升阶段,远远达不到能够实施“智慧城市”的条件和水平,再者,由于缺少一个已经发展完备的城市作为参考,导致我们的智慧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也在艰难前行。这就要求我国城市的管理者能够自觉地承担起促进城市发展的历史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阅读国外最先进的专业论文和报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积极参加城市规划方面的学术讨论会,请国内外权威的专家来进行讲座,认真学习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一步一步地对城市进行改造。对内部的组织结构也要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为建设发展高效率,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智慧型城市打下坚固的基础。
3.3 对整个规划体系的影响
在以往对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各项难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专家们逐渐找到了一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城市发展模式。虽然,“智慧城市”的模式于现有的城市规划有着大致相同的目标,然而,为了能够更加适应这种模式所带给未来城市的改变,需要摒弃原有规划体系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改革创新。对目前不利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有选择性地剔除,逐步在旧址上建立起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新的立法,新的技术和新的发展目标,立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国情,参考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4 如何对“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进行规划发展
4.1 可持续发展观
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发展路线中,各种产业层出不穷,人们和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工业化水平飞速提高,从而也令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一日千里。然而,过于重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使得人们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优化城市中产业结构的政策使得人们醒悟过来,不能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要想真正长远的获得利益,就必须使得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步调一致,不做饮鸠止渴的行为。
4.2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
在对城市进行统筹规划时,要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并通过具体的实施计划,为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生活构建便捷且舒适的优良环境。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将理论化的规划方案真正落实到城市的建设中去。在依托智能与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手段,采取多种途径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综合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城市未来的建设过程中,针对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地对其满足,令人民在城市发展中能够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城市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 结语
综合全文的要点,“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对于城市规划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同样的目标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方式都做出了更加高标准的要求,令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长远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