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集团:混改“加料”老国企焕发新滋味
2019-01-10徐寿松费杨生刘丽靓
徐寿松 费杨生 刘丽靓
“我们本周将与参加此次中盐股份混改项目的13家机构签约,完成增资引战。”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强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下一步将尽快启动中盐股份IPO上市,争取明年报材料,并将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核心骨干持股等举措。
盐,百味之首。作为曾经的食盐专营垄断型国企,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集团)在公司制改革、盐业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尝遍百味,正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为目标,酿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之味、开拓进取的创新之味、国企担当的责任之味。
拥抱改革 寻求传统业务新突破
“此次混改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增资引战、公开上市三步走的工作安排来实施。目前,前两步已基本完成,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李耀强说,中盐集团主业,即包含食盐批发业务等在内的盐业务全产业链整合注入中盐股份,使其成为盐产业平台,也是此次混改的“主阵地”。
李耀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详细复盘混改进程。2017年,中盐集团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中盐股份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2018年,集团完成公司制改制,对中盐股份进行资产重组,原有盐化工业务转移至集团公司。2018年9月,中盐股份开始公开征集和接洽投资者,共会见各类投资者近80家,按照“价值观契合、战略有协同、实力有保障”的标准引入和筛选投资者,最终确定13家投资者。
他说,这些投资者大致为三类:一是盐行业企业,例如广东盐业、重庆化医和广西盐业等,有利于形成行业联合和业务互补;二是跨行业企业,例如广东温氏集团、陕西石羊集团等,有助于在商业模式上相互借鉴,在部分渠道资源上实现共享;三是战略性财务投资者,如国新央企运营基金、建信信托和兴业银行等,可在公司治理、财务资源、战略发展给予支持。
“本次混改募集资金逾30亿元,其中20亿元由投资者投入中盐股份,10亿元由投资者支付至中盐集团。采用增资及老股转让相结合方式,既可支持中盐股份未来发展,也满足了中盐集团资金需求,有效平衡了中盐集团与中盐股份之间的发展关系。”李耀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的食盐专营企业,混改的大背景是盐改。李耀强说,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正式实施,食盐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行业生态,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盐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国企,只有以混改为突破口,实现体制机制、组织架构的深层次变革,才能激发老企业的新活力,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盐改带来的新变化新环境。”在他看来,盐改是中盐集团实施混改的重要前提,混改为中盐集团落实盐改提供了突破口和路径。
李耀强透露,“混”的工作基本完成后,下一步将聚焦“改”,将继续推进整合重组和上市工作。具体而言,对内方面,加强中盐股份内部整合,加快产销一体化和区域化整合;压降法人层级和户数,缩短管理链条,减少制度成本;加强营销能力建设,学习利用战略投资者的经验来改造营销体系,形成战略协同、优势互补。对外方面,加快行业合作和整合,积极推动与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合作;大力推进额吉淖尔盐场混改,充分利用额吉淖尔盐场资源,开发高质量湖盐产品;积极参与广东盐业混改工作,成为其重要股东。
追求创新 布局“1+1+1”新业态
如果说改革是将近70年历史的中盐集团整装再出发的原动力,那么,创新则是中盐集团应对行业新变化的立足之本。
李耀强坦言,目前整个行业仍处在盐改初期的阵痛期,原有行业格局发生改变,新的秩序新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食盐批发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批发企业亏损面在持续加大。“未来有两类盐企能活下去,一是‘大而全’的盐业产销集团,将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一是‘小而专’的盐企,成为市场必要和有益补充。”李耀强认为,行业重组整合将不可避免。
那么,中盐集团怎么办?李耀强给出的回答是,将以中盐股份为平台,加快集团内部产销一体化和区域化整合,搭建起“国家盐业公司”框架;集聚各类资本优势,拓展延伸盐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持续提升中盐产品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45%以上,从而引领行业发展,重塑盐业新生态。
具体而言,在产品创新上,将积极开拓高端食盐、生活用盐、医药用盐和融雪除冰等新兴业务领域,力争形成一定规模,持续提升盐产品质量标准,做大盐的价值。“目前中盐推出空心盐、低钠盐,儿童盐、孕妇盐等,将盐应用于护肤品、洗浴、除冰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李耀强表示,在工艺上,采用传统的日晒方法选取优质资源从而减少污染。此外,大力开发上游优质盐资源,积极参与内蒙古、青海等多地盐场改制重组,为推出更多优质盐产品和发掘盐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创造条件。
在产业链创新上,中盐集团希望未来五年,在“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基础上再加一个“1”,即储能储气储油。“中盐集团拥有众多的盐穴资源,开展盐穴综合利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内容。”李耀强表示,盐矿的盐开采完后,就会留下一个盐穴。盐穴密封性能良好,是实现储能储气储油的理想场所。目前,我们已成功实现储气和空气压缩储能试验,下一步将探索盐穴储油,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卤水发电。
据中盐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中盐金坛公司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德国搜空公司合作,于2007年建成亚洲首座盐穴储气库。2014年与香港中华燃气公司合作,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城镇燃气大规模盐穴储气库项目。2017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中盐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首期建设1套60MW盐穴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后期储能规划为二期350MW,三期600MW,打造百万级盐穴储能综合利用中心。
此外,在非盐板块,李耀强介绍,化工板块方面,正以兰太实业为平台,整合基础化工业务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等业务。在去年将农肥业务从化工板块中分立出来的基础上,正在整合集团内部复合肥相关资产、业务,进行股份制改造,将加快推动复合肥业务IPO。
坚守责任 加速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如果说改革、创新见证了中国盐业主动求变,那么,坚守责任则体现了国企特别是作为盐业“央行”的担当。
“盐者,国之大宝。”在古代,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历来实行官方专营。中盐集团的前身中国盐业公司成立于1950年1月,一直实行食盐专营。在李耀强看来,中国盐业的责任就是“创新行业价值、服务民本民生、体现国家意志”,就是要保障民生、落实食盐加碘国策,积极参加“健康中国”行动,弘扬“健康科学用盐”新理念。
特别是食盐业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要确保盐业产业安全。李耀强说,食盐行业规模较小,市场需求基本稳定,又带有准公共产品特征,需要资源禀赋、品牌依赖和信任等,适度有序的竞争比较符合产业特性。例如,美国通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形成了6家大企业为主的竞争合作,日本在长期专营后改革,目前在生产端形成了4家大企业为主的竞争合作,欧洲国家基本也是如此。目前,我国有2000余家批发企业,近300家制盐企业,散、小、弱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因此,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必然选择。“中盐集团将加快推动盐行业联合重组,推动行业资源整合、区域整合、产销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引领有序竞争。”
“我们将以混改为新的起点,大力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为尽快上市打好基础;也要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提高国际影响力,为建立世界一流的‘国家盐业公司’创造良好条件。”李耀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