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

2019-01-10蔡剑锋倪一凡张金枝

猪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仔数泌乳猪舍

蔡剑锋,倪一凡,张金枝*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能繁母猪数量锐减。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 576.6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1.9%。在疫情的影响下,提高母猪生产效率能带给养殖场更大的经济效益。母猪繁殖性状是母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评价母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PSY,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的数值高低直接影响一个猪场的效益。养猪发达国家的PSY 能够达到30 头左右。我国平均PSY 在17 ~22 头,随着我国养猪业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规模化猪场的PSY 能够达到25 头,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规模化猪场进行批次化生产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要想提高母猪繁殖力,就需要从猪场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猪舍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提高。

1 选择高繁殖力的母猪和公猪

母猪繁殖力高低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杂交母猪的产仔数高于纯种母猪。在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由于大白猪和长白猪的来源不同,其繁殖性能也有较大差异,使得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不同品系的母猪繁殖性能区别也很大,比如新丹系有较高的产仔能力,平均窝总产仔数为10.44 头,比美系和英系分别多产0.82 头和0.52 头,而美系的平均初生体重最大,英系长白母猪的断奶仔猪头数明显高于新丹系和美系[1]。近日有研究发现丹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性能优于美丹的大白和长白母猪,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产活仔性能则强于丹系杜洛克母猪[2]。

公猪的精液质量是衡量公猪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低品质的精液会降低母猪的受胎率,对母猪产仔数也会有影响。李光轩等[3]研究发现,公猪精子活力在 0.80 ~0.85,精子密度控制在 4.21 亿~5.80 亿/mL,母猪的产仔性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不同品种公猪,由于不同的遗传特性,精液质量也存在差异[4]。在生产上选择合适的品种,做好种公猪的饲养与调教,控制种公猪的采精频率,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遗传潜力,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繁殖力。

2 对母猪进行批次化管理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即通过人为调控母猪发情周期,从而调节母猪群体达到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的同步化。这一过程中,人工合成激素的使用至关重要。后备母猪饲喂四烯雌酮后中终止饲喂该药,经产母猪通过同步断奶可以诱导母猪同步发情,卵泡开始发育,但由于母猪群体卵泡发育不一致,需要继续使用激素促进母猪群体卵泡的同步发育[5-6]。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具有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双重功能,肌肉注射PMSG 可有效调控母猪卵泡发育的同步化。随着卵泡不断发育,雌激素水平不断升高,促进垂体释放LH,并在排卵前达到高峰[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可以促进母猪LH 合成和分泌,诱导母猪排卵同步化。猪平均妊娠期为114 d,批次化管理下对预产期前的母猪注射氯前列腺素(PGF2α)或PGF2α 类似物,通过溶解妊娠黄体和促进子宫收缩来诱导母猪同步分娩[6]。激素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素的用量和使用时间。如GnRH 用量过度,会导致母猪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在配种同步化的过程中,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母猪进行正确的发情鉴定和适时的输精能够大幅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和母猪的受胎率,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母猪群体胎次与结构优化

胎次作为一种非遗传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认为母猪产仔数随着胎次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9-12],陈亮[11]对某原种场2009 年—2012年的3 520 窝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都在第六胎达到最高峰,出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在第5、6 胎时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有助于提高母猪群体繁殖性能。陈业等[12]应用计算机Fortran语言对基础母猪为600 头的万头猪场10 年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得出母猪群体第1 ~10 胎的比例分别为3.40%、4.26%、12.48%、19.15%、19.93%、17.02%、12.70%、7.87%、2.48%、0.71%时, 母猪年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达到最高。对每头母猪的各个繁殖性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综合评估母猪的繁殖性能[13]。批次化生产管理下,养殖场也更容易比较同一批次母猪个体的生产指数,筛选出繁殖力差的母猪,制定合理的母猪替换、淘汰、候补计划。采用末位淘汰法结合制定好的母猪淘汰计划对不同胎次的母猪进行更新替换,从而优化母猪群的胎次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基础母猪的淘汰率为25%~35%,后备母猪选留率30%~40%,有条件的场建议将母猪年淘汰率提高到40%。忽视母猪淘汰率这一指标,则猪场的总体生产成绩很难提高。

4 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营养水平调控

4.1 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不同阶段的繁殖母猪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处于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的体况进行评定,有助于生产者了解母猪的营养水平。除了目测法直观判断母猪的体况,背膘厚度已成为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预测指标[14-15]。孟庆利等[16]对母猪妊娠各阶段的背膘厚和产仔性能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母猪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 <0.05),即随着背膘厚度的增加,4 种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关于妊娠后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的关系,康续清等[17]发现中等背膘厚(12.5 ~18 mm)的丹系断奶母猪相比于低背膘厚组(<12.5 mm)和高背膘厚组(>18 mm)配种分娩率更高,发情间隔更短,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18-19]。母猪的背膘厚度易于测量,调节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度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母猪生产效率。

4.2 妊娠母猪与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母猪需要限饲以避免过于肥胖而延长其分娩过程,泌乳母猪则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营养因素主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不同的阶段给予适应的营养物质才会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母猪需要的营养也应该是平衡的,各种营养物质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要适当,否则会因营养不均衡而严重影响母猪机体的正常代谢,最后影响母猪生长和繁殖性能。母猪需要的营养是平衡的营养,能量、蛋白、矿物质等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很关键。当饲粮中营养不平衡时,动物机体的正常代谢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母猪的生长和饲料转化,饲粮中某种养分不足或过量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有研究表明,125%的NRC 水平的营养摄入可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常乳品质,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20]。母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并对乳腺的生长发育及泌乳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在妊娠前期,母猪日粮中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赖氨酸含量控制在12.50MJ/kg 和0.69%可有效提高仔猪窝重,提高母猪生产效率[21]。日粮蛋白比、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7.10%和13.195MJ/kg 的日粮对泌乳母猪与仔猪的体况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可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降低体重损失,提高仔猪增重和存活率[22]。另外由于泌乳母猪每天需要额外的0.96 g 赖氨酸来满足乳腺组织的生长发育,推荐赖氨酸的水平维持在32 ~58 g/d。而泌乳母猪日粮中粗蛋白(CP)的减少对母猪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低CP 日粮会降低母猪的繁殖效率。有研究建议繁殖母猪在泌乳日粮中维持16%的CP,从而尽可能减少从猪粪中向土壤中排泄过多的含氮物质[2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Gaudré 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充叶酸,可通过显著提高产仔数而提高母猪生产效率,且建议妊娠母猪日粮中叶酸的添加量范围为0.2 ~15 mg/kg[24]。必需的微量元素铁(Fe)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在体内氧的转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可以作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25]。因此,充足的Fe 供应对家畜的健康和性能至关重要,目前妊娠和泌乳母猪的铁供应量建议为80 ~100 mg/kg 干物质(DM)。除此之外,在母猪泌乳期时,日粮中补充粗甘油可显著增加乳糖含量,同时乳中干物质与粗脂肪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灰分含量则有减少的趋势[26]。

重视母猪日粮纤维性饲料的重要性:在成年母猪大肠内栖生有大量的纤维分解菌,具有较高的消化纤维能力[27]。妊娠母猪由于妊娠合成代谢增强,对纤维性饲料的消化率大大高于空怀母猪。日粮纤维可以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产仔猪数和母乳乳脂含量等[28]。适宜的含纤维大体积饲料还可减少母猪便秘和异常行为的发生率。有条件的猪场尽可能给母猪饲喂青绿饲料,不但可以减少母猪便秘,而且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总之,可以通过改善母猪日粮的营养物质来提高生产效率。

5 猪舍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5.1 猪舍环境因子

猪舍环境主要由温湿度、光照、微生物气溶胶、有害气体浓度组成。微生物气溶胶是猪舍空气中的微生物附着在粉尘粒子上形成的,可以在猪舍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致病菌可以成团附着在较大颗粒上,随着空气传播进入猪的呼吸道中。猪舍中有害气体成分复杂,由氨气(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构成。氨气在猪舍中最易检测且含量较高,目前氨气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但猪舍环境中氨气浓度较高会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健康造成影响。Hamilton TD 等[29]发现,与保持在0 mg/kg 氨浓度中的哺乳仔猪相比,1 周龄的哺乳仔猪暴露于5 mg/kg 或更高的氨气浓度会导致由多杀巴斯德氏菌引起的萎缩性鼻炎,在10 mg/kg 浓度时最严重的,但在浓度高于25 mg/kg 时会逐渐降低。光照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光照强度和光照节律能够调节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哺乳母猪的发情间隔。有研究发现,延长光照至16 h 的荣昌猪,初情期提前18.5 d,间情期缩短1.5 d[30]。还有发现表明:16 h 光照的哺乳母猪相比于8 h 光照的哺乳母猪,产乳量更高,窝产仔数更多[31]。

5.2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猪是恒温动物,具有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较厚,散热慢等特点,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母猪的生理状态和繁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Wegner K等[32]发现,产前5 d 至产后15 d 猪舍内高温和高温热指数(THI)的环境下,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减少,产活仔数是对热应激最敏感的参数,并且随着温度和温热指数升高,死胎数增加。我国南方夏季多高温高湿天气,母猪易发生热应激,对泌乳母猪的采食量、泌乳量和免疫力造成极大影响。吴芬等[33]对热应激状态下的泌乳母猪的免疫指标、生化指标等进行测量,发现热应激状态下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泌乳量下降,总蛋白(TP)、胆固醇(TCH)、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改变,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IL-2)、γ 干扰素(IFN-γ)等免疫指标异常,说明热应激对泌乳母猪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造成损伤。此外,母猪妊娠期间不同的居住环境也会对母猪繁殖力造成影响,Choe J 等[34]研究发现,妊娠期群养母猪比单独饲养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更多木乃伊胎和死胎。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猪舍拥有良好的环境控制系统,中小散户也多采用湿帘—风机系统调节猪舍的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对于采用自然通风的养殖场来说,一定要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对妊娠和哺乳母猪提供充足饮水,必要时采用喷雾、喷淋等降温措施,防止母猪产生热应激。

6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

6.1 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母猪受到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虫等感染,易患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衣原体病等疾病,这些传染性疾病发生后会造成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易出现不孕、早产、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症状[35]。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母猪自身、饲养管理、猪舍环境等因素造成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产后胎衣不下或消炎处理不当引起子宫内膜炎等症状和疾病。患繁殖障碍疾病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差,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效率,需要及时防控和治疗[36]。

6.2 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

对于非传染性繁殖障碍预防的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根据母猪不同饲养阶段对营养的需求,科学配制日粮,防止营养成分不均衡,导致母猪过肥或过瘦,影响其分娩、胎儿健康等。年龄大的母猪自身繁殖性能下降,死胎比例增加,需要及时淘汰,优化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37]。对引起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养殖场需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及饲养用具、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结合猪场疫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免疫注射,及早预防。

7 小结

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母猪繁殖性状属于低遗传力的性状,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母猪繁殖性能差别较大。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下激素的使用时间和用量至关重要,熟练掌握定时输精技术能够提高母猪受胎率。对母猪群胎次结构进行优化,能够提高母猪群体的繁殖力。繁殖母猪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于后备母猪,营养配比也有所差别,给繁殖母猪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可以改善母猪的体况,背膘厚度能够很好地说明母猪的营养水平。环境因素中温湿度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最大,夏季避免母猪产生热应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至关重要。建立高效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降低母猪患繁殖障碍疾病的风险,提高母猪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产仔数泌乳猪舍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鉴别母猪泌乳量的几个小妙招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