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物诗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辨析

2019-01-10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咏物咏物诗下阕

陕西

咏物诗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和人生之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所咏之“物”,往往是诗人的自况,与诗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诗人在对事物进行细致描摹的同时,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寄寓自己美好的愿望,或包含深邃的生活哲理,或表现高雅的生活情趣。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意为吟咏风物只是幽隐地抒发情怀,因为个中之物有自我的情思。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如松、竹、梅、菊等)之中,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趣情操。所以,一提到咏物诗,人们自然会想到“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

如郑谷的《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人除了将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进行对比外,整首诗还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说明菊花虽然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处,却拥有高洁、清幽的品质,慷慨地把自己的馨香奉献给了人们。诗人赋予菊花不羡慕高位、不追逐名利的高尚品质,托菊花表现自己淡泊、高洁志向和追求。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更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并非只有一种。除了人们比较熟知的、惯用的“托物言志”之外,有时也会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但的确又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果是鉴赏写景诗的手法,一般都会自然联想到“借景抒情”,基本不存在异议;但在鉴赏咏物诗时,除了“托物言志”,学生很少会联想到“借景抒情”,或者把“借景抒情”误认为“托物言志”,分辨不清二者,以致产生分歧。

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描写辛勤劳动的蜜蜂,无论是在平地或山峰上鲜花盛开的地方,都采尽花粉酿成蜂蜜,到头来却一无所获。无情地讽刺和批判了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抒发的不是诗人自己的志向与抱负,所以这里运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而不是“托物言志”。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辨析咏物诗中的“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呢?笔者以如下试题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就教于方家。

声声慢·咏桂花

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咏桂花,托物言志,借桂花的美丽浓香表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高尚节操。

B.词的下阕“三十六宫”三句是虚写,由眼前的桂花联想到月中广寒宫和愁怨的嫦娥。

C.词人借嫦娥之愁写自己之愁,借自然之秋写人生之秋,无限的人生悲慨尽在其中。

D.词人触景生情,由桂花凋零之景生出了淹留在外,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无限悲叹。

《声声慢·咏桂花》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咏物,“蓝云”三句,描写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人起”两句,是说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浓香”两句,极言桂花的浓烈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它的花香了,但是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香气犹存,但却要像雨雪般纷纷落下。“绣茵展”三句承上,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担忧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它像萤火虫般失去美丽的形象。下阕抒写词人像月中嫦娥一样孤单寂寞、愁怨重重,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自己却羁留在外,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孤寂之情。通览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所以,A项中“托物言志,借桂花的美丽浓香表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高尚节操”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咏物诗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两种不同手法加以辨析:

第一,同样写景咏物,如果借景或物以委婉表达“自己”的愿望、品格、志向、情操、抱负等,就属于“托物言志”。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题为“墨梅”,意在述志。如果借物表达对“他人”的赞美、热爱、憎恶、鞭笞、同情、期望等,就属于“借景抒情”。再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枝抽芽长叶的碧绿的柳条,在袅袅春风的吹拂下,装扮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借柳树婆娑婀娜之姿讴歌了迷人的春天美景,属于“借景抒情”。

第二,有景“无情”是“托物言志”,有景“有情”是“借景抒情”。诗歌创作一般都离不开“景物”描写,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全为了一个“情”字而来。然而,仅从字面上看,有的诗作有景“有情”,有的诗作有景“无情”(此为“隐情”)。如果只有对物的客观描写,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就属于“托物言志”。这样的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全靠一个“托”字,诗人把自己的“志”完全寄托在所状之物上。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短短四句,借棉花抒发自己不慕虚名、廉洁自律、大爱无私的情怀,“托物言志”的特征十分明显。如果既写景状物,又直接抒情,则属于“借景抒情”,如前文中的《声声慢·咏桂花》,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为抒情做铺垫,虽为咏物诗,但不是“托物言志”。再如卢纶的《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诗人通过对无人欣赏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对白牡丹冰清玉洁却无人赏识的怜惜之情,属于“借景抒情”。

第三,对诗歌描写的对象加以辨析。“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言志,它常常借助于某些特殊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借助它们的特点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的“志趣”,如借“梅”来表达自己的坚强、高雅、孤傲;借“兰”来表达自己的高尚、典雅;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正直、坚韧、虚心;借“菊”来表达自己的素雅、坚贞……这些“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咏物不是写景。而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如山河风云、花鸟鱼虫等,不是某种物品。所以,此“景”非彼“景”,咏物不是写景。由此入手,可辨二者。

猜你喜欢

咏物咏物诗下阕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思念的五月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浅谈诗词鉴赏之咏物词的特色
半阙词
倚着车窗歌唱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