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复习思考

2019-01-10贵州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权衡驱动作文

贵州

近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延续新材料作文的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它在材料中增加了任务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的收缩性之间的矛盾。其材料往往给考生创设一个情境,提出问题,使考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进行说理论证。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创设“对立性的情境”,增加“任务指令”,抓住“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进行说理论证,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一、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见误区

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中心,然后尽可能地进行丰富、完善和填充,并进行论证,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系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给考生创设一个现实性很强的情境,往往设置两个或多个对立性的问题;考生带着这样的写作任务,在写作中驱动自己主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从而完成写作任务。

学生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常出现如下问题:①审题时偏离了主体事实,观点把握得不准确,任务指向表述得不明确;②观点没有鲜明的针对性,常常绕开任务指令而脱离题意;③考生在文章开篇没有紧扣立意,表明态度;④缺乏思辨功能,论证片面单一,不会从整体上综合分析;⑤缺乏结构意识,中心不明确,逻辑思路混乱。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在于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考生没有全面地分析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以及写作目标,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写作过程指引。对此,教师必须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求,尤其要准确把握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命题的变化和走向,以便有理有据地指导学生。

二、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针对某种现象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现实,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目标,是以问题来驱动写作的,强调“任务指令”。“任务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写作时必须据此立意,这类作文一般都会出现“从自己的体会出发”“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提示语,要写出自己对问题指向的理解和认识,一般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常常会在陈述完事件或见解之后,呈现出在同一范畴下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看法、说法、做法,要求考生做出符合问题指向的选择或判断而后行文,这样的作文材料一般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别,也无明显的优劣和高下之分,这类作文题的材料下面往往会有这样的提示语:“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某条途径或某种看法,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需要考生做出权衡,进行分析。故此,考生在行文时可抓住指令性、矛盾性、权衡性、辨析性、比较性这几个特点进行思考和权衡,最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及变化

1.关注核心素养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考查重点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基本理念,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上需要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功能,以厚重和鲜活的材料、新颖灵动的形式讲好故事,凸显时代主题,传递核心价值观。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即“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2.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变化

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无论是命题内容还是命题形式都紧跟时代发展、紧扣学科要求,其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性的突破,形成了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创新模式”。命题形式的变化给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使考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有必要联系历年真题的材料和提示语,认真梳理其类型及变化,明确任务驱动的对象,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比较、权衡。

3.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同类型及写法上的异同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有表态说理类、权衡选择类、权衡判断类、意见建议类、理据举证类、回应解答类、因果论证类、经验交流类等,笔者于此仅略讲部分类型。“表态说理类”即针对某一有争议的社会事件或话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权衡选择类”即写作任务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且可能有多个结果,需要考生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权衡判断类”要求考生针对某一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或话题进行自己的思考、权衡,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再行文;“理据举证类”关键在于分析推动事件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围绕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最后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或几点来写;“回应解答类”应从材料的“隐形比较”中选出一方进行权衡和比较,然后做出相应的解答,以此表明态度;“因果论证类”要求考生围绕因果关系进行对比,做出权衡和比较,然后选取某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经验交流类”的驱动任务在于“权衡和比较”,通过比较,然后做出判断,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4.探究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

2017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作文题进一步延续之前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但这种形式有了一定变化。不变的是驱动任务仍然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写作任务是“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任务指向是“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7年全国卷Ⅱ需要对提供的名句进行整体思考,在比较中进行组合归类,选择其中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即材料格局有变,以表现宏观开阔的主题为主;呈现方式有变,不再以叙述性的语段为主,而以相对独立的关键词或名句,形成有机关联。这也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主旨服务。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关联的对象进行组合,确定立意。笔者认为,2018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任务驱动形式:2018年全国卷Ⅰ的命题材料更加恢宏宽广,呈现大境界、大格局的时代特点,写作任务指令明显,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写作时空、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整体思路等都有明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语言表达更倾向将个体的思考感悟与时代发展的高度融合;2018年全国卷Ⅲ没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提示,其隐藏的限制性条件和任务指令横向展开,偏重于整体思考,围绕改革开放的历程,就三则标语形成有机关联,建构多重关系,进行理性思辨和感性诉说,在自由表达中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及责任、担当精神。这种命题方式预示着高考的新趋势。

5.挖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因素

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任务驱动更为“隐蔽”,虽然没有一般的任务驱动提示,只有类似于新材料作文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个一般提示,但不能否认其就是纯粹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因为在确定立意之前的比较、挑选、挖掘等过程,都可被称作完成题目所给任务的驱动,只不过任务驱动有表层和深层之分。2018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虽然有明显的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但其深层的任务驱动集中在“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这一主观现象的“幸存者偏差”。英美军方重点防护弹痕多的部位,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他认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综合比较、选择和判断的任务指令明显倾向于沃德的做法。写作的关键在于就事论理,明辨是非,联系类似的生活现象分析本质原因并深入论证受到的启示和影响。

四、准确把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意方向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在于对提供的客观事实或某种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然后提炼观点并表达认识和思考,做出选择和决定,这种选择和决定一般表现为“它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这么看”“为什么这么办”,或者是“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办”,因此,必须明确任务指令,要求我们“就事说理”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需要抓住“读者意识”。

确定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意方向,在行文时就要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观点应简明扼要,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可泛泛而谈,不能总停留在对几种说法就事论事的议论上,而没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正确见解。在全面分析的论证过程中要紧扣立意。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思路及辩证分析

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面的搭配和排列,具体表现为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的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照应等;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使文章的内容形成有机整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一般会给出具体的人物、事件材料或名言材料,要求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带有评论意味,因此写作一般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任务驱动型作文,始于任务,却不可以终于任务本身,不能完全脱离材料本身,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同于一般材料作文来写。因此可以运用对比思维和因果思维,在比较中确定立意。运用对比思维,在比较中论证说明,通过对比论点,得出观点;运用因果思维,分述理由或具体做法,得出中心论点。根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行文一般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的结构,也会采用“引议联结”等结构,这样就可以全面展开论证。例如下述材料的写作就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近日,河北一名以707分的高考成绩考取北京大学的女生发表的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引发全网关注。她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限制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篇文章引发热议,有感动,有鼓励,也有深层的讨论,对于“感谢贫穷”的说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着重思考:贫穷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感触最深的东西,贫穷是我们不愿面对的,却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如何看待贫穷?这成了一个直击心灵的问题。由此打开写作思路。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考生应从整体把握,辩证地分析因素,全面、客观、深入地看待问题,表达独立的见解,形成独到的认识,正确地看待事物的联系以及事物的发展。考生往往容易忽视材料中的“辩证性因素”从而导致文章或以偏概全,或者流于表面。这就需要考生做更深层的思考,找出合乎情理的依据,客观地分析,全面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彰显思辨色彩,不可简单、片面地看问题。

猜你喜欢

权衡驱动作文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基于探索与开发权衡的地磁仿生导航搜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