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转个向 心明眼又亮
——例谈考场上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2019-01-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重器作文题考场

江苏

考场作文的写作,时间短,要求高,因此审题之后,学生能够快速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受时间、氛围、心情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读完作文材料之后,头脑中往往会一片空白,陷入思路闭塞、无从下笔的窘境。考场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迟迟不能打开思路,考生的心情就会越来越急躁,其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从如下几方面例谈考场上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第一招:转向生活,联想回忆

面对作文题目,考生如果思维闭塞,感到无从下笔,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抛开一切杂念,静下心来,认真读题,然后将目光转向生活,展开联想,回忆自己生活中与作文题目相似或相反的各种情况,这样就会有许多事例呈现在脑海中,在事与事的碰撞中,灵感就有可能出现。

请看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某考生见到题目,一时毫无主意。他静下心,再次浏览题目,研读材料,发现材料的核心是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他努力回忆近期生活,想到考前同学们谈论如何填报志愿的情况,大家纷纷选择金融、外语、计算机这些热门的专业,很少选择那些冷门专业。他发现这种追寻热门、盲目跟风的倾向,正是缺少沃德这种心中有主见、力排众议的精神的表现。他继续联想到青年人的穿戴举止,发现少男少女们头顶五颜六色的头发,身着哈韩哈日的服装,听着最流行的歌曲,满大街走动,其实也是一种跟风现象。跟风有什么不好呢?他发现,生活瞬息万变,风潮改变得太快,新买了一件时髦的服装,可谁都不能预测它能流行多久。同时,你看中名牌服饰大方掏钱时,你吃完山珍海味慷慨付款时,你享受奢侈生活而前去结账时,你便成了一个为别人赚钱的机器,消耗的是你的金钱,鼓起的是别人的钱包。有了这些回顾、联想和思考之后,他不再感到无从下笔,而是感到要写的内容很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精准地提炼中心,安排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的结构以及组织语言。

第二招:灵活变通,他处切入

一道作文题目,如果在题面上一时找不到构思的突破口,不妨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通过转换视角、化大为小等手段,将原话题转化为另一个话题。这样,文题就能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系,从而激发灵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

请看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某考生面对试卷,死死盯着“被需要”,就是想不到要写什么。他忽然想到一篇叫《荔枝蜜》的文章,那篇文章借蜜蜂歌颂奉献精神,表达了“要求的很少,给予的很多”的主题。“被需要”不就是奉献他人吗?不就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吗?于是该考生将考题当作“幸福”话题来写,写了一篇题为《老爸的幸福》的记叙文,通过家庭忙碌和劝架等几个镜头,刻画了勤快而又乐于助人的老爸形象。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就是这样一个老爸,一个上得了厅堂换灯泡,下得了厨房掏下水道的老爸,一个爱管闲事却幸福感十足的老爸。我曾经专门研究过,老爸为什么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是要学雷锋?是想入党提干?是率先垂范,要为我们做个好榜样?好像全不是,最后我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找到了答案: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满足他人的需要,这是高层次的自我需求,而只有自觉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才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还有一位考生,干脆将“被需要”当作“被讨厌”的话题来写,写了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青年,文章最后这样劝慰这个青年:“我说老兄啊,你那么潇洒,为什么偏偏在乎别人说你什么呢?是不是你心里也有一种被人需要的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你便觉得自己成了多余人呢?是的,多余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什么时候也能成为被人们需要的人物,你就有了幸福的归属。”

转换话题是拓展思维、打开思路的重要方法,不过要注意扣合原话题,否则会有偏题之嫌。上述两位考生是聪明的,他们在按照转换后的话题进行写作的时候,最后都没有忘记扣题。前一篇通过探讨老爸的精神之源,借助需求层次理论的精当议论,巧妙扣合“被需要”的主题。后一篇通过心理透视,借助劝慰的话语“什么时候也能成为被人们需要的人物,你就有了幸福的归属”,也将文旨落到了“被需要”上。

第三招:认亲拜祖,化生为熟

有一些作文题,常常是同一母题下的子题,它们虽然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通之处,或者交叉之处。对于陌生的作文题,如果能在熟悉的文题中找到与其较为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存其异,用其同,“生题”就会变成“熟题”。

请看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道题写什么?某考生面对题目,一时无从下笔。这时,他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材料作文:“一直以来,各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内容多是劲歌热舞、耍宝搞笑、游戏闯关之类的,但是这两年有这么几档综艺节目亮相荧屏,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该考生抓住“诗词”一词,以清朝才女顾太清为对象,以“本为瑶台种,不作可怜红”为主题,写了一篇散文,歌颂顾太清在诗词里表现出来的“亦山亦水”的性格。他觉得这里的“诗词”和考题里的“语言”是相通的,于是他便将这次作文的题目定为《本为瑶台种,词语造英雄——亦山亦水顾太清》。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分明女流辈,却又男儿身,多少男儿没有男儿气,你却用诗词打造了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形象!诗词,是你特别擅长的语言,你用它塑造了清朝第一才女的形象,让多少男人汗颜!”

文章主体部分引用人物自身的诗词,结合人物的身世进行解读,表达自己对诗词和人物的理解,也传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文章最后是这样结尾的:“诗词,是你特别擅长的语言,你用它塑造了山一样坚韧、水一样随缘的你,你是女性的独特,你是女性的骄傲。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我说,本为瑶台种,不作可怜红。顾太清,你是女性的一面旗帜,让多少男人汗颜!”

作者正是发现了“诗词”和“语言”的亲缘关系,将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才借鉴邻近的主题,迅速立意,打通思路,高质量地完成了考场作文。

第四招:改编旧作,成就新篇

有的作文题会与考生以前写过的主题有共通之处,考生完全可以在旧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符合考场试题的新作。

请看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看到这一题目,某考生立即想到自己写过的人物评论《女中贤君子,巾帼伟丈夫》。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最近,媒体盛传爱心支架撑起植物人的故事。一场车祸让丈夫成了植物人,一副支架让植物人‘站立’起来,普通村妇徐早英守护植物人丈夫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叹唏嘘。我以为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女中贤君子,巾帼伟丈夫。”文章主体部分从忠于爱情、坚忍顽强和常怀梦想三个方面展开阐述,评议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考生觉得“伟丈夫”与“国之重器”有相通之处,便对原文进行改作,成就了一篇新文。

首先改题目,原来的题目是《女中贤君子,巾帼伟丈夫》,考生将其改为《家有雄风,国有重器》。

接着改开头。考生保留原文的开头和主体部分,在开头前增加了两个段落:

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我寻找国之重器,目光跳过多少伟丈夫,最后落在了一个弱女子的身上。

最后修改结尾。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曾国藩说过:‘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女流之辈徐早英正是这样的贤者。家有如此贤者家也固,国多如此贤者国也昌。”作者保留原文,在段首增加了8个字:家有雄风,国有重器。

猜你喜欢

重器作文题考场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대단한 나의 조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