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不见少年处

2019-01-10江西省莲塘第一中学李俊达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兰波少年游缪斯

○江西省莲塘第一中学 李俊达

我曾追随星河与山川、车马和渡船,而寻不见他。我曾追随太白与子安、兰波和魏尔伦,而寻不见他。少年在何处?他就像倏忽闪动的灵光。我追寻时,他消失;我闲来无事地走着,他又出现。

他在诗里吗?我知道,这世上有多少名少年,就该有多少位缪斯。在少年的世界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只要是亲眼所见的,就会在心头涌出诗。我曾看见,少年蔑视桥上虚伪的诗人,为了把他所吟咏的月亮打碎,而抓起一把落叶向水面撒去,搅动他的倒影,之后大笑着欣赏那破碎的明镜。这便是少年的诗,这便是少年的缪斯。缪斯拍打着水花,把少年从陈词滥调的泥潭中拉起,放肆地嘲笑桥上那张大惊失色的脸。

他在梦里吗?我也曾在光怪陆离的想象中沉醉:我爱上了涌向海滩的美酒,爱上了驰骋云间的奔马。我转动,天空就跟着我一起转动;我奔跑,道路就跟着我一起奔跑。喜怒哀乐都被泼进梦境之中,形成一幅色彩瑰丽的画卷,画中天地间仅剩一人。所以梦中少年看见枝头花朵便不禁高歌,看见鸿雁独飞便不禁流泪,把情思一概挥洒而出,毫无遮掩,不加修饰。而他未曾领略过的,是世态炎凉,是凄楚悲怆。他生于荒诞的纯粹,而亡于沉重的感伤。少年的心该是沾染不得尘埃的,只消一粒黄沙,眼睛便会被蒙上一层烟霾。失了纯粹,他便不再是少年。

他长存于回忆里吗?迟暮的英雄纷纷回首望去,却望不见昔日的翩翩少年,于是叹惋:“终不似,少年游。”被四季磨损的心中,少年早已乘扁舟行至远方,不回头。他是否去了我不敢涉足的某处?我曾看见,嘶鸣的群马中,辛弃疾从万人营帐中擒拿叛徒归来;我曾看见,兰波踢翻杯盏,挥舞短剑,嘲笑迂腐自大的诗人,然后离去。身已老,心未衰,如此少年,纵遇群山万壑,他们仍会高举着旗帜越过;纵有牛鬼蛇神,他们仍会手握一柄利剑上路。

少年啊,在这青烟薄雾之中,在这青草蔓延之地,你将去往哪里?你已游至何处?渡我去往对岸的船只早已搁浅,载我穿过平原的车辕早已断裂。我自认为是半个少年,那另外半个,正骄傲地昂着头,在我目光之外,依着他的少年做派随心所欲。少年在何处?诗里、梦里、回忆里……我寻不见他。

(指导老师 万 芳)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具有象征意味的文章,作者寻找的“少年”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诗性、纯粹、勇猛而又易逝的品质。作者将欲表达的哲思寓于优雅的文学语言之中,以丰富的想象、浪漫的文字,引领读者畅游于“少年”的江湖之中。这样一个追寻“少年”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作者对成长过程中涌现的种种不堪的对抗呢?(张照生)

猜你喜欢

兰波少年游缪斯
少年游
试衣的缪斯
格雅缪斯花语系列G06258
《少年游》创作谈
十三岁出门远行——读赵卯卯《少年游》
少年游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要兰波?
我的世界只有你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黄 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