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移民区中重度盐碱地饲用甜菜套作稗草生物改良技术及效益分析
2019-01-10韩建峰许辉欣
韩建峰,柴 政,高 析,许辉欣
(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酒泉 735000)
0 前言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酒泉市移民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从甘肃省东部地区逐年迁移到酒泉市的移民达16万人以上,占到酒泉市农村人口25%左右[1],开垦耕地面积2.7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左右,建制移民乡镇11个[2],主要分布在玉门市、瓜州县、金塔县的绿洲沙漠边缘地区。据酒泉市农科院2012-2014年调查,酒泉移民区的盐碱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5.2%,土体含盐量在0.4~2%之间。经过十几年的土壤综合改良,目前可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红花、高粱、枸杞、甘草等农作物面积2.03万hm2,还有0.7万hm2中重度盐碱地不具备种植常规农作物。酒泉市农科院2014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瓜州县双塔乡月牙墩村的中重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87%,土壤pH值8.50)种植红花、玉米、谷子、食葵、糖用甜菜、高粱6种作物进行试验,试验设计按顺序排列,三次重复,播种后一个月进行苗情调查,结果表明红花、玉米、谷子、食葵、糖用甜菜、高粱出苗率分别为13.3%、11.6%、8.7%、18.2%、20.1%、16.4%。由于在综合种植改良的过程中,部分中重度盐碱地地下水位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母质含盐量高,普遍存在盐碱化、板结、贫瘠、地块落差大、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差等突出问题,种植常规作物不出苗或出苗后逐渐枯死,保苗率较低,农民有投入,没收入,导致新垦耕地被二次弃耕撂荒,有些地方开垦地和撂荒地比例达到了4∶1,局部区域次生盐碱化加重,加速了荒漠化,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现有耕地减产甚至绝收。针对这一现状,酒泉市农科院把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作为关键措施,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立项,先后组织项目组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玉门、瓜州移民乡村勘测土质,布点观测,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最终形成了“河西移民区盐碱地牧草品种开发利用与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技术方案。为展示不同牧草品种和间套作模式在中重度盐碱地上改良技术成果,酒泉市农科院在玉门市、瓜州县2个移民区的8个移民乡镇建立了盐碱地改良试验区和示范区, 重点示范不同类型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效果。通过开展综合治理,试验、筛选和推广了一批适宜中重度盐碱地种植的牧草品种及种植模式,其中随着春灌洗盐、排盐、压盐等措施的实施,种植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长势好、营养丰富的饲用甜菜与抗旱、极耐盐碱,在重度盐碱地上正常出苗,保苗率达70%以上,且分蘖能力,聚盐能力超强,生长势强盛的生物改良盐碱地先锋作物稗草套作。通过3a连续间作套种试验表明,稗草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盐分,有效降低土壤盐分[3],从而改良盐碱地,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生活的巨大作用,而且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的0.87%,下降到种植后的0.69%,pH值由种植前的8.50下降到种植后7.20,有效降低土壤pH值,脱盐效果显著,形成了水利措施与生物排盐相结合的新型盐碱地改良模式,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加速土壤培肥进程,抑制土壤积盐,既优化了酒泉移民区生态环境,又解决了数十来中重度盐碱地出苗难问题,促进了优质牧草的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良好效果,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生态脆弱区成活率低,种植难度大的问题。
1 种植模式及土地选择
为了便于灌溉排盐,最好选择农田水利设施齐全,渠系配套、灌溉方便的田块,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花、甘草等出苗不足50%的中重度盐碱地或开垦垡晒多年撂荒地。饲用甜菜于4月中旬播种,2-3片真叶时间苗、定苗,9月中旬以后打掉甜菜下部老叶、黄叶、病叶,10月上中旬收获;稗草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间苗、定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次收割,9月底至10月初进行第二次收割,或9月下旬一次性收获。
2 播前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或开垦垡晒多年撂荒地要及早深翻平整土地,耕深达到30 cm以上。土壤封冻前用激光平地机进行土地精细平整,要求2000-3333 m2大小地块落差不超过5 cm。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墒、净”六字标准(即深浅一致,地头、地边整齐,地面平整,土壤松软,土块碎小,墒情良好,清除杂草、茬根)。翌年2月下旬至3月初,根据当地实际和灌溉水情况进行“春灌”,洗盐抑盐、储水供墒。灌水量1200 -1800 m3/hm2。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适当减少灌溉量。4月初播前结合耕翻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5-60 t/hm2,硫酸亚铁450-750 kg/hm2,炉渣30-45 m3/hm2,磷二铵300-375 kg/hm2[4],尿素300-375 kg/hm2耙入土中混合均匀,耙、旋地深度10-12 cm,整地质量要求平整,耕层松软细碎,耙旋后及时镇压保墒,随后及时覆膜。覆膜划线开沟要直,饲用甜菜行覆幅宽160 cm地膜,膜面保持140 cm,膜间距80 cm,膜面松紧适度,紧贴地面,每隔4-6 m横向压一道土腰带。力求精耕细作,合理规划,整齐规范,符合种植标准,为争取苗全苗壮奠定基础。
3 饲用甜菜主要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饲用甜菜选用适宜酒泉移民区中重度盐碱地栽培,丰产、抗盐碱、耐瘠薄、抗性好的品种,如甜饲1号、甜饲2号、陇饲1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等优良品种。
3.2 种子处理
饲用甜菜种子处理一般采用二种方式。
3.2.1 包衣种
播种前优先选用精选加工好的经种衣剂包衣的饲用甜菜种子,播种前晾晒2-3 d。
3.2.2 拌种
如果种子没有包衣,饲用甜菜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25%拌种后播种。
3.3 播种
3.3.1 播种时期和播种量
饲用甜菜在4月中旬播种;播种量为15-22.5 kg/hm2。
3.3.2 种植规格及密度
采用220 cm种植带,饲用甜菜带幅宽140 cm,稗草带幅宽80 cm。选用幅度160 cm地膜,保持膜面140 cm,膜间距80 cm。膜上种植4行饲用甜菜,行距40 cm,株距45 cm,人工破膜穴播,每穴3-5粒种子,播深2-3 cm,播后用湿润土封口。
3.4 田间管理
饲用甜菜播种一周后及时在种穴处松土,破除土壤板结,阻断盐分上移,减少盐碱危害,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幼苗2-3片真叶时定苗,留健苗壮苗,拔除弱苗小苗。全生育期灌水6次,总灌水量480-540 m3/hm2,追肥2次。6月中旬结合稗草灌头水追施尿素225 kg/hm2或磷酸二铵150 kg/hm2。8月上旬饲用甜菜块根开始进入迅速膨大期后不能缺水,每隔20-25 d灌水1次。结合灌水追施尿素375 kg/hm21次。块根膨大期,选用0.5%磷酸二氢钾,用肥量为2.25-3.375 kg/hm2,兑水450-675 kg或1%硫酸钾溶液,用肥量为4.5-6.75 kg/hm2,兑水450-675 kg叶面喷洒4-5次,每7-10 d喷1次。 9月中旬以后,将甜菜下部老叶、黄叶、病叶打掉,以利块根发育。
3.5 病虫害防治
饲用甜菜和稗草生长期间病虫害防治农药用量与用法严格按产品说明进行。农药使用标准要符合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之规定,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饲用甜菜苗期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时,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 kg/hm2,拌细沙375-450 kg/hm2,在饲用甜菜根旁穴施防治。甘兰夜蛾、菜青虫等害虫发生时,选用灭扫利乳油、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除虫脲、氯虫苯甲酰胺、烯啶虫胺等高效低毒农药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按照标签所注农药使用量科学防治,商品用药液量为450 -675 g/hm2。甜菜立枯病、根腐病除拌种外,在生长中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商品用药量为450-675 g/hm2,兑水450-675 kg叶面喷洒3次,每隔10 d喷1次。甜菜褐斑病、白粉病发生时,选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商品用药量为900-1350 g/hm2,兑水450-675 kg,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商品用药量为562.5-844.5 g/hm2,兑水450-675 kg喷雾防治,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3.6 适时收获
10月上中旬,饲用甜菜外层老叶枯黄,内层心叶散开,整株叶片松散匍匐,块根发脆时即可收获。
4 稗草主要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稗草选用适宜酒泉移民区重度盐碱地种植,耐贫瘠、耐低湿、耐低温、极耐盐碱、抗高温、抗干旱、抗倒伏、抗病虫、生长强盛、分蘖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极强的逆境先锋作物朝牧一号稗子草[5]。
4.2 适时播种
4月上旬在饲用甜菜带幅膜间播种3行稗草,行距30 cm,株距20 cm,稗草与饲用甜菜边行间距20 cm,每穴播种4-6粒,播种深度3-5 cm,播种量22.5-30 kg/hm2,播后用脚踩实。
4.3 田间管理
饲用甜菜套作稗草共生期间,稗草对水肥的要求不严,因此,对稗草的管理随饲用甜菜即可,在大田以饲用甜菜栽培管理为主。
4.3.1 破除板结
抓苗是稗草在重度盐碱土壤条件下田间管理的主要环节,若盐碱重或遇小雨会形成穴孔板结,应及时用铲拍打穴口破除板结。
4.3.2 早间定苗
稗草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后及时浸种补种。及早间苗是培育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早间苗减少了稗草的拥挤,改善光、水、肥、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形成壮苗。稗草间苗最佳时期应在苗高6-7 cm或幼苗5叶1心期为好。间苗时注意拔掉病、小、弱和簇生苗,一般间苗两次即可。幼苗长出7叶时,按肥地宜稠,薄地宜稀,留壮苗,留匀苗的原则定苗。稗草一般留苗2-3株/穴。重度盐碱地如果有50%以上出苗率就可大面积推广种植,以此,达到吸盐排盐的效果。
4.3.3 中耕松土
稗草出苗后田间杂草也陆续长出,结合间苗进行1次浅耕,深度为3 cm左右,有疏松表土,消灭杂草和围苗稳苗的作用,苗期如果土壤湿度大,可进行深锄散盐墒,深度一般4-5 cm,最高达7-10 cm,干旱严重时,采取浅锄保墒。在重度盐碱地一般中耕松土2-3次,既减轻杂草的为害,又有利于形成壮苗。
4.3.4 追肥灌水
稗草幼苗期至拔节前以不旱不灌水为原则,拔节后及时灌水追肥。稗子与饲用甜菜共生期随饲用甜菜灌水追肥2次。一般在6月上中旬稗子拔节期灌头水。以后间隔20-25 d灌水1次。结合灌头水追施尿素150-225 kg/hm2,灌二水追施尿素225-300 kg/hm2,若前期生长强盛,影响饲用甜菜后期块根膨大,可在株高80 cm以上时青刈,留茬13 cm左右,刈割后进行中耕追施尿素225-300 kg/hm2。
朝牧一号稗子抗逆性强,是逆境先锋作物,特别在耐盐碱方面是任何作物所不及的。只要能出苗,百分之百成功。在酒泉移民区土壤含盐量0.87%的环境条件下,稗子草植株能够正常存活,虽不能吐穗结实,但吸盐排盐能力极强,在中后期随耐盐性增强植株基本不受危害。因此,在整个生育期基本不发生病虫为害,也不需要病虫害防治。
4.4 收获
若需青刈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次收割,9月底至10月初进行第二次收割。如果地力条件差,盐碱较重,土壤贫瘠,稗草生长发育缓慢,植株高度在100 cm以下,对饲用甜菜后期块根膨大基本没有影响,可在9月下旬一次性收割。收获后既可晾干草,又可青刈喂畜禽。
5 效益分析
经过3 a的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甜菜套作稗草,由于两种作物属于一高一矮,共生期长,搭配合理,且稗草可依据生长势确定植株高矮。生长强盛,植株高大时可青刈,进行二次收割,基本不影响饲用甜菜的生长发育。不仅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同时也随水吸收了部分盐分,残留在稗草体内,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可缓解土壤盐分对套种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6],起到生物排盐作用,而且依靠稗草排盐特征,调整种植结构,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抑制土壤积盐,加速土壤培肥进程,提高中重度盐碱地利用率,达到改良利用中重度盐碱地产生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套作后饲用甜菜3 a平均产量达到91.55 t/hm2,与轻度盐碱地单种产量97.50 t/hm2差异不大,稗草平均产量11.12 t/hm2,产值8896元/hm2,套作比单作饲用甜菜经济效益多增加7111元/hm2。这种高效改良利用中重度盐碱地模式方法简单,管理方便,其廉价、可控、有效和可行性等特点,为酒泉移民区中重度盐碱地生物排盐,土壤脱盐,改良盐碱地提供了基础,对盐碱地利用及盐碱化改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