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于永正老师学教语文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2019-01-10黄学慧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6期

文|黄学慧

第一遍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是在多年以前,匆匆读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于老师了不起,他的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

去年和朱校长聊到于老师,看到朱校长在读《我怎样教语文》,书上圈圈画画、密密麻麻记着读后的感悟,深为震惊:不是语文老师的人竟然也读于老师的书?他会有什么感受?于是我借来朱校长的书,再一次走近于老师,慢慢品读起来。

《我怎样教语文》有四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关于作文教学》。

细细读来,字字句句、字里行间饱含着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育的热忱与挚爱,对语文课堂的思考以及他在课堂教学中的智慧。我读得非常轻松,感受很亲切,就像面对于老师,听他娓娓道来。于老师很少讲大道理,而是用活生生的事例阐释着他的教育理念,正如于老师说的“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于老师用他的故事、经验、体会与感受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教语文的。

书从大处着眼阐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又从小处着笔,从一个个课堂细节、一个个问题处理,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教语文。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给学生留下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要把语文的根本留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众多的爱好和好身体;要善待学生;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语文教学要教什么?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教语文很简单,无非是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

于老师特别重视读。一是大量阅读。要“少做题,多读书”。他说:“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二是要做好朗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老师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并认真实施于语文教学之中。他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如何指导朗读?于老师教我们备课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品味赏读,或抓住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力强的词语、特别精彩的句段,或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精彩之处。于老师认为,要读出语文的味道,就要抓住关键词句。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词句理解透了,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亮点。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非常注重朗读与背诵积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读得好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无须再去条分缕析。如何指导朗读,我觉得于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让学生“跟我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真正把课文读透、读出味道。

于老师自己喜欢写,也喜欢指导学生写。“读写结合”,在读中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在写时学习运用表达,做好由读到写的迁移。大作文是,小练笔也是。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应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他让学生用文中的“饱经风霜”展开想象,刻画人物;他让学生为《马背上的小红军》续写结尾……他教的每一篇课文基本上都要安排写的训练,“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的多了,便形成了语文能力。

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习作序列化训练也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也要学习于老师的做法,挖掘文章中的训练点,学习写法,读写结合。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写,不用太多的章法约束学生,等学生写完后再说。引导学生观察,有生活才能写得出来。

在于老师的书中,还有一些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要多找机会锻炼自己。他说:“不要拒绝上研究课,不要拒绝别人听你的课,更不要不屑听别人的课——哪怕是普通的课。如果别人请你去上课,不但不要拒绝,还要好好感谢他,感谢他为你创造的这个锻炼机会。到别的班去上课,它告诉你的,绝对是你在自己班里永远得不到的。不要拒绝‘走南闯北’——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

于永正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常常手把手地教,在指导我们教学时也是手把手地教。虽然于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书、他的思想还陪伴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我要跟着于永正老师的理念前行,学着像他那样去教语文,认认真真备课,扎扎实实教学,用心去“悟”,用力去“做”,真正为学生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