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柏教授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胆胃同病临证经验

2019-01-1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枳壳肝胆柴胡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上消化道内窥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及B型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医确诊同时患有胃病(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与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例日益增多[1],临床表现为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这种情况被称为“胆胃同病”(或胆胃综合征),其可归属中医“胃痛”“胁痛”“痞满”“嘈杂”“泛酸”等范畴。

叶柏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尽得薪传。笔者有幸跟随叶柏教授抄方,获益良多,现将叶柏教授治疗胆胃同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胆胃相关

胆胃同属六腑,存在“土荣木”、“木疏土”的关系,即胃滋养于胆,维持胆的功能正常发挥,而胆亦协助脾胃进行受纳腐熟和运化。胆胃皆主气机通降,《四圣心源》中曰:“木生于土,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

而胆与胃府之病,其均有气滞之基础病理[2]。叶柏教授认为胆胃同病的病因主要为禀赋薄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手术损伤等。基本病机在于胆胃不和,气机郁滞。病位在胆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日久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则土虚木乘;若情志失调致肝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胆汁排泄不畅,日久气郁化火上炎;若饮食上嗜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等,致脾胃受损,若酿生湿浊,郁而化热,熏蒸肝胆,则肝胆失于疏泄,阻滞气机。

2 疏通、和降为治疗大法

叶柏教授认为气滞为胆胃同病的病理基础,可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故而治疗以疏通为大法。胃宜降则和,胆随胃降,故和降亦为主要治则,两者相辅相成。

2.1 四逆散为基础方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病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历代注家很多认为本条描述属于“少阴病”范畴,因阳虚所致“四逆”,但《伤寒论讲义》[3]认为本条虽以少阴病冠首,但不属于少阴病,本条之四逆因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內郁所致。且本条或然症很多,其出现原因主要是阳气郁遏、气机不畅。如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曰:“此言少阴四逆不必尽属阳虚,亦有土气郁结胃气不舒而为四逆之证”。所以四逆散在应用于内科疾病时,主要基于其疏肝理脾来达到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4]。《方剂学》[5]将四逆散列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主治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而叶柏教授认为四逆散亦可用于胆胃同病,因肝胆、脾胃皆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互为表里,肝脾同升,胆胃同降,且肝脾不和与胆胃同病的病理基础皆在于气机不畅。

临床上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疾或胆病的案例很多。如祁长虹等[6]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戴雨虹[7]描述了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多种病例, 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还有周爱跟等[8]用治消化性溃疡;冯桂梅等[9]用治胃黏膜异型增生,其有效率均在88%以上。由此可见,四逆散用于胆胃同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依据。

分析四逆散原方可知,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条达肝气,肝疏泄正常则胆胃之气机通调;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助柴胡条达肝气,又减“柴胡劫肝阴”之弊;二者配伍散气结而敛气血,共调气机之出入[4]。叶柏教授喜将原方中枳实改用枳壳,二者同出一物,李时珍谓二者“虽性味功用俱同,但大者为壳,小者为实”,叶柏教授认为枳壳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消胀除满,且炒过的枳壳行气效果更佳,与柴胡一升一降,共奏舒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另胆胃同病的患者多病程较长,正气有所不足,用力缓之枳壳能更好地调理气机。而叶柏教授一般会去原方中的甘草,因甘能令中满,痞胀患者不宜用之。此外,叶柏教授一般都会在方中加味白术,可使脾胃健运,则升清降浊、气机通调,与柴胡配伍,则有疏肝利胆和胃之功,而白术与枳壳同用又有枳术丸之意。

现代药理研究[10]表明,柴胡皂苷具有一定的拟胆碱作用,而乙酰胆碱有调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消化系统方面以及神经情绪方面的病症具有较好疗效。王海霞[11]临床研究表明白芍有松驰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江帆等[12]认为柴胡与白芍配伍可抑制肝气郁结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过于兴奋,缓解植物神经系统紧张,并且其认为枳实可以提高幽门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可以控制胆汁反流。官福兰研究[13]发现,小剂量给予正常小鼠灌服枳壳提取物后,能促进小鼠的胃肠运动。谢明等[14]发现,白术煎剂有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通过胆碱受体介导,与 a 受体有关。故从现代药理分析,本方既可消炎利胆以治胆,又可抗炎、改善胃动力学以治胃。

2.2 分清胆胃主次,随证加味 肝胆气滞甚者,叶柏教授会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用郁金或香附。郁金归肝胆心经,清利肝胆湿热、疏泄肝胆气机之效果显著。有研究[15]表明,柴胡、郁金等均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从而对胆囊有效地起到内冲洗作用。而情志不舒明显,胁痛、痞胀皆有,常用香附,香附专入气分,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行一切气滞,解一切郁证,对调理胆胃之气效好。此外方中也会用延胡索或金铃子散以行气止痛,缓解胃痛及胁痛。

诸凡影响胆液(精汁)的生理形态及胆腑之功能,均与湿浊、湿热有关[16]。当湿热症状较为明显时,叶柏教授常加黄芩、青蒿、姜竹茹以清热利湿,法宗蒿芩清胆汤之意。但叶柏教授认为虽然胆之疾病以湿热为主,但亦有寒湿。多湿热是因胆禀春木之令,其性刚直,当胆汁受邪而排泄不畅,易郁而化热,湿热壅阻[17]。而形成寒湿的基础是阳气不振。一是素体脾阳不足,易生内寒,与湿相合;二是在病程中由于服用清热苦寒之剂太过(包括药量与用药时间)[18],以后者居多。寒湿者可加制附片以温阳散寒止痛,宣通十二经;当腹部B超显示有胆壁毛糙、胆囊炎者,可加鸡内金、海金砂以利胆止痛;如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者,则在前面二金的基础上加用金钱草清利排石、莪术治血止痛;患者有反酸、烧心、咽部不适等症状,胃镜或提示有胆汁反流时,叶柏教授习惯加左金丸及海螵蛸、瓦楞子以制酸。

脾胃气滞甚者叶柏教授一般都会加二陈汤,以理气和胃降逆;阴虚者加麦冬、石斛滋阴护胃;胃镜提示为萎缩性胃炎,或伴糜烂、肠上皮化生时,常用仙鹤草、蛇舌草以达到补虚、抗肿瘤之效。

3 日常调护

当今社会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导致病程迁延。叶柏教授认为脾胃科疾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养”,可见日常饮食调护及情志调畅的重要性。故其常叮嘱患者胃疾不可吃甜酸辣冷之物,不要过于劳累;而胆腑疾病者不可吃蛋黄、动物内脏、油物、荤汤,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才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疗效。

4 病案举例

孙某,女,43岁,2017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右上腹痛时作1年余。症见:反刍,偶有嗳气,常于情志不畅、劳累时加重,无胃痛,不烧心,胃纳可,大便调,舌暗苔薄,脉细。2017年8月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胆汁反流。2017年9月查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息肉。四诊合参,诊为腹痛(胆胃同病);治法:疏肝利胆和胃。

处方:柴胡6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炒枳壳10 g,郁金10 g,延胡索10 g,炙鸡金15 g,海金沙15 g(包煎),陈皮6 g,法半夏6 g,莪术10 g,生苡仁30 g,仙鹤草15 g,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常法煎服。另嘱患者不可食蛋黄、动物内脏、油汤等,不食甜酸辣冷之物,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不可过于劳累。治疗1个月,患者自述右上腹痛频次减少,腹痛程度明显减轻,偶有反刍。后患者多次来诊,叶柏教授均随证加减,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该患者为典型的胆胃同病,既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又有胆囊息肉。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致肝气郁滞,肝病及胆,胆汁排泄不畅,横犯脾胃,胃失通降,故见右上腹疼痛、反刍、嗳气。赵学印等[19]认为疏泄不及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故叶柏教授以疏肝利胆和胃为法,方中用柴胡疏泄肝胆;白术健运脾胃;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枳壳配柴胡升清降浊;郁金、延胡索疏利肝胆;鸡内金、海金沙利胆止痛;陈皮、法半夏理气和胃;生薏苡仁健脾祛湿、解毒散结;莪术治血止痛;仙鹤草、蛇舌草、半枝莲补虚清热、抗肿瘤。另嘱患者注重日常饮食、情绪的调控,以助药物疗效更好地发挥。

5 小结

临床上胆胃同病十分常见,且病程较长,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很大的优势。叶柏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胆胃同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胆胃不和、气机郁滞,且气滞可贯穿于疾病全过程,故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首要,在四逆散基础上随症加减,临床疗效确切,为该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

猜你喜欢

枳壳肝胆柴胡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