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运用、媒介传播与艺术语言①

2019-01-10马晓翔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媒介受众装置

马晓翔(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运用

媒介又称媒体,源于英语Media。媒介为Media的音译,媒体为Media意译,两个词在应用中基本通用无区别。其意为:“中间的”“手段”或“工具”等。媒介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媒材与介质。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媒介指创作过程中所需的物质材料、技术手段或使用工具,对于新媒体艺术创作来说,媒介还包括了非物质的数字技术手段。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运用十分宽泛,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新媒体装置艺术所用的媒介与技术可以将新媒体装置艺术分为:1.以物质为根本的材料装置,包括以全新物质材质为创作质料的新材料装置、以机械物理原理为机械运动规律的机械装置;2.以数字技术为介质的数字装置(呈现于显示器媒介)包括以数字影像为技术手段的影像装置、以网络交互技术为技术手段的网络装置、以互动技术为根本体现人机互动关系的互动装置、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根本体现虚拟情景的虚拟现实装置、以表现声音为根本的声音装置;3.将行为艺术或表演艺术纳入新媒体装置的行为装置;4.以生物媒介、化学知识为根本的体现生物本能的生物装置。

二、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传播

新媒体装置艺术除了所具备的纯艺术特性外,还具备了媒介传播的特性。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传播特性表现在传播内容的载体,指传播渠道、信道、传播工具等的特点。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传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新媒体手段,如电子报纸、网络广播、网络或数字电视、计算机、数字电话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艺术家从事艺术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场地、组织或机构,如展览、会展和公共空间等。一方面,作为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媒介传播的发达程度决定着艺术传播的效率、速度和范围;另一方面,作为展览、会展和公共空间的媒介传播的制度、组织策划关系、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面貌,决定着在社会范围内传播的内容和观念性。

(一)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有别于传统艺术符号

艺术符号是一种指称或代表事物视觉特征的象征物,它本身是艺术信息的载体,也是艺术传播内容的构成物。而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则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符号的载体,它并不指代事物视觉特征,也并不直接构成艺术内容。艺术符号作为一种代码或手段,反映了人对事物特征认识的过程以及信息表达的逻辑关系,因此艺术符号常具有形象性、抽象性、有序性、意识性和思维性的特点。作为一种数字媒介的物质实体,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媒介传播反映了物质和数字技术的本身特点和存在样貌,如电子书、移动媒体、新媒介应用等……它们有着自身的重量、尺寸、形体、可移动、可保存、可毁坏。媒介信息与艺术符号、媒介传播与艺术符号之间都有着质的不同,其关系则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二)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有别于传统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是指创作者进行艺术活动时作品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方式。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综合艺术等。在新媒体装置艺术对媒介传播的运用中,艺术家常采用新材料装置形式、互动装置形式、声音装置形式等。在这些形式中,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肢体运动等媒介方式对作品进行参与及信息传播。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传播媒介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形式,而不同的形式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媒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传播形式表明了传播过程中作品的状态、结构和方式,而媒介传播显示了实实在在的新媒体物质的实体,是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的。

(三)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有别于传统艺术传播渠道

渠道的英语“Channel”一词,原意是指航道、水道、途径、通路、门径等。[1]艺术传播渠道是指艺术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与受众双方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各种通道,如展览传播渠道、会展传播渠道、大众公共空间传播渠道等,而传统艺术传播渠道基本囿于展览传播渠道。不同的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则需配用不同的艺术传播渠道,而不同的艺术传播渠道又对应于不同的艺术传播媒介。例如,互动装置艺术传播渠道是人与机器面对面的交流,决定了需要通过人体器官媒介(如发射媒介——鼠标事件,接收媒介——人体视觉)进行媒介传播。艺术信息一旦通过网络广播、数字电视、公共空间的传输,便成为大众公共空间传播渠道了。人机媒介传播可以随意进入各种艺术传播渠道,并与各类相对应的特定媒介配合运用,并保持其艺术渠道形态。可见,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与传统的艺术传播渠道有着很大的区别。

(四)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装置艺术媒介传播是一种物质实体,是信息传播所使用的工具,而媒体是一种组织媒介,主要是拥有、使用并经营媒介的机构。

媒体作为一种营业机构应有相应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注意其对社会的教育、影响和舆论导向作用。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传播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体,可以夸张、低沉、隐喻艺术内核,从而引导、感染、撼动受众,它所传播的内容是艺术家对现实的个人思维和理念的表达,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频繁的密集传播,而是陈述任何和自己观察、臆测、修辞的所得,以及作品触发他人的言行、神情、动机、看法、感想、情绪、心态、语气、态度……等反馈信息。

三、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

新媒体装置艺术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其特定内容,成为可供受众欣赏的对象。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多维的艺术语言,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新媒体装置作为艺术的存在理由。新媒体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类别,形成了综合的、复杂的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有一维、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的类型之分:一维的艺术语言以线条、图形为样式,产生静态、独立的艺术特点;二维的艺术语言表现在新媒体界面中,以静态图形或动态图形为主,表现方寸之间的动态美;三维的艺术语言体现在三维虚拟空间或真实的空间造型中,比如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或以雕塑方式呈现的三维立体装置,表现了虚拟或真实的立体视觉感官效应;四维的艺术语言是在三维的艺术语言中加入了声音的维度,使得作品面貌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五维的艺术语言在四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触觉的维度,让人们不仅在视觉与听觉中徜徉,还可以体验那似真似幻的触觉感受。在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中,也有着对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如构成画面的形象的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和构成音乐形象的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两者都受用于新媒体装置的艺术创作。再有构成建筑形象的线条、形体、色彩、光影、质感、装饰和空间组合等艺术语言;构成工艺形象的质材、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电影形象的影视画面及画面的组接蒙太奇等,这些艺术语言对于装置的三维造型和新媒体艺术内容起了非常重要的参照作用。

艺术语言主要分为写实类、夸张类、隐喻类和象征类几种。以表现内容为目的的艺术语言,同时也创建了独立的审美价值。[2]随着新媒体装置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艺术语言也不断地发展、更新、完善自身。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装置创作方法,了解艺术语言的运用规律,是新媒体艺术家进行新媒体装置艺术传达喻义的前提。

新媒体装置艺术中的互动装置作品,其艺术语言不仅仅指涉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艺术效果,还包括人的肢体语言对于作品的介入。受众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声效等都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内容,这种艺术语言将外部的环境与人物纳入了装置的互动之中,形成了传统艺术不具备的交互内容。

对新媒体装置艺术语言特色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欣赏新媒体装置艺术,是我们认识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根本。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一)以时间为节点的艺术语言

在西方当代展览鼻祖威尼斯双年展中,从装置艺术逐渐演变为新媒体装置艺术的时间来看,装置艺术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一个世纪。根据2001-2013年的展览信息分析,新媒体装置作品在21世纪初期开始蓬勃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其发展之势十分迅猛。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基本在该展览两年一次的时间节点上推陈出新。

先后出现了影像装置、互动装置、网络装置、声音装置等。影像装置中有注重图像符号、真实环境呈现、模拟呈现的;互动装置中有注重互动模拟、人机关系、肢体参与的;网络装置中有网络覆盖城市和覆盖不同国家的;声音装置中有关注环境声响和录音结果的。

(二)以传播受众为对象的艺术语言

从传播受众来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传播受众分为个人传播媒介或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需要获得人们的参与、进入、互动,其价值才得以真正的体现。传播对象的多寡取决于作品自身的设定与需要,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受众的行为。

受众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选择性注意:受众一般面对陌生的新媒体装置作品,常常选择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媒介样式如网络、视频等,能支持自己信念、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信息,接受与自己的观念或立场一致的媒体艺术内容,对自己和所属群体有利的媒体艺术语言。排斥和回避不一致、有害或不利的媒体艺术语言。

2.选择性理解: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受众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即艺术语言。

3.选择性记忆:受众会在注意、理解之后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意见或兴趣的媒体艺术语言。

(三)以感官体验为媒介的艺术语言

依据新媒体装置艺术中媒介作用的人的感官类别,可分为听觉媒介、视觉媒介和视听媒介。

听觉媒介包括了声音、音响、音效等艺术语言;视觉媒介包括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的艺术语言;视听媒介则是前两类媒介的整合,以多维的方式传达艺术信息及艺术语言。

(四)以传播方式为根本的艺术语言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根据传播方式,分为冷媒介艺术语言和热媒介艺术语言,主要取决于媒介技术的使用情况。

冷、热媒介的两个著名概念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对于这两个概念在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解释上有特别的意义。新媒体装置艺术中的口语、手稿、漫画、电视、电影、电话等艺术语言媒介属于低清晰度的“冷媒介”艺术语言。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人们需要多种感官的配合加以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完全理解。由于清晰度低,受众则需要联想丰富和多感官参与,同时填补部分缺失的感受效应。模糊的信息调动人们参与和再创造的可能性,给予互动一种新的可能。[3]

与“冷媒介”艺术语言相对的是“热媒介”艺术语言。“热媒介”艺术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大,相对“冷媒介”艺术语言信息清晰明确,受众可以轻易地理解,不需要更多的感官体验和联想活动,信息本源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的接纳过程中十分轻松。新媒体装置艺术中涉及照片、报刊、书籍、广播、无声电影等的艺术语言是“热媒介”艺术语言,因为热媒介信息只作用于一种感官而且直接、不需要太多联想。

不同媒介作用于受众的方式不同,引起受众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因而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艺术语言所用媒介也应该结合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结 语

现实存在的媒介运用手段,也是新媒体装置艺术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媒介的属性,也规定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新媒体装置艺术种类的特征。媒介材料因其在表现视觉感官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最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伴随新媒介材料与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装置艺术领域的普遍使用,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的媒介属性被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尤其应该关注媒介传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其表现的艺术语言。物质与非物质的媒介传播必须向深层次的主题和内涵转化,继而才能在时间节点、传播受众、感官体验、传播方式的艺术语言之间寻找和发掘媒介背后的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倒开水辅助装置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轰趴装置指南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