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川:电商蹚出脱贫新路径
2019-01-10王健崔月宏
文 / 王健 崔月宏
初冬时节,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宜川县,浓浓的寒意已笼罩着广袤的城乡大地。然而,在宜川县残疾人电子商务扶贫基地,却呈现着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扶贫基地负责人付凡平正和员工精心查看着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酥梨等本土特色农产品。看着这一件件的货物,付凡平的心里暖暖的。
“我从2015年参加县上的电商扶贫培训到现在,算是把事情做起来了,现在销路打出去了,我们的苹果等好产品不愁没市场。”今年46岁的付凡平是宜川县云岩镇刘家桌村人,1990年的一场意外火灾让付凡平失去了4位亲人,也让她毁去容貌,失去双手,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15年,付凡平参加了宜川县举办的首期电子商务培训班,让她眼界大开。培训结束后,她开了一家网店销售当地苹果、梨等土特产,随着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付凡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销售额年年攀升,还辐射带动了当地15个村庄600户农户脱贫致富。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她还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为当地残疾人和贫困户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付凡平是宜川县电商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缩影。作为农产品大县,宜川的苹果、花椒、壶口酥梨等农副产品省内外有名,但由于受传统流通形式限制,这些名优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曾备受制约。2015年7月,宜川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电商惠农亲农助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苹果产业是宜川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30万亩
智能选果线,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
据了解,该县从2015年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以来,围绕“农村经济转型、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三大目标,扎实推进组织保障、基础完善、品牌提升、宣传培训、政策扶持五大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旗舰店4个、电商服务站12个、电商点116个(其中贫困村服务点46个),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建成配送中心1个、配送站点12个;开展电商培训22期,孵化1期,累计培训6420人次,孵化电商企业42家,发展网店微店4052家,带动就业8520人; 2018年1-10月全县累计新增网店、微店350家,其中贫困户开网店、微店31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8亿元,同比增长14%。
突出要素强保障,营造电商扶贫大环境。该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宜川县2018年电商扶贫工作安排意见》等政策文件,在物流快递、品牌包装、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电商企业或个体给予补贴,有效激发了其创业热情,为全县电商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点
在宜川县举办的全市电商扶贫培训班
健全体系搭平台,畅通电商扶贫多渠道。一是突出“龙头”引领。充分发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培训平台作用,成功引进惠农科技专业企业参与运营管理,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在各贫困村组织开展了“互联网+场景”营销活动,对贫困户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及推销,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值率。二是推动多网融合。积极与京东、惠农网等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建成“宜川馆”等特色展区,拓宽了农产品线上销售路子。三是延伸物流收寄。调整优化邮运网和投递网,建成县级物流及分拣配送中心,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打通了农产品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快速通道。
多措并举拓销路,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一是积极推行订单销售。组织引导44家企业深入47个贫困村挖掘农村市场,与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大力发展规模化订单农业,努力让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更宽。二是积极推行买断包销。积极引导县内企业和产业大户、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增收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收入。如英旺乡柏塔村61户贫困户流转土地300亩,入股陕果集团,每亩每年保底分红300元。三是积极推行场景营销。通过举办苹果观光采摘节暨果品营销及电商扶贫峰会,扩大了“黄河壶口”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整合资源聚合力,打造电商扶贫新链条。以延安大学对接帮扶为契机,启动实施了“精准扶贫+公益助残+创新创业”校地合作扶贫项目,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宜川果业项目——“果小颜”校园微店志愿者招募暨试吃活动,线上线下销售宜川农特产品5000多单,销售额达30余万元;组建了由44家电商企业组成的扶贫电商联盟,并引导会员企业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精准对接贫困户在网上发布的农副产品销售需求,积极帮助贫困户宣传推介、包装销售。目前,蒙恩公司、宜壶农产品公司已成功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并成为商务部“电商扶贫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