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村的党建文化

2019-01-10

世纪风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华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华西村组织村民集中学习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曾很认真地对笔者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人们今后提到华西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华西有钱,更多的是华西的美丽、华西的正义、华西的文化!”

在背后支撑华西亿万财富的是什么?是“以党建文化为统领,融合中外优秀文化为一体的华西文化”。这是笔者长期深入华西调研,融入村民生活,沐浴华西文化的感悟。以“党建文化为引领,融合中外优秀文化为一体的华西文化”,是华西村魂,也是华西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信仰社会主义者之歌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这是《华西村村歌》,歌词作者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曲作者是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这是他们用永恒的真理,用发自肺腑的激情,表现出来的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吴仁宝把“社会主义”这一词组郑重地写进了《华西村村歌》,华西人抱着“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颂唱。

对于这首歌,有人不以为然。即使算上标点符号,也不过138个字的歌词,仅“社会主义”这一词组就出现了7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重复了4次,艺术性不够,政治性太强。

歌与诗是一对天生和谐的姐妹。歌德说过:“谁要真正理解诗歌,应当去诗国里徜徉,谁要理解诗人,应当前去诗人之邦。”

要真正理解吴仁宝的华西村村歌,就需要了解一下华西的变迁史,了解一下吴仁宝、吴协恩带领华西党员时时刻刻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史。

也有人认为不委婉含蓄不能叫艺术,吴仁宝的村歌太大众化、太大白话、太大实话了。可高尔基恰恰说过:“真正的诗是朴素的。”《华西村村歌》是信仰社会主义者之歌,来自华西人的心灵深处。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吴仁宝在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村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时,时常有一种空泛之感,总觉得没有像抓发展先进生产力那样实实在在,他意识到这是由于缺少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对象。科学技术上把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载体,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就是载体”。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找到载体,找到实实在在的抓手。吴仁宝为此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着。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就像几片乌云,时常在中国上空游荡。吴仁宝决心抵制这股思潮,在党员干部和村民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吴仁宝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进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大讨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革命家、理论家讨论来讨论去、力求全面搞清楚的问题,吴仁宝迫切地想叫我们的农民兄弟讨论清楚,实在太为难他们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华西人讨论来,讨论去,搞不清楚。

吴仁宝琢磨着,能否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一个叫党员、干部和农民一听就懂,一记就牢,一用就灵的标准呢?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土标准”。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共产主义,也是一句话,“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人民不幸福,贫穷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

吴仁宝(1928-2013)

什么叫幸福?吴仁宝提出了三条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这三条,一条也不能缺。

生活富裕,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村民的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做到吃讲营养、穿要漂亮、住有楼房、行有轿车、用要高档。

精神愉快,即四条标准,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精神愉快主要是提高村民思想境界,提高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和谐,精神就愉快。上下齐心也很重要,上下都是为搞社会主义建设,应齐心协力。

身体健康,也是四条标准:病有医疗保障,年老集体保养,孩子精心培养,文体活动形式多样。

吴仁宝以自己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土标准为载体,结合华西实际,结合华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变化,经常对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不空泛地讲道理,而是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变成了简明通俗的语言,农民爱听好记,一听就懂,一记就牢。

社会主义“土标准”结合华西现实,党员、干部和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这样在华西党员、干部和农民心底生了根。

199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考察华西村时,吴仁宝向江泽民汇报说:“我们给社会主义定了个‘土标准’,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江泽民称赞说:“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幸福!”“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祝华西人民发财,华西人民好运!”

邓小平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

吴仁宝提出的“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言简意赅,从价值观的角度论证了共产党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为社会主义流血牺牲,就是因为社会主义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吴仁宝和华西村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启示:在农村建设党建文化,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应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要纵比坚信念,横比增信心,化虚为实,虚功实做,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显著成效。

“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常说:“把改革落到实处,为百姓增添幸福。”“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我们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干部只有责任担当,百姓才能幸福安康!”“农民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我的追求。”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本是中国的成语、格言,可吴协恩为什么要讲“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呢?

请您听听他的解释: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共患难,同富贵?

实践证明,凡是“有福官先享,有难民先当”的,就没有向心力、没有凝聚力,没有权威,难以发展。老百姓穷,当官的再富也富不到哪里去,因为,你那个地方发展的整体水平低,结果往往是官和老百姓一起受穷。从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有福官先享,有难民先当”的官,好像占了老百姓的便宜,最终还是吃了大亏,尤其是一辈子不能流动的村官。

过去,人们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作为党员干部也这样讲,我就觉得不够分量,体现不出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我们华西提倡的是“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既能共患难,又能共富贵,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始终是“一面为民谋利益的旗帜”。要求老百姓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凡是“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的,就有战斗力,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也能得到实惠,较快地富起来,官和他的家庭,也能富在其中,老百姓也不会让官受穷。只要我们有难官先当、有事党员扛、有福民先享,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举不胜举!

自2017年开始,华西实施“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不分本村村民、外来职工,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让所有人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改革出了主动性、责任心、进取心,大家现在考虑集体更多了、考虑工作更多了、考虑未来更多了。把改革落到了实处,就能为百姓增添幸福。

吴协恩说:上帝是不存在的,既然西方人可以信仰虚无缥缈的上帝,我们为什么不能信仰实实在在的共产主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是干不成大事的,就算能做点事,也只是小事。像现在的孩子离艰苦奋斗已经很远了,都是富养起来的,就难免会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如果只加“财”,不加“才”,那样就真的会“富不过三代”。因此,要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他们会办事、能干事、不出事。

党建文化,造福人民,使“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

猜你喜欢

华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