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高温天气淡水水产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2019-01-09王永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9期

王永

摘 要 在炎热的夏季,若是高温天气较多,鱼类会出现相应的应激反应,导致鱼的生存能力下降难以对外界的病害具有的抵抗力,进而致使产量偏低,也会让养殖户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害。基于此,研究高温天气情况下的鱼类养殖管理,同时对鱼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 持续高温天气;淡水水产养殖;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79

通过对养殖业进行研究可知,夏季的养殖措施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夏季淡水水产养殖需要不断地监测和控制水质,让鱼类的生存环境健康和谐,促进鱼群的稳定生长。同时,夏季鱼类的喂养方法也要经过严格的设定,同时把控养殖密度,这样才能够减少鱼病的发生,进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鱼病防治和淡水水产养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1 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喂方式不科学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下,淡水湖鱼类新陈代谢速度加快,鱼食摄入量与其他三季并不完全一致,此时养殖湖内的生态环境系统较之以往更为脆弱,受上下层水温剧烈变化影响,鱼类更容易发生应激反应现象大批死亡。看似微小的细节问题常常会直接导致夏季高温天气下淡水湖养殖失败,诸多不具备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人员往往不能应时调整鱼食投喂方式,调整养殖密度,导致大量鱼类拥入一片投喂设备区域内导致区域溶氧不足,此外,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节省成本向鱼类投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匮乏的鱼食饲料,鱼类自身抗病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可能导致疾病暴发。

1.2 水质调控不到位

水质是鱼类生长的外部条件,若是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把控不到位,只重视养殖数量,那么养殖产量便会下降[1]。池塘养殖过程中,鱼密度较高,鱼群自由活动空间较为狭窄,会对水质产生影响,这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池塘进行清洁,这样才能够让水质得到有效調控,若是把控不科学,鱼病就会随之而来。一般情况下,鱼病暴发时工作人员会使用药物来改善,但是药物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体养殖效率。

1.3 预防机制不健全

在目前的水产养殖中,鱼病的暴发大多都是因为少数鱼,且发病速度较快,工作人员难以对所有鱼进行观察,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鱼病暴发之后才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该解决办法对于大范围的经济损失是不起效用的,同时也会减少本次养殖的经济收益[2]。通过了解可知,诸多工作人员在进行疾病防治时,预防措施不够完善,因此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期,进而降低养殖率。在预防过程中,预防一定要在治疗之前,这样才能够减少鱼病暴发率。

2 水产养殖中鱼病防治技术

2.1 调节水质

夏季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是早晚温差大,淡水鱼在温差较大的外界环境下生长较易产生排泄物,造成上下不等温水体间扩散污染物,迅速降低鱼塘水质环境品质。由此可知,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能够对水质进行严格把控,让水质养分能够满足淡水鱼的生长要求,进而减少水质恶化的概率,保障淡水鱼池塘的生态环境。

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为池塘注入新水,注水的周期一般为7~10 d,在这个周期之内,工作人员要加水或者换水。该项工作中,加水量或换水都是有着一定限制的,整个池塘中的水位要能够维持在1.5~2.0 m,所以在新水注入时,要能够对水位进行调控,新水注入时不能够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冲起。在注水过程中,若是水位过高,那么工作人员就需要使用相应的机械处理,为池塘中注入大量的氧气。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向池塘中投入生石灰,进而保障水质正常。若是池塘中出现营养富集的情况,那么就要投放硫酸铜,减少相应微生物的生长[3]。

2.2 合理喂养

淡水鱼养殖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进而维持养殖生产率。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喂养,对淡水鱼的喂养方法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加强淡水鱼的抵抗能力,减少鱼病情况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投食密度应该在1.0~1.2 kg·hm-2,这种密度的投食能够减少鱼群的聚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鱼塘的含氧量,让淡水鱼能够做出良好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鱼食的投喂也需要根据水位和温度来进行合理的调整,若是水位较高,那么投食的时间应当在20~30 min,若是温度较高,需要将鱼食的投量减少到原有的70%~80%。鱼食的投放也有着时间和地点的要求,要保障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位置,进而让淡水鱼能够有着足够的营养成分可摄取。在鱼食投放过程中,需要放入相应药物来减少细菌的侵害。

2.3 调节养殖密度

淡水鱼的密度是保障养殖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是养殖密度较小,那么鱼的体型会较大,这样会对池塘的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能够对淡水鱼的密度进行准确把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若是在炎热的夏季,要能够准确监测,进而应用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密度问题的发生。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池塘的自身条件来对鱼种的投放,将每667 m2鱼种的密度控制在800~1 000 kg。在温度较高时,应使用拉网的方法对鱼进行捕捞,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鱼群的健康,进而维持底部的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拉网捕鱼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要对网进行网孔的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捕大放小,进而高效把控鱼群密度。

2.4 及时预防

淡水水产养殖中,鱼病的类型很多,每一种都有可能会发生,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防治。一般情况下,鱼病防治方法是对水质进行有效消毒、改善水质的本体。对整个鱼塘投放生石灰或者漂白粉,能够起到有效的消毒作用。在投入了相应的漂白粉或生石灰之后,还需要放入相应的微生态制剂对水质进行进一步的改善。若是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淡水鱼盲肠炎的发病率会较高,工作人员可以将大蒜和食盐与面粉糊混合后加入鱼饲料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鱼还会得其他的病症。以赤皮病为例,该病症的治疗方法是在鱼饲料中加入相应的抗菌性药物,也可以应用其他的药物进行。若是投入药物,则需喂养两三天;若是投放植物,则需喂养三四天。工作人员在投放药物时,不能为节省资源而减少药物量,否则易致使细菌体内存在一定的抗体,进而降低药物的作用。在喂养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够让淡水鱼对药物排异,要能够和食物充分混合。

2.5 规避灾难性事故发生

在长期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中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概率会较高,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应在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对每一天采集到的信息参数记录在案。除此之外,鱼群的生长情况与外部环境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一般情况下,灾难的防控需要应用药物,若是药物配比不科学,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情况发生。在预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同时需要注意水质和疾病感染等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鱼塘进行严格的技术把控,来了解养殖的实际状况,在喂养过程中,要能够精准地计算药物量,让药物量合理科学,减少药害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与捕捞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减少使用拉网工作,若是不得已应用了该方法,那么就要投入相应的漂白粉,在鱼塘中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感染,进而减少暴发性事故的发生。若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相应的病死鱼,工作人员要及时将该鱼尸体进行焚烧或者深埋。

2.6 定期消毒检疫

鱼群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进行消毒工作,這样能够加强鱼群本身抵抗力。鱼塘整体的消毒,鱼塘出现病原体的概率将会有效得到控制,若是在相应的饲料中泼洒药物,也能够达到相的消毒标准。一般情况下,简易药物是氧化剂和甲醛液,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该药物,同时把控量也把控时间,这样能够大大减少水中与鱼体内有寄生虫的存在,同时也能够降低寄生虫数量。若是温度较高,工作人员对简易的效果要进行实际勘测,这样才能够减少一定暴发的概率,除此之外,对鱼群进行定量抽检也是至关重要的,检查的主要内容为病原体,据此制定相应的消毒措施[4]。

2.7 加强鱼类抵抗力

一般情况下,冬季发生鱼病的概率最低,这种情况病原体和病毒难以正常繁殖,所以要想高效提高鱼类的抵抗力,投放鱼苗时间应当进行一定的安排和设计,鱼苗投放之后,工作人员将对饲料科学配比,让其能够达到鱼群正常生活的基本要求。

2.8 病害治疗措施

在鱼病预防工作之际,工作人员还应当对已经暴发的鱼病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应当使用质量较好的药物,如鱼虫杀星等。若是想要减少细菌病毒的侵害,可以选择应用生石灰,这样减少病原体的效率也较高。

3 结语

高温环境增加了鱼群养殖的难度,所以工作人员要能够应用科学的办法来提高鱼群生存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是要改善水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还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喂养,来加强鱼群的抵抗力。若是鱼病暴发,工作人员需要应用一定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是把预防放在主体,这样也能够减少发生概率,也能够降低治疗所消耗的资金。总之,夏季鱼群养殖,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接下来鱼群养殖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曾令兵.夏季持续高温水产养殖管理要点[J].新农业,2011(16):51-52.

[2]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 刘影爽,史增奎,杨爱娟,等.成鱼精养池塘套养黄颡鱼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2015(10):52,76.

[4] 毕冬花.持续高温天气淡水水产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16(14):7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