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

2019-01-09陈德超李中斌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陈德超,李中斌

(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学术道德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从事科研活动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对学术行为和学术道德问题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尽管在对学术行为不端和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给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但是此类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越发的严峻。2007年东北某高校研究生毕业答辩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抄袭现象十分严重,2013年北京大学博士生于某的一篇 《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论文存在大量的抄袭。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硕博群体,乃至整个学术界抄袭现象也普遍存在,其中不乏一些在学术上威望较高的学者,这给整个学术界刮起了一场学术风暴的长久战。学术风气腐败,学术氛围紧张,已经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起步阶段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学术道德倾向性问卷,以国内三所高校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和素养,从研究生学术起步阶段改善整个学术界不良的学术风气,加强学风建设,优化学术氛围。

一、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伪造实验数据、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现象、充当论文写作“枪手”、伪造参考文献以及论文署名添加他人等。针对此类问题,学者张英丽(2014)认为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学者学术道德失范、学术素养的最重要因素[1]。马格兰(2009)分析了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教育根源[2];刘文宇、刘建佳(2014)从学术自觉、学术自由、学术自律、学术自省四个维度谈到了学术忠诚[3];孙颖、安俐静(2015)从学术底线、学术正义和学术自觉三方面对博士生学术道德进行研究[4];朱月晨(2006)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5]。在学术道德改进方面,吕伟(2011)从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侧面探究了加强培训的重要性[6];顾越桦(2013)从学术道德的系统教育、示范教育、加强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以及学术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等方面,提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管理机制[7];陈翠荣(2015)对美国研究生学术不端监管理念进行探析,对我国学术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8];邓丽芳,龙杨杨,傅星雅(2017)通过时针分析得出,研究生的学术风险受到性别、专业、学校类型差异的影响,与导师指导呈正相关关系[9]。郭跃,濮燕屏(2017)指出研究生群体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应当制定专门法或统一的软法规范加以制止[10]。陈原平教授最早就提出了要建立学术规范制度,然而学术不良风气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反而这种氛围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了解当前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以及提出针对的改进措施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学术道德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学术道德倾向是指人们对学术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观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或评价的态度偏向。《学术道德倾向性问卷》的编制建立在对三所大学不同专业研究生预试的基础上,由相关老师对其结构和题目进行了修改和审核。本文在设计《学术道德倾向性问卷》时,采用Likert 5级计分,问卷包括两个案例,一是关于东北某高校研究生袁某毕业答辩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存在抄袭现象;二是关于北京大学博士生于某的一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存在大量的抄袭现象。问卷共11道题目,在1、2、7、8题中被调查者所持态度分别以(1)代表非常赞同,(5)代表极不赞同,按照这样的方式程度依次递减。3、4、9、10题中被调查者所持的态度分别以(1)代表感觉很冤,(5)代表咎由自取,以这种程度依次递进。在6、11两题中主要考察被调查者对责任归属的认知,分别表示为(1)学校、(2)研究生本人、(3)研究生导师、(4)媒体、(5)社会(该题限选3项),第5小题则是对撤销博士学位的看法(1)非常错误,(5)完全正确,依次递进。两个案例针对类似情况提出相似问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学术道德的认知情况,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对问题回答的严谨性和一致性程度。利用EXCEL、SPPS15.0等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等,研究数据的基本特征,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二)调查对象

鉴于数据的可获性和可靠性,以及样本的配合程度,本文联合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三所高校教师,对三所高校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学术型、专业型以及MBA研究生,问卷于课堂当场发放,由学生填写,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回收问卷。最终发放539份问卷,回收539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100%,接着样本数据展开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情况调查

表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Tab.1 Descriptiv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数为539,其中安徽财经大学241人,安徽工业大学170,山东财经大学128人;从性别上来看,男生161人,女生298人,其中80份问卷在填性别一栏填写缺失;从年龄上来看,21-25岁年龄阶段有377人,占总人数的69.9%,20岁及以下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小;从学术类型上来看,学术型研究生有217人,占总人数的40.2%,专硕型研究生有175人,占总人数的32.5%,MBA或MTA人数为119,占总人数的22.1%,有28份问卷在学术类型一栏填写缺失。可见,此次调查问卷涉及样本量较大,数据可靠性强。

(二)学术道德问题的态度分析

从图1中针对博士生于某的行为值得同情(简称A2),有382人不赞同这一观点,其中有64人极不赞同,仅有77人表示赞同;认为硕士生袁某的行为值得同情(简称B2)的态度,有38人赞同这个观点,有459人不赞同这一观点,其中极不赞同的有140人。从折线图可以清楚的看出,A2和B2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问卷调查表,本文发现,被调查者对抄袭现象不明显的于某比对抄袭现象明显的袁某同情心要强;其次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对博士生和硕士生抄袭的态度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数据对比表明研究生对学术造假现象是不认同的,正因如此,加强研究生阶段学术道德培养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图1 博士生和硕士生抄袭情况所持态度的对比图Fig.1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s doctorate and master degree students'plagiarism

(三)硕士类型、性别及工作年限对学术道德倾向性的影响分析

表2 硕士类别对学术道德倾向的方差分析Tab.2 Analysisof varianceof academic moral tendency in thecategory of master描述

表2数据显示,学术型研究生对此类问题看法的均值为3.25,极小值为1,极大值为5;专硕型研究生对此类问题看法的均值为3.06,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5,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组间平方和是4.870,组内平方和是402.680,其中组间平方和的F值为6.313,相应的概率为0.01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本文认为不同硕士类别的研究生对A5的看法有显著影响,且学术型研究生对此类道德问题的看法更加严谨。

表3 性别对学术道德倾向性的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gender on academic moral tendency描述

表3数据显示,男性对A4态度的均值为3.66,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分别为3.81和3.52,女性对A4态度的均值为3.73,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分别为3.83和3.64。显然,男性在此类道德倾向性问题的态度相较于女性而言较为宽松。从ANOVA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组间的平方和为7.846,组内的平方和是339.945,其中组间平方和的F值为5.274,相应的概率为0.005,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以判断出性别对A4中态度的选择显著性的影响,且女性的态度较为严谨。

表4 工作年限对道德倾向性的回归分析Tab.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life of the moral tendency

表4数据显示,回归部分的F值为11.431,相应的P值为0.001,小于显著水平0.05,可以判断出工作年限对A1中态度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系数一栏中,常量和曾工作年限的系数分别为3.082和0.029,在回归模型中的常量和曾工作年限的T值分别为52.911和3.381,相应的概率值0.000和0.001,说明影响非常明显。

(四)学术不端行为责任归属分析

表5数据显示,研究生对于学术行为不端的责任归属认知一问中,有150人认为学校应该承担责任,占相应总比例的13%;有61人认为媒体应该承担责任,占相应总比例的5%;而503人认为研究生本人应该承担责任,占相应总比例的43%,仅33人认为研究生不应该承担责任;认为研究生导师应该承担责任的有312人,占总比例的26%;认为社会该承担责任的有152人,占总比例的13%。可见,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研究生本人在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占主要责任,较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中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从三所学校的数据对比来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认为导师应该承担责任,安徽财经大学有49.8%的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承担责任,安徽工业大学有63.9%的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承担责任,山东财经大学有52.8%的学生认为导师有责任,由此可见地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表5 案列一道德倾向性认知数据统计表Tab.5 A statistical table of moral tendentious cognitive data

(五)小结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性别、硕士类别以及工作年限都对学术道德倾向有一定的影响,所在院校也对学术行为不端的归属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有地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资源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在学术初期阶段对学术道德问题的看法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当前学术风气不认可,受到当前不良学术氛围的影响较小,对学术道德的认知较浅,但是对周围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失真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看法,认为当前学术道德问题是自身、导师、学校、媒体、社会的问题,当然自身道德修养和导师引导占据相当大部分,而当前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正在潜移默化的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因此,加强研究生阶段的学术道德学习和培养刻不容缓,不仅仅从研究生自身道德抓起,也要从学术界、学术共同体和整个社会中着手,共同努力,从研究生阶段来改善当前学术不良风气。

四、研究生学术道德构建的几点建议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其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何解决学术失范问题,学术界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探析校外实践教育和职业培养的模式以及高校“双师型”辅导员专业标准和培养模式等都可以作为改进学术道德的一种借鉴方式[10-11]。下图是近年来部分学者就学术失真、学术道德失范给出的一些解决方案,然而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学术道德失真现状并没有得到遏制,学术抄袭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无独有偶,研究生在刚迈入学术门槛的初级阶段,对学术道德的认知尚不明确,很难界定何为学术失范,因此本文认为从研究生初级阶段入手探讨学术道德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图2 学术道德问题的解决措施Fig.2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cademic morality

(一)增设学术水平考量指标,规范入学动机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教育部门不断进行改革,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加,致使研究生入学门槛逐年降低,因此部分大学生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由于入学的动机各有不同,不可排除存在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并非真正的想从事科学研究,这就导致学术水平层次不齐,学术质量低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学术问题。此外,依据前文分析可知,学术道德倾向与工作年限之间影响关系明显,因此本文认为可在研究生入学阶段强调学术道德问题。

1.重视研究生入学学术水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张,研究生入学门槛降低,研究生数量日益剧增,这就使得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首先,高校应该在本科阶段就鼓励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其学术能力水平;其次,在本科生报考研究生院校期间,高校公开进行学术征文作为研究生入学的考量指标,当然此类征文只限定报考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学术水平考察;最后,高校在本科阶段以及研究生刚入学阶段加强对其学术道德认知的教育,开展学术道德讲座,从学术萌芽阶段规范其学术认知。

2.规范入学动机

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一方面是想进行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加强自身学术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两者之间没有先后对错之分,当然也不排除那些只是为了一纸文凭不是真心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然而大部分学生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比较模糊的,对自我认知不清,对人生方向不明朗,存在的一位跟风主义,这就要求研究生招生阶段,对学生进行初级教育和人生规划,让研究生在未被正式录取前明白入学动机,规范其学术道德认知。

(二)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认知的教育

高校是研究生对学术认识的起点,根据调查了解研究生当前阶段对学术道德的认知尚不明确,对当前学术氛围存在不满情绪 ,对学术抄袭、学术失真、学术伪造现状不认可,这就表明在此阶段开展学术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可行意义。

1.开设学术道德教育课程

学术道德问题被广泛关注,然而学者们提出的大量的建议未被真正的用于实践,也难以用于实践。但本文认为开设学术道德教育课程不仅实施难度不大,而且其影响深远,一方面能够改善当前学术失真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研究生认识到学术失范的利弊以及如何规避学术失真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提高学术界的学风声誉和学术氛围。

2.加强高校对学术道德的宣传

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学术道德活动,邀请部分学者或本校优秀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论文讲座等。也可开展学术征文月,利用高校网站、图书馆、展报等平台加强对学术、学风、学德宣传,定期开展学术座谈会,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普及学术知识,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认识。

3.强化导师的监督服务意识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习阶段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引路人,目前存在很多导师对学生的监督服务意识的认识不明,缺乏监督精神和服务意识。导师本身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研究生导师在从加强自我学术规范的同时,需要对学生更严格的要求,对学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学术能力的培养要尽心尽力,在审查学生论文时更要严格把关、认真指导,增强研究生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

(三)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认知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出现学术道德问题自身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本文认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无论是社会的氛围、学校的学习环境、导师的培养如何,影响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其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是研究生本人的自我修养。研究生如何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认知,本文认为:一是要研究生本人需在导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研读、学习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在科研调查实践中不断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的认知,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水平和学术能力;二是研究生在加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好各种网络资源,加强自我创新意识,对待学术问题要有敬畏之心,认真严谨的对待学术课题,强化自身道德修养。

(四)加强学术道德监督

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学术道德师范问题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道德监督体系不健全,当前有关学术监督主要是依据学术不端监测系统,并且缺少惩罚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的成本,进而致使学术失范问题屡见不鲜。学术道德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个人要严于律己,社会也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因此要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学术界自身也要做好学术道德的监督。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善社会学术氛围,强化社会正面引导作用;二严格规范学术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原则;三是加强学术道德监督,形成学术界独有的学术道德监督体系,并对触犯学术道德问题的学者给予严厉的惩罚;四是导师严格监督,在学术指导上严禁学术抄袭事件发生;五是个人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我研究课题,增加创新元素,从根源上杜绝学术不端、学术抄袭等现象。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