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研究

2019-01-09聂志萍李青青

关键词:回归系数规模要素

聂志萍,李青青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1];自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相关法律、税收、会计及监督4大支柱的逐步完善,融资租赁业经历了一轮持续高速的增长。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上市公司则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杰出代表,依据中小板上市公司(除金融类之外)的融资租赁情况(企业期末应付融资租赁款与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比值的平均值低于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规模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有关融资租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如郭鹰等[2-3]从宏观方面分析了融资租赁的影响因素,认为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是推动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YAN等[4-5]的研究表明,融资租赁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受到明显融资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融资租赁。来明敏等[6]认为企业融资租赁使用情况与企业名义所得税率、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规模显著相关。

但上述研究主要聚焦于融资租赁的节税效应和替代性融资效应,却较少关注融资租赁作为企业债务融资的一种形式,必然会存在企业债务融资共同拥有的问题,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冲突问题的重要手段[7]。内部控制的产生,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公司治理体系。因此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质量可能会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和我国国情,笔者选择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及其影响作用机制。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外部债务融资必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企业利用融资租赁进行替代性融资时,融资租赁企业(主要包括金融系融资租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企业)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存在,都会对企业透明可靠的会计信息及良好的治理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8]。而内部控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规范公司治理体系。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可能会影响融资租赁企业与承租企业之间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质量可能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融资租赁能力。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信息与沟通”机制,有效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改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9-10],有效降低投资者信息获取成本,减少信息风险以及债务履约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降低债权人的风险感知度[11],增进彼此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信号机制和传递方式,不仅向融资租赁企业释放出承租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信号,还显示了承租企业的经理人和控股股东在“激励和监督”机制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高效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制衡体制,提高集体决策能力,激励和监督经理人努力工作,抑制经理人的非效率投资行为[12-13],防止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或资金占用等“掏空”行为,推行更加有效的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企业绩效[14]。

总之,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满足融资租赁企业对承租企业透明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使得融资租赁企业了解承租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机会,从而增进融资租赁企业对承租企业经营能力的信心与信任,有效减少债务代理问题,继而增加对承租企业融资租赁资金的供给。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的融资租赁规模正相关。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信息与沟通”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产生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假设和相关的文献,笔者构建了两个回归模型,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FLSi,t=α0+α1ICi,t+α2TCi,t+α3Banki,t+

α4Roai,t+α5RCLi,t+α6MBi,t+α7SILi,t+

α8Sizei,t+α9TAi,t+α10NRi,t+α11MIi,t+

Year+Industry+ε

(1)

FLSi,t=α0+α1ICE(1~5)i,t+α2TCi,t+α3Banki,t+

α4Roai,t+α5RCLi,t+α6MBi,t+α7SILi,t+

α8Sizei,t+α9TAi,t+α10NRi,t+α11MIi,t+

Year+Industry+ε

(2)

2.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融资租赁规模(FLS)。齐芬霞等[15]直接用期末应付融资租赁款的绝对数值(期末长期应付款项下“应付融资租赁款”与期末划入一年内到期的“应付融资租赁款”之和)来衡量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但是用绝对数值衡量融资租赁规模,不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上固定资产的融资租赁仍是主流现象,因此笔者用企业期末应付融资租赁款与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值(相对数)来衡量企业融资租赁规模,则更具科学性。

(2)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IC)。借鉴郑军等的做法,用DIB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此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由“信息与沟通”机制和“激励与监督”机制构成。其中,“信息与沟通”机制包括“信息与沟通”要素(ICE1),“激励与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环境(ICE2)、风险评估(ICE3)、控制活动(ICE4)及内部监督(ICE5)4个要素。因此笔者利用DIB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披露指数(ICE1~ICE5),进一步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3)控制变量。笔者借鉴LIN等的研究,加入商业信用融资(TC)、银行借款(Bank)、总资产净利率(Roa)、利润变动率(RCL)、市账比(MB)、销售增长率(SIL)、企业规模(Size)、有形资产比率(TA)、名义所得税税率(NR)、地区市场化程度(MI)等控制变量。此外,笔者还设置年份虚拟变量(Year)和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2.3 样本选取

笔者选取2012—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有关数据为样本,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筛选:①剔除内部控制指数缺失的样本;②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③剔除营业收入小于0、资产负债率大于等于1等异常情况;④剔除金融类公司。最终确定有效观测值为3 411个。样本公司的一般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融资租赁的相关研究数据主要源自企业年报,并依次根据以下方式手工筛选获得:①固定资产项目下披露采取融资租赁方式;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下存在“应付融资租赁款”;③长期应付款项目下“应付融资租赁款”;④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等于每年企业年报附注中披露的固定资产期末账面原值。内部控制指数以及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披露指数均来源于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市场化指数源于王小鲁等撰写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16]。为了消除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笔者对回归模型中的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99%的缩尾处理。

表1 变量定义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融资租赁规模(FLS)的均值为0.006 7,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规模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FLS的标准差为0.028 1,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内部控制质量(IC)的均值为6.491 4,标准差为0.107 7,说明制造业企业普遍建立了一套较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信息与沟通(ICE1)的均值为2.410 7,标准差为1.062 9;内部环境(ICE2)的均值为8.401 8,标准差为3.974 4;风险评估(ICE3)的均值为5.392 7,标准差为2.098 2;控制活动(ICE4)的均值为8.636 3,标准差为3.081 7;内部监督(ICE5)的均值为9.876 0,标准差为4.081 9。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五要素离散程度较大。

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3.2.1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

笔者利用样本观测值对假设1分别进行了多元混合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在多元混合回归模式中,内部控制质量(IC)的回归系数为0.079 0,且在1%水平下显著;在固定效应模式中,内部控制质量(IC)的回归系数为0.056 1,且在1%水平下显著。由此可见,两种回归模式均显示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了验证。也就是说,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向融资租赁企业显示了企业透明可靠的会计信息及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大大减少了融资租赁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心与信任,继而提高了企业融资租赁规模。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

注:***、**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3.2.2 内部控制五要素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

内部控制五要素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构成。①以组织机构设置和企业文化为主的内部环境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②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是企业有效应对企业经营风险,规避财务困境的必要手段;③信息与沟通是解决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方式;④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保证。由此可见,“信息与沟通”要素构成了“信息与沟通”机制,主要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内部监督4个要素构成了“激励与监督”机制,主要解决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和代理成本问题。因此笔者在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披露指数,进一步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企业融资租赁影响的作用机制,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注:***、**和*分别表示 1% 、5% 和 10%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的数值为回归系数对应的t值

由表4可知,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只有“信息与沟通”要素(ICE1)的回归系数为0.001 3,且在1%水平下显著,而其他4个要素(ICE2~ICE5)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信息与沟通”机制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激励与监督”机制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并无显著影响,假设2未得到全部验证,但这一结论却支持了融资租赁的代理成本理论。传统的融资租赁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融资租赁企业拥有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使承租企业发生违约,出租企业可收回租赁标的物,损失较小;而对于银行借款来说,借款者即使提供资产作担保,在债务违约时,贷款者收回资金也比较困难,并且成本较高。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决定具体融资租赁资金供给额度时,往往会更加关注承租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以及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由此降低自身的信息获取成本,改善自身与承租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增进彼此的信任度;而相对较少关注由“激励与监督”机制提供保障的公司内部治理体系,将债务代理成本放在了次要位置。

4 稳健性检验

4.1 融资租赁规模(FLS)的替代变量

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债务融资(主要指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融资)时,往往会用债务融资额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笔者借鉴该方法,用企业期末应付融资租赁款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来重新衡量企业的融资租赁规模,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具体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内部控制质量(IC)在两种回归模式下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信息与沟通”要素(ICE1)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而其他4个要素(ICE2~ICE5)的回归系数仍不显著。回归结果依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正相关,并且主要通过“信息与沟通”机制起作用。

4.2 滞后自变量方式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消除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笔者将企业层面的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均滞后一期,然后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依然显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显著正相关。

表5 融资租赁水平的替代变量

注:***、**和*分别表示 1% 、5% 和 10%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的数值为回归系数对应的t值

“信息与沟通”要素(ICE1)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而“激励与监督”机制下,除了“内部环境”要素(ICE2)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其他3个要素(ICE3~ICE5)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总体来说,回归结果与上文基本一致。

5 结论

2011年以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针对以上基本国情,笔者利用2012—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的影响及其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融资租赁规模正相关,且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信息与沟通”机制对企业融资租赁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与沟通”机制的水平,不断优化反舞弊机制、内外部沟通机制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着力搭建的融资租赁业务交流平台,提高企业融资租赁能力。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规模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规模之殇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也谈做人的要素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