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地区废弃金矿采空区改造含水层方法探讨
——以文登市大时家废弃银金矿为例

2019-01-09吕宝平刘海平王经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1期
关键词:采空区施工

吕宝平,刘海平,王经

(1.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 济南 250014;2.烟台市国土资源局,山东 烟台 264003)

0 引言

胶东地区金矿资源位列全国之首,矿山开采历史悠久。据记载,自春秋时期即有开采活动,其后历代不断,目前年产量已高达100t以上[1]。由于20世纪70—90年代矿山管理粗放,开采混乱,产生了大量稳定性差的采空区,留下严重的地面塌陷隐患[2]。

近年来,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级各部门对采空区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在治理过程中,一般习惯于把采空区作为灾害体,采取注浆充填以确保治理效果。这一思路虽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与将采空区作为空间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等先进理念相比,则存在较大差距。胶东地区水资源贫乏,废弃金矿采空区是非常好的地下水蓄水空间,且矿脉与断裂关系密切,在水文地质上具有很好的导水或蓄水意义。如何在保证地面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采空区改造,变废为宝,实现采空区蓄水功能是深入思考的治理方向[3-7]。现以文登市大时家废弃银金矿采空塌陷隐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采空区改造含水层方法的可行性。

1 废弃采空区形成历史

文登市大时家银金矿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规模的民采。1991年,矿区开始由大侯家镇镇办企业开采,后期出现乱采、盗采现象,1999年停采后盗采情况仍时有发生,开采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与图纸资料。据调查,镇办企业时期开采规模最大,采用竖井开采,通过巷道挖掘进入矿体,矿体内采用崩落法,沿矿体上山方向开采至设计预留矿体底面标高。竖井设计在矿体下盘,井口距矿体露头走向垂直距离约5m。竖井深度80m,共2个中段开采矿石。所有采空区均未进行充填,开采顶板也未进行防护。

2 地质环境背景

2.1 地形地貌

治理区属低缓丘陵区,海拔高程30.00~37.00m,相对高差7.00m,地形比较平缓,坡度一般5°~10°。

2.2 地质条件

地层较简单,仅局部分布新生代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小于1m。侵入岩为元古代文登混合花岗岩。矿体长223m,厚度1.64m,延深100m,走向300°,倾向NE,倾角65°~70°,金平均品位4.05×10-6,银品位30.2×10-6,呈透镜体状。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金矿床。

2.3 水文地质条件

治理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构造裂隙水。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采空区处于完全充水状态,稳定水位埋深为3.10~6.30m,稳定水位标高30.28~30.46m。

2.4 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素填土厚度约1.5m。γ平均值为18.5kN/m3,根据工程经验取值C=2kPa,Φ=30°(下同)。

第二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厚度3~5m,RQD<25,天然重度平均值20.4kN/m3。Ra平均值4.0MPa,标准值3.8MPa。C=20kPa,Φ=35°,fak=400kPa。

第三层中风化混合花岗岩厚度5~10m,RQD=30.9~60.8,天然重度平均值23.3kN/m3。Ra平均值52.2MPa,标准值50.1MPa。C=200kPa,Φ=40°,fak=5000kPa。

第四层微风化混合花岗岩RQD=78.2~93.1,属坚硬岩,岩石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完整(采空区顶板1~2m范围内为破碎—较破碎),天然重度平均值24.8kN/m3。Ra平均值98.2MPa,标准值92.1MPa。C=400kPa,Φ=45°,fak=9200kPa。

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

3.1 地面形变特征

2010年扩建、改造16县道时曾发生塌陷,但未留下资料,其位置、范围、塌陷深度等不详。2013年进行治理设计时现场观测,16县道路面与附近民房没有明显的开裂现象,未发现较明显的塌陷坑(带)。扩建、改造县道时,残留的民采井(硐)绝大多数被回填。在矿区开采范围的西部、16县道南侧,民采井(硐)分布比较密集,其位置、井(硐)直径与深度等不详。仅有的2个残留民采井见表1。

表1 废采井(硐)调查、观测统计

1号采井被回填,后期被当地村民保护,用作农田灌溉。2号采井被回填处理至井口,目前沉降深度约6m。

3.2 采空区探测

选择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天然电场选频法和电阻率测深法进行采空区探测[8-10]。共完成瞬变电磁测线10条,物理点115个,其中探测物理点110个,检查点5个;完成高密度测线8条,物理点480个;完成天然电场选频测线6条,物理点116个。依据地质调查资料和矿产资料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天然电场选频法和电阻率测深法所获得的电性资料经过反复对比,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四种方法所反映的异常平面位置基本一致(图1)。

1—瞬变电磁法测点;2—瞬变电磁法质量检测点;3—设计钻孔位置;4—高密度电法测线;5—推断采空区投影图1 大时家治理区物探成果推断平面示意图

共布置4个钻孔对工程物探工作进行了验证。验证情况详见表2。

表2 采空区验证情况

3.3 采空区分布特征

结合地面调查、物探、钻探验证等工作,可以看出,治理区的地下采空区主要为侯家镇镇办企业采矿形成的采空区,规模较小,形态特征比较规则。采空区分布于I-1号矿脉以北约5~35m范围,东西长约170m。

采空区垂直投影的平面范围界线根据调查资料、物探解译资料与验证资料综合分析适当外推,圈定采空区垂直投影总面积约4341m2,采空区容积约19793m3,见图2。

1—验证孔及编号;2—中段采空区推测范围;3—二中段采空区推测范围;4—巷道和水仓范围;5—耕地;6—草地;7—林地;8—果园;9—坟地;10—金矿脉及编号图2 大时家治理区采空区分布垂直投影范围示意图

1—注砂孔及编号;2—耕地;3—草地;4—林地;5—果园;6—坟地;7—金矿脉及编号图3 注砂孔平面布置示意图

4 改造工程方案

4.1 总体思路

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和改造原则,在广泛搜集有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大时家金矿采空区的规模、形态特征,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论证,采空区改造采用充填级配较好的中粗砂方案。该治理方案尚无先例,更没有规范、手册遵循,设计、施工、质量检验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难度大,完全是在理论指导下,参照已有的相关经验进行突破。施工过程中要求进行准确、详细的施工记录,为以后的工程积累宝贵经验。

4.1.1 注砂孔设计

根据充填材料的特点和采空区的形态特征,每中段采空区的上部各布设一排注砂孔、沿巷道轴线布设一排注砂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相关经验,设计孔距7~8m,共布设注砂孔40孔,孔径200mm,孔深17~75m,其中C2,C3,C21,C22孔位于16县道路面上,如后期施工无法进行,可进行调整,注砂孔平面布置见图3。

4.1.2 注砂孔施工流程

钻孔定位→平整场地→设备就位→校正垂直度→测量孔口标高→校正钻具直径→钻进→丈量孔深→量测孔斜→扫孔→压水冲洗→安放注砂管→固定注砂管。

4.1.3 注砂孔施工工艺

采用潜孔锤钻冲击钻进至设计孔深3m处,改用同一孔径的回转钻进工艺,防止采空区冲击掉块。

若施工单位采用潜孔锤冲击钻进工艺,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确保采空区顶板不发生大的塌落,可采用潜孔锤出冲击孔到底。

4.1.4 注砂管安装

根据各注砂孔揭露采空区顶板埋深,注砂管下端安放在采空区顶板处;上端露出地面的高度以施工方便为准,并采用托架焊接或螺栓固定;孔、管之间的环状间隙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密封。

4.1.5 充填材料要求

充填材料采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最大粒径≤20mm,杂质含量≤3%,粘性土团块应剔除。

4.1.6 注砂工艺流程与方法

(1)注砂工艺流程

空压机就位→安装通风管(通风管末端安放在采空区顶板处)→料斗就位→送压、注砂→停机、量测→拔出通风管→安装砂泵→充填→封堵孔口。

(2)注砂方法

设计注砂方法选用干注法+水注法。主要是考虑采空区注砂将排出大量的空区内积水,若采用湿法注砂,排出的水量更多,施工现场将发生水患,既会影响施工,又将增加工程造价。如采用干注法,不能保证注砂管下端端口以上空区完全被充填。故选用干注法+水注法相结合的注砂方法。首先采用干注法充填采空区,将空压机产生的高压气流释放至采空区底板处,通过反力使水产生剧烈涌动,通过注砂管注入的砂料呈悬浮状态向四周扩散、沉淀,在采空区底板处形成堆积,由于采空区底板倾角较大,砂料堆积到一定程度,将形成水下滑坡,逐步向下方空区充填。当充填物标高稳定后,改用水注法充填,弥补干注法充填不到的部位。根据分析,采用干注法与水注法相结合的注砂方法比较科学、经济、合理,应可以达到充填目的。

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成孔后采用干法用通风管往孔内鼓风扰动孔内地下水,然后用料斗往孔内注砂,砂全部卡在管道中,难以下到地下空区,反复试验三个钻孔效果均不佳。后采用湿法工艺,水泵就位后,用水管从竖井中抽水通到要注砂的井口,同时人工往料斗内注砂,砂同水一起注入井中,抽水使巷道内的水进行内循环,把砂带到未充满的区域,从而使采空区逐渐得以充满。

4.1.7 封孔

停止采空区注砂后,拔出注砂管,继续向注砂孔内注砂至地表,采用振动棒将孔内砂料振捣密实后,采用水泥砂浆封堵注砂孔。

4.2 废弃采井治理

考虑采空区充填施工需要排压孔,2个采井先用作排压孔,待采空区充填稳定后,采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对2个采井回填治理,用振动棒将回填深度内的砂料振捣密实。考虑2个采井较深,先期充填的不规范,治理后还有继续塌陷的可能,井口暂不封堵,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保护,根据塌陷情况,随时回填处理。待塌陷完全稳定后,再用毛石混凝土封堵井口(图4)。

图4 采井封堵治理剖面示意图

4.3 水井设计

应当地政府要求,为当地施工水井一眼。根据分析论证,井位设计在巷道垂直投影范围内。设计井深75m,井径425mm。

5 改造效果

5.1 地面稳定性效果

充填工作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钻探取心验证工作共钻孔2眼,总进尺78.6m。钻孔布设充分考虑到两充填孔衔接处充填效果,钻探过程未发生掉钻现象,岩心采取率91.4%(取心区域平均值),RQD指标80%(取心区域平均值),填充物高度2.6m和2.8m,岩层与充填物衔接处较好,充填率可达75%以上,说明治理采空区采取中粗砂处理的方法工艺可行,空洞基本被填充物充填,充填治理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项目实施后地面稳定得到保证,消除了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2 含水层改造效果

采空区充填后形成含水介质为中粗砂的含水层,围岩具有隔水作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部分沿基岩构造裂隙发育方向,汇集到中粗砂中,其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经估算,采空区蓄置的含水层,调节资源量约为1.3万m3,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成为花岗岩基岩裂隙水贫水区中的富水地段。

2014—2017年,胶东地区持续干旱,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0%以上,治理区周边多处水井干涸。但治理区内所施工水井因构造导水作用和充足的蓄水空间保障,在农灌抗旱过程中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持续可靠的稳定水源,使周边近6.67hm2农田得到有效灌溉。

可见,该次采空区治理工作既消除了灾害体的安全隐患,又实现了灾害体的空间利用,可对胶东地区其他金矿采空区充填工作提供借鉴。但需要指出,该次工作是在小型石英脉型金矿区进行采空区治理,充填方法和物料的确定主要考虑倾角陡、空间小的特点,此前未曾开展类似工作,无规范、手册可循,今后在相关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于蚀变岩型金矿及其他缓倾矿体采空区治理,需要更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采空区施工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