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课程平台的智慧型课堂探索与实践*
2019-01-09徐建俊
周 奎 ,徐建俊 ,徐 耀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一、引言
随着 《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等文件出台,信息技术正在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巨大的冲击。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初具规模。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从而破解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困境,让教学环境更加开放化、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课堂管理更加智慧化、评价更加科学化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发展的高阶阶段,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阶目标。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数字化资源的课堂应用不够灵活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先后经历了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累大了大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但大部分的课程资源仅是结题项目,是教师参与教研项目的证明,作为一种成果展示在课程网站上,没有真正灵活应用于课堂,发挥信息化助学作用。通过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推行,可以让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特点,高效灵活地使用现有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信息化助学,较好地解决了数字化资源在课堂应用不足的问题。
2.信息技术与课堂管理脱节
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及教学常规要求的核心能力。大部分教师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开展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仅将信息化作为一个热点话题拿来进行项目研究和论文发表,信息技术并未走入课堂,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课堂的智慧化管理,可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组织、课堂管理、课堂考核,让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课堂中,较好地解决信息技术与课堂管理脱节的问题。
3.课堂教学效果缺乏适时追踪评价
适应学情、因材施教一直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现在大部分课程还不能建立教学效果适时追踪、检测、整改制度,不能做到适应学情变化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自适应调整。多数课程教学效果的追踪仍源于教学督导的听课、检查、反馈,教师被动接受督导反馈的问题,被动地进行教学整改。通过基于学习效果过程评价的课堂智慧管理,建立数字化课堂的大数据诊改制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查、自纠、自改,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效果缺乏适时追踪评价的问题。
4.课程考核不能覆盖全部学习行为
随着MOOC、SPOC推广,学习行为、教学行为已逐步拓展到线上,而传统的教学考核仍然停留在线下实体课堂。因此,改革传统课堂考核方式,延伸评价范围,将线上学习行为纳入课程考核是信息化课堂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智慧化考核建立了学生学习电子档案,开展适时、过程性评价,将线上学习行为纳入课程总成绩考核,实现了课程考核的学习行为全覆盖。
三、构建四维型智慧课堂模式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致力于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省级智慧教学等教改课题,在智慧课堂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学校基于SPOC云平台及手机移动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堂“教、学、管、考”各个环节,创新信息化课堂的教法、学法、管法、考法,构建四维型智慧课堂,如图1所示。开展“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的混合式(O2O)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微课、SPOC、MOOC等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 “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实施师生高度互动、学习行为适时追踪、学习效果过程评价的课堂管理。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将线上学习、过程学习纳入课程总评,借助云平台,形成成绩评定的智能考核。
我校在推进智慧课堂时,围绕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能力、课堂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完善的制度设计,先后出台《混合式教学实施及评价方案》《智慧课堂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同时与超星集团联手,共同策划“智慧课堂”评选活动,从课堂实施、院部组织、领导带头等不同层面,分别评比“智慧课堂之星、信息化最佳教学单位、信息化最佳教学院长”奖项,促进信息化课堂在二级教学单位、部门领导、任课教师等不同层面的落地实施。在智慧课堂评比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智慧课堂评比标准,围绕教学实施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管理、质量诊断、成绩评价等环节,开展智慧课堂评比。并通过平台监控、专项检查、学生问卷等方式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数据、课堂实施、使用效果进行跟踪管理与评价。其中,平台监控主要包括资源丰富程度、访问量、课程好评率、课程学习互动、信息化课堂管理等情况;专项检查包括数字化资源的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料、课堂质量的自我诊断等方面;学生问卷主要围绕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设问,如课程资源是否适用、课程平台是否能够助学、信息化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考核是否合理等。通过“教、学、管、考”等不同维度的信息化课堂落地实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
四、智慧课堂的实施路径
1.实施O2O为主的多形态智慧教法
学校适应多样化生源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形成基于微课、SPOC、MOOC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基于SPOC平台,以任务驱动为引领,实施“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辅导”(Online To Offline,简称O2O)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实现“主动探索”到“主动构建”、从低阶目标到高阶目标的创新型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高阶创新思维的培养。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利用SPOC课程开展翻转课堂、O2O教学等主流手段的教学改革。量大面广、师资紧缺的选修课课程利用校外的优质MOOC课程,开展线上教学、O2O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智慧课堂评比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管理、质量诊断、成绩评价等环节对实施智慧课堂做出明确要求。实施O2O为主的多形态智慧教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图1 四维智慧课堂模式
图2 基于SPOC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型
2.开展5A式的多渠道智慧学法
学校利用交互的学习平台、优质的教学资源、O2O教学方式,延展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时空,改变学习方式,实现任何一个学生(Anyone)、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way)、任意步调(Any pace)都能进行个性化、自主性、探究式、创新型的5A式学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学习途径,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学习,营造起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型校园。学校制定了《在线学习学分置换办法》,通过网络学习取得学分的人数达2万余人次。学校将线上教学行为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学校还设置了虚拟学期、虚拟班级,通过互联网课程解决重修、毕业补考等传统疑难问题。5A式学习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施质量数据评价的智慧管理
实现师生互动适时化。基于云课程中心的手机移动端,实施师生高度互动、学习行为追踪、学习效果过程评价的课堂智慧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方式立体化,无论是课前、课中或课后,通过教师端、学生端及其云服务平台的对接,无障碍地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交流互动。
实现质量追踪数据化。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查、自纠、自改制度。利用课程云平台,每门课程建立课程质量回访问卷库,定时发放学习效果问卷,跟踪了解每个阶段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学习状况,如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听懂情况、学生满意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出勤率情况、课程受欢迎情况等,建立数字化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大数据,以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
4.开展追踪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考核
实施课程过程考核改革,延展传统考核范围,建立学习电子档案,将视频观看、测试、讨论等线上学习行为纳入课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实施线上考核、工单考评、项目考评、素质考评、实操考评、理论考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基于云平台,建立线上学习行为的大数据,追踪学生学习进度及学习质量,并形成学习质量的实时报告,实现了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化考核。
五、结束语
智慧型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高职院校的课堂改革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适应了多样化生源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需求,并发挥了“数字教学+传统教学”的双重优势。智慧化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师生高度互动、学习行为的过程追踪,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数据化的课堂教学质量检测与整改,便于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进行教学调整,实现教学效果的智能化诊改。线上学习行为的智慧评价,拓展了学习评价范围,建立了全面、智能的、覆盖全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智慧课堂应用效果好,学生课堂满意度高,信息化教学成效显著。学校建成了适合学生自主性、碎片化学习的SPOC课程群245门,实施智慧课堂改革课程近100门,在有影响力的社会平台上线课程20门,出版配套云教材15本。截至目前,学校云课程平台学生访问量突破2亿人次,学生线上学习获取学分人数达到2万多人,实施智慧课堂改革的课程满意度远高于全校课程平均满意度。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引起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受邀主讲全国信息化经验交流、培训会5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