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依赖”算心理疾病吗?
2019-01-09
近日,“退养”在家多年的姚女士终于熬到60岁退休了,已退的同事约她一起到老干部活动室玩,她也很想去玩,可是,她家里养着一只泰迪犬,出门就无人照顾了。“内退”在家多年养成的习惯,都是上午给“泰迪”做饭,喂好狗狗以后,她下午才能出门……有人疑惑:这人怎么能被狗绑架了呢?朋友劝她送人得了。姚女士说:“那可绝对不行,你可不知道它有多么重要啊……”一只狗能有多么重要呢?
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宠物依赖症”。
随便到网上搜一下,就会出现若干个“五万元寻狗”启事。价值不菲吧,你说重要不重要?安徽芜湖的张先生养了十几年的爱犬走失,10余年和家人朝夕相处的狗狗,在主人的心目中,已经是家人一般的角色。狗狗的走失,带走的是全家人的温暖回忆……张先生在小区贴出一张寻狗启事,希望好心人看到这只狮子狗,能够及时与他取得联系,酬金高达5万元。如今,这样5万元重金寻狗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今年春天,哈尔滨邓女士的母亲养了两年的泰迪犬丢失。75岁的老人平时跟爱犬一起生活,狗狗丢失以后,老人心急如焚,突发心肌梗死住进医院,邓女士十分着急,出资5万元急寻爱犬。巧的是,有好心人给送回了这只走失的泰迪犬,还没要那笔赏金。老人得知爱犬平安回家,病情立刻趋于稳定。
“以前,养个儿子叫狗儿、狗不理,现在养只狗叫儿子。” 这段子令人觉得有点可笑,不过,在可笑之余也道出了独居养狗老人的孤独寂寥。现在的老人很多都赶上了“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时代,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逐步成家、外出求学,独居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为了排解难言的孤寂,不少老人选择养宠物相伴。因而,很多老人患上了“宠物依赖症”,一旦宠物丢失、生病,或有什么意外,老人就受不了。因为找不到宠物或是宠物生病而伤心病倒的老人也不少。
某宠物医院附近居住着一位70多岁的阎阿姨,老伴早年去世,独生子赴美留学,毕业后就在美国就业定居。阎阿姨自己与一只金毛犬在国内相伴多年。“金毛”13岁属于老龄狗了,患有各种毛病,阎阿姨常常带小狗来宠物医院看病。去年,那只金毛犬患了肿瘤,没办法治了,宠物医生建议阎阿姨放弃它,阎阿姨不语。没想到的是,阎阿姨后来居然将狗狗带到北京做手术,花了一万多元,术后没多久,狗狗还是死了,阎阿姨人瘦了一圈,精神也变得有点恍惚。
“宠物依赖症”是病态吗?
以前,人们养猫、养狗,大都是为了抓老鼠、看家护院等。如今,猫狗成为了宠物,看家护院、捉老鼠的功能弱化。不仅许多老人喜欢养宠物,不少年轻人也喜欢养宠物,用来排遣心灵的寂寞。日久天长,倾注的感情越来越多,对它们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老年人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的劳碌及到老年的衰退,在心理上随之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退休以后的空闲、无所事事,社会价值感的缺失,唯一的子女不在身边,让他们倍感孤独、寂寞,养宠物则填补了这个感情空白,老人们在宠物身上收获了被需要、被重视的感觉,生活也变得快乐有趣起来。因为宠物的存在,有的老人不会觉得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讲,宠物已经成了某些老人的家人。于是,“宠物依赖症”就出现了。
专家认为,所谓“宠物依赖症”,就是指对宠物的高度依赖,视宠物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旦宠物患病或者失去宠物,主人就焦虑、忧郁,甚至有不想活的念头,是属于一种心理障碍,严重者属于心理疾病,会导致各种精神障碍,还会降低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等。
心理专家表示,目前不仅仅是老人对宠物有依赖倾向,有的年轻人也会患上“宠物依赖症”。如今因养宠物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各个年龄段都有。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都市生活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于是,许多人都将感情寄托在宠物身上,大多数年轻人养宠物都是出于这种状况。当然,“空巢老人”养宠物最多,宠物成为他们晚年排解孤独的重要精神支柱。
怎样改变“宠物依赖症”呢?
“宠物依赖症”已经成为某些人的心理疾患,至少是心理问题,那么,怎样预防“宠物依赖症”,或者怎样帮助老人走出“宠物依赖症”呢?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6年底,国内60岁以上的老人2.3亿,占总人口数的16.7%。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以上,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是赶上了“只生一个好”时代的独生子女家庭,子女长大远离,几乎是必然的。
专家认为,破解老年孤独症,走出“宠物依赖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付出努力。首先需要政府机关和整个社会重视和关心,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多创造适合社交的、安全有保障的场所。如现在逐步推开实行的大社区功能,在社区内设立更多的图书馆、阅览室、桥牌室、舞厅等活动场所。社区和职能部门可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义工等为老人服务;二是亲属子女需要尽孝道,需要常回家看看,多和老人沟通,并多带老人走亲访友,有意识地帮助老人寻找适合的社交圈。子女的关怀和陪伴,是父母最需要的,回家陪陪老人,跟他们一起聊聊天,一起散散步,一起遛遛狗,是最好的心理赡养。建议做子女的,多关心家里的老人,哪怕不能总在身边,也应多打打电话;三是社区工作者要多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多为老人提供陪聊、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在养宠物方面的知识水平,如春秋季是宠物发情期,这期间的小猫、小狗情绪起伏较大,容易伤人,这也是宠物丢失的高发期。宠物的主人还要明白,宠物的寿命通常是十多年,要调整好心态,意识到宠物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有十多年后失去的心理准备。
同时,有关机构及社区工作者应该引导老年人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下棋、运动等,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此还可以广交朋友,排遣孤独感与失落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购置一台智能机器人给父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要经济条件许可。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交流互动,通过语言沟通帮助老年人解闷;而且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和健康。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可以每天随时观察父母的情况。智能云平台实时分析健康数据,出现异常状况及时报警,子女、医疗机构就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子女通过个人APP就可以与老人亲情沟通,给老人发送吃药提醒等亲情关怀。对于孤寡或子女不常回家的老人来说,智能机器人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