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诊早治
——专访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慈波

2019-01-09

保健医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畸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因病致残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我国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10年以后的致残率竟高达近50%。类风湿关节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疼痛及功能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做到及早发现并尽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呢?近日,本刊专访了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慈波教授,请他为大众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对类风湿关节炎早诊早治的认识和重视。

【专家简介】

黄慈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系副主任。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及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协会骨与关节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风湿病临床及研究工作36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诊治各种风湿病患者达数十万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于对各种关节炎、红斑狼疮、血管炎和发热待查等疑难疾病的诊治。率先在国内开展免疫吸附治疗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对硬皮病的治疗也有突破性的进展,长期注重骨关节炎的基础研究,首创多潜能干细胞在体外转化成软骨细胞,研发了软骨细胞营养冻干粉注射治疗膝关节炎,并获得国家专利。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的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获多项医疗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荣获首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著10余本。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畸致残性疾病

黄主任介绍到,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常常表现为对称性的手、腕、膝、足关节受累,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的丧失。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0.3%,约有1000万~1200万人患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性激素,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此外,过度劳累也可能诱发和加重类风湿关节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发病高峰,且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多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60岁以上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临床上大大增加。

关节肿胀和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重要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在早期有两个重要表现: ①对称性关节梭形肿胀,常常累及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远端指关节一般不受累。肿胀时间一般持续6周以上,且同时伴有三个以上关节受累。②晨僵,即早晨起床后出现关节活动不流畅,有僵硬感。从醒来到关节活动开的时间称为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一般会超过30分钟。若晨僵时间低于30分钟,一般都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

此外,在疾病早期,实验室检测的一些指标如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等都会有所升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既是疾病早期监测的指标,也是疾病预后的观察指标,很多患者在临床早期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有所升高,所以一旦检测到该抗体升高,就要高度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

黄主任特别强调,患病早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时期,但多数患者由于误诊以及不正当的治疗方法而错过,最终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关节变形致残。因此,如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进行正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多个系统受损

黄主任指出,类风湿关节炎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导致关节变形致残,而且还会累及机体其他系统受损。

1.干燥综合征:50%的患者在10年之后可继发干燥综合征,出现眼干、口干症状或全身多系统病变。

2.肺间质病变: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部病变,发生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气促。

3.血液系统:患者出现血小板增多,常见轻中度贫血,少数患者可发生重度贫血。

4.肾脏受损:可导致间质性肾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尿,肾功能下降。

5.肝脏受损:可造成肝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不佳、腹胀不适。

6.心脏:心包炎多见,超声心动检查可见不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膜受累、心包积液等。

7.神经系统:患者正中神经受压可出现腕管综合征,此外,还会并发脱髓鞘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8.眼睛:多为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

9.生殖系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继发不孕不育。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要做哪些检查

黄主任谈到,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除了患者的临床表现,还需要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要做一些实验室常规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以利于患者的后续用药指导和疾病的轻中重度分级。其次,检测疾病特异性抗体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筛查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癌抗体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疾病的有效辅助手段。X线平片是评估关节结构损害的最常用工具,也是疾病诊断和分期的重要依据,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关节端骨质疏松,中晚期可见关节囊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磁共振检查是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变最敏感的工具,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平片,可早期发现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微关节面侵蚀,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成本较高;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而且价廉又方便,在患者随访中是主选手段;CT检测骨侵蚀的能力较其他技术准确,但CT无法检测滑膜炎、腱鞘炎等炎症情况。

早期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达到长期缓解

黄主任提到,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已不同以往,通过早期规范治疗,患者可以达到临床长期缓解,甚至再无复发,但也不敢乐观地说已被彻底治愈,仍需要继续长期监测。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病几乎无药可治,关节致畸致残率很高。20世纪50年代后,临床发现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可延缓关节畸形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一批改变病情的传统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出现,使得关节畸形的出现能推迟长达10~20年。免疫抑制剂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基石,也是国内外指南共同认可的一线药物。目前,激素通常与改变病情的免疫抑制剂同服,而且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秉承宁少勿多的原则。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推荐首选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单用,若不耐受,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具有更好疗效的药物——生物制剂的出现开辟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领域。该药疗效显著,患者用药后疼痛和水肿迅速减轻,维持治疗3~5年后,竟然可以达到症状不再复发。但是使用该药之前一定要排除结核感染、肝炎、肿瘤既往病史或家族史,因为该药的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上述疾病复发或诱发肿瘤。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治疗是黄主任首先在全国开展的一种体内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原理与血液透析类似,在很短时间内把血液中所有对关节有害及破坏关节滑膜的物质清理干净,主要是一些淋巴因子、自身抗体和某些分子量较大的免疫球蛋白等。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后,再使用药物抑制病情反跳,临床效果很好,疾病基本不再复发。此外,由黄主任首创的多潜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获得国家专利,整体疗效不错,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在此,黄主任特别指出,经过医生的评定及患者的认可,一经确诊,越早使用生物制剂及免疫吸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越好。该病治疗的窗口期为3~6个月,一旦超过3~6个月再使用的话,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不良。

科学管理,预防复发不难做到

黄主任指出,在病因不清楚的情况下,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是比较难的,但是通过科学地自身管理,预防疾病的复发是不难做到的。

首先,早诊早治。一定要在疾病早期找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就诊,早确诊,早治疗。长期固定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要彻底。不要病急乱投医,相信那些江湖游医,也不要听信偏方。

第二,规范用药。不擅自随意增减药量,要长期坚持用药。许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除了生物制剂和激素外,一般在3个月后才起效,此后才能评定药物疗效,即使是起效快的生物制剂和免疫吸附治疗,也需要在长期坚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来控制疾病的反跳和复发。

第三,避免感染。注 意饮食,入口的食物要干净,避免出现腹泻;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因为一旦机体出现感染,就会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致敏但潜伏在体内伺机而动的免疫细胞一旦受到激活,就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抗体,造成疾病复发。

第四,作息规律,避免劳累。作息不规律,身体太劳累,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导致疾病复发。

第五,关节动起来。关节能活动是代表关节不致残的重要表现。关节再疼也要活动,只有活动起来,关节才不会固定到某一个位置,功能才不会废用。由于手指关节最容易受累,可多做一些活动手部的灵活运动,如把玩保健球、手的握力锻炼、织毛衣等。至于上下肢的关节运动,在炎症活动期严禁进行爬山、举重或其他剧烈的运动,建议在关节不受力的情况下,进行如在床上练习蹬腿或伸腿、骑自行车、游泳等活动。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类风湿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